一位社區工作人員的抗疫日記

一位社區工作人員的抗疫日記

1月27日 星期一 陰

今天雖然是農曆大年初三,但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已經向全國蔓延,所有領導幹部都必須到崗。

昨晚單位打來電話宣佈:“春節假期提前結束”。電話內容雖然很簡短,但形勢的嚴峻性可想而知。

上午單位召開緊急會議後,大家的心裡開始有點兒緊張。由於突如其來的疫情,防護物資全國短缺,我們縣城也不例外,沒有防護用品。但是責任所在,便是退無可退。於是每個人都拿起手機,挨家挨戶、左鄰右舍的詢問著返鄉人員的信息。能看得出來,雖然大傢伙的心情都很複雜,但每個人都力爭淡定、淡定、再淡定。

有同事說,這才是開始。

1月28日 星期二 多雲

一位社區工作人員的抗疫日記

社區工作人員和志願者片區疫情摸排

最近幾天,我們社區工作人員的主要工作是在轄區內165個樓棟、475個散院逐棟逐戶張貼溫馨提示,進行科普知識宣傳。疫情“集結號”吹響,防控刻不容緩,後續無數的措施與決策,都在等著社區的數據。

一個口罩、一瓶消毒水就是社區工作人員們的全部防疫裝備,當大家都足不出戶居家隔離的時候,他們的身影出現在社區的每一個角落,走家入戶排摸情況、確認居民的個人信息、彙總數據……會議室裡每天三四個空蕩蕩的泡麵箱子,或許是為數不多的見證者。

1月30日 星期四 多雲

今天,我們縣所在的榆林市出現一例確診患者。因為疫情的擴散,大家個個面色沉重。

我嘴上不說,心裡也打鼓。雖然大家互相聊天鼓勵,但歡樂的氣氛總會因疫情陷入沉默。為人父母、為人子女,說不怕是假的,畢竟每出一次門,每走進一個小區,每接觸一個人,被傳染的風險就增加了一分。

一位社區工作人員的抗疫日記

喇叭宣傳-行走的囑託

但是身前有家國,身後有家人,我們不擔當,誰來擔當?當同事們默契的進行分工,男同志背起沉重的消毒設備,女同志拿起小喇叭,走街串巷,封路、消毒、宣傳、量體溫。

1月31日 星期五 晴

今天是正月初七,對於陝北人來說,是我們的小年。初七,本該是開工的日子。而今年,為了防控疫情,仍有很多居民在家隔離。

一位社區工作人員的抗疫日記

卡點值守人員-堅守

返鄉的居民越來越多,我們社區的壓力也越來越大。今天的會議到晚上八點多才結束。走在回家的路上,街巷兩旁燈火闌珊,但寂靜無人,寒風吹在臉上如刀割一般。思緒之餘,我用手機拍了街角的夜景,按下快門的那一瞬間,有個念頭在腦海裡閃過:“好美的夜,相信我們明年還會再見。”

明天,要做好打硬仗的準備。

2月4日 星期二 晴

最近每天都做著重複的工作。

“您好,根據咱疫情防控的要求,需要了解一下您家的相關情況”。每天我都會這樣隔著一米的距離與住戶進行交流。

“我們一家人都沒有離開過咱這兒,也沒接觸過從外地回來的人,辛苦你們啦!”

“我們是從武漢回來的,回來就沒再出過門,已經主動報告咱社區了,現在已經兩個多星期了,家裡也沒有人發熱,謝謝你們關心。”

看著門後的一張張面孔,滄桑的,青澀的,平靜的,警惕的。有的人眼裡含著光,嘴角帶著笑,那是鼓勵與認可;有的人緊緊關著門,那是謹慎與小心。我們遠遠的望著,寒暄著,一米之外,那是社區工作人員的愛。

2月7日 星期五 晴

基層社區的工作雖然很單調、很辛苦,但在社區黨組織的號召下,大家都在竭力為疫情防控貢獻自己的力量。社區的在職黨員劉傑,當得知社區疫情防控人手不夠時,他主動請纓“只要我能幹的,儘管吩咐。”接著他揹著重重的消毒器,穿行在長長的街巷裡。

社區志願者王宏也是一名共產黨員,當戰“疫”號角吹響後,他便投身到這場戰役中,到每個小區進行政策宣傳、勸導。

66歲的王侯梅大娘是一位臨時救助戶,每次看到社區工作人員加班加點,她就自己拿起消毒液說“孩子們,我來吧,你們歇歇”。每當這個時候,我就深深地體會到了那句話:“緊緊依靠群眾、密切聯繫群眾,就是我們的法寶。”

2月8日 星期六 多雲轉晴

今天同事哭了,因為個別居民的不解和謾罵,因為疫情防控長期以來的疲憊和壓力。對於這種情況,一時間我也不知道說什麼好。

她哭了一會又哽咽著說:“沒事,我緩緩就好了。”其實,我明白,她是怕自己這樣進進出出會給孩子帶來潛在的風險。疫情防控不同於尋常的常規工作,工作量和思想負重相比,思想負重才是讓好多人喘不過氣來的。

晚上回到家,明明感覺自己很累,卻總是睡不著覺,可是每天晚上和孩子一起聽故事的時候,自己總是最先睡著的那個。半夜總是會醒來,有時候夢到在做疫情摸排工作,有時候是一些關於疫情的噩夢。恍惚間,想起睡前兒子好像輕聲地說過:“媽媽,別閉眼睛”。我睡著以後,他在想什麼呢?

2月12日 星期三 晴

今天,天氣如同寒冬一樣刺骨的冷,我特意加了一件薄毛衣。

晚上整理資料的時候,看到一起戰疫的姐妹社區的同事被通報批評問責了,原因是她管轄的片區出現閒散聊天人群聚集、卡點人員疏於值守。內心為之一沉,有擔憂、也有些憤怒。

依稀記得小年夜的會議上,戰友才被表揚,因為盡職盡責摸排疫情、因為挨家挨戶噓寒問暖、因為用情用心用腦做好基層工作。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她拿著厚厚的筆記本,回家讓愛人和她一起打電話摸排。

晚上十點多的時候,我依然看見視頻裡她還在工作的身影。心裡很酸、五味雜陳......

2月14日 星期五 多雲有風

一位社區工作人員的抗疫日記

凌晨過後,社區卡點值守人員

今天春寒料峭氣溫驟降。晚上特別冷,預報最低溫是零下十四度。駐守交通卡口的值守人員要受罪了。

自從卡點設立、開始抗疫工作後,駐守在卡口的值守人員都是輪班倒,為確保居民出入不留遺漏,也為確保居民的生命安全。寒冷的夜,他們只能住在臨時搭建的簡易帳篷內或者圍坐在篝火旁。下班路過卡口回家的時候,看著寒夜中的背影,看著樓上溫暖的燈光,那燈光讓人充滿無限的不捨和嚮往。這是一場戰爭,這裡就是我們的戰場,我們要讓這溫暖的光一直照亮。

忽然又想起了轄區80歲退役老紅軍郝炳高老人,他經常會豎起大拇指說:“年輕人,好好工作,你們是祖國的希望,一定要努力把社會主義建設搞好!”

2月18日 星期二 陰

晚上十一點多了,迎著刺骨的寒風,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家中。五歲的兒子高興的飛奔而來,邊跑邊喊“媽媽,媽媽,我聽到你的腳步聲音了,你終於回來了,快看看我給你準備了什麼禮物。”

一位社區工作人員的抗疫日記

社區工作人員的孩子給媽媽的畫

畫紙上是一個個洛霸猴。“哇,畫得真不錯,為什麼送媽媽洛霸猴呢,今天看動畫了?”

他很認真得說:“你不是說外面有好多“臭臭黴”嗎?你說你和阿姨們在和“臭臭黴”戰鬥,我給你畫了很多洛霸猴,這樣,壞壞的“臭臭黴”就會被打跑啦!”

看著他興奮的眼神,摸摸他的小腦袋:“畫的真好,謝謝小寶貝,這下“臭臭黴”肯定不能再使壞了,這麼多洛霸猴,一定會戰勝它!”

其實,像銘寶一樣等媽媽的孩子有很多,媽媽肯定也無數次等我回家吧......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我們都是那麼多人期待的“洛霸猴”。

2月29日 星期六 大風伴有沙塵

今天,依然是繁忙的一天,距離這場疫情侵入我們的生活已經一個多月了,從最初的恐懼,到擔憂,到憤怒,到感動,不過也才短短二十幾天而已,卻感覺如此漫長。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一部無聲的抗爭史,出行的腳步雖然封鎖,距離終點終將是更近了一步。這段時間,百感交集,作為基層社區一線的我們,為家國而戰,我們沒有給祖國丟臉,沒有給人民拖後腿!

這些日子以來,每天都會看到很多感人的故事,每個故事都是讓人奮進的力量。不管什麼時候,請不要忘記這一切是如何開始,不要忘記為了結束這一切我們付出了多少,更不要忘記在這一切中每個感人的瞬間。不管要經歷何種困難,我都會努力選擇希望,因為我要帶著這份希望,與我的同事和家人,還有我最親愛的祖國,一起擁抱勝利的陽光!

很明顯能感到,疫情距離我們的小縣城越來越遠了。

(作者 賈海霞 府谷縣濱河路便民服務中心工作人員)

一位社區工作人員的抗疫日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