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漂的選用技巧:漂尾、漂腳的特點不同,適合魚情差別有點大

一支浮漂主要是三個部件構成,漂身、漂尾和漂腳,三個部分又差別很大,這也導致了有多種“組合”,導致了浮漂的選用不是件容易的事。選擇一支適合魚情的浮漂,對於釣魚來說還是非常重要的。釣魚人把浮漂稱之為“眼睛”,雖然看不到水下的動作,但是根據浮漂的“語言”來推測水底的動作。一支使用起來得心應手的浮漂,對於垂釣來說肯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浮漂的選用技巧:漂尾、漂腳的特點不同,適合魚情差別有點大

一、漂身

漂身的造型異常複雜,有棗核型,水滴型,錐型等等,當然還有一些比較特殊的造型,比如扁的,三角的,據說可以防止流水走漂,不過沒用過。漂身的最大用途就是浮力,這也是一支浮漂的重要特性。浮力有大有小之分,通常來說釣小魚用浮力小的浮漂,釣大魚用浮力大的浮漂。釣的近而且淺,用浮力小的浮漂,釣的遠而且深,用浮力大的浮漂。浮力的大小會影響釣組的靈敏度,浮力大釣組穩定,靈敏度不高;也會影響到拋竿是否輕鬆的問題,浮力大吃鉛就大,釣組就重,拋竿就更輕鬆;也會影響到是否能夠拉直水線,浮力大水線才能被拉得直,才適合釣深水。

浮漂的選用技巧:漂尾、漂腳的特點不同,適合魚情差別有點大

二、漂腳

漂腳有長短和粗細之分,材質上也分為碳腳、竹腳和鋼腳。其中碳材質是其中比重最輕的,就是說大小相同的漂腳,碳腳最輕。漂腳的重量會影響到浮漂的重高低,重心低的浮漂豎起起來會更快,而浮漂的豎立對於野釣或者黑坑都是非常重要的。在野釣中經常出現鬧小魚的現象,浮漂豎立的早,漂相可以儘快的反映出來,不會出現浮漂還躺著,小魚的接口就出現了,導致想要清清小雜魚都做不到。黑坑中更是如此,魚情好的時候接口比較多,豎立慢的浮漂會錯時很多進食動作。漂腳也並非越重越好,部分漂腳過重的浮漂還有個特點,就是拋竿後釣組入水,浮漂會很快的豎立起來,當釣組到位以後會有一個非常明顯的上頂的動作。

浮漂的選用技巧:漂尾、漂腳的特點不同,適合魚情差別有點大

三、漂尾

漂尾跟浮漂的靈敏度有極大關係,漂尾主要有粗細、長短之分,還有空心軟尾和實心硬尾之分。漂尾粗,那浮漂會比較鈍,在垂釣中魚口往往不明顯,但是優點是有口往往就能中魚,還會過濾掉很多小雜魚的進食動作。細尾浮漂靈敏度會高很多,在魚口輕的季節非常適合使用,魚的進食動作輕微,粗尾浮漂可能沒動作,但是細尾就會比較明顯。軟尾自重輕,硬尾自重大,軟尾容易啟動,硬尾啟動後幅度大,這個就是軟尾和硬尾的主要區別。或者說軟尾浮漂會過濾很多動作,遠不如硬尾那麼豐富的漂相。所以軟尾主要用來釣魚口雜亂的魚情,或者釣魚口輕的魚情。

浮漂的選用技巧:漂尾、漂腳的特點不同,適合魚情差別有點大

漂尾的長短主要影響浮漂的到位時間,漂尾越長到位時間就越長,這樣就更方便釣行程。所謂釣行程,意思是釣組還沒完全到位,就出現魚進食的情況,也稱之為釣接口,意思是魚接住了餌料。釣行程,往往需要浮漂的站立速度快,漂尾長,所以經常使用的就是長腳長尾的浮漂。漂尾的長短不同,靈敏度也會有較大差距,漂尾短會更靈一些,漂尾長穩定性會更好一些。

浮漂的選用技巧:漂尾、漂腳的特點不同,適合魚情差別有點大

浮漂的全長不同,在垂釣上也是有區別的。短浮漂主要用於釣淺水,釣水皮,長浮漂穩定性更好,有防止颳風的效果,主要用於釣深水。喜歡請收藏關注,每天準時更新,謝謝各位釣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