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漂的选用技巧:漂尾、漂脚的特点不同,适合鱼情差别有点大

一支浮漂主要是三个部件构成,漂身、漂尾和漂脚,三个部分又差别很大,这也导致了有多种“组合”,导致了浮漂的选用不是件容易的事。选择一支适合鱼情的浮漂,对于钓鱼来说还是非常重要的。钓鱼人把浮漂称之为“眼睛”,虽然看不到水下的动作,但是根据浮漂的“语言”来推测水底的动作。一支使用起来得心应手的浮漂,对于垂钓来说肯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浮漂的选用技巧:漂尾、漂脚的特点不同,适合鱼情差别有点大

一、漂身

漂身的造型异常复杂,有枣核型,水滴型,锥型等等,当然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造型,比如扁的,三角的,据说可以防止流水走漂,不过没用过。漂身的最大用途就是浮力,这也是一支浮漂的重要特性。浮力有大有小之分,通常来说钓小鱼用浮力小的浮漂,钓大鱼用浮力大的浮漂。钓的近而且浅,用浮力小的浮漂,钓的远而且深,用浮力大的浮漂。浮力的大小会影响钓组的灵敏度,浮力大钓组稳定,灵敏度不高;也会影响到抛竿是否轻松的问题,浮力大吃铅就大,钓组就重,抛竿就更轻松;也会影响到是否能够拉直水线,浮力大水线才能被拉得直,才适合钓深水。

浮漂的选用技巧:漂尾、漂脚的特点不同,适合鱼情差别有点大

二、漂脚

漂脚有长短和粗细之分,材质上也分为碳脚、竹脚和钢脚。其中碳材质是其中比重最轻的,就是说大小相同的漂脚,碳脚最轻。漂脚的重量会影响到浮漂的重高低,重心低的浮漂竖起起来会更快,而浮漂的竖立对于野钓或者黑坑都是非常重要的。在野钓中经常出现闹小鱼的现象,浮漂竖立的早,漂相可以尽快的反映出来,不会出现浮漂还躺着,小鱼的接口就出现了,导致想要清清小杂鱼都做不到。黑坑中更是如此,鱼情好的时候接口比较多,竖立慢的浮漂会错时很多进食动作。漂脚也并非越重越好,部分漂脚过重的浮漂还有个特点,就是抛竿后钓组入水,浮漂会很快的竖立起来,当钓组到位以后会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上顶的动作。

浮漂的选用技巧:漂尾、漂脚的特点不同,适合鱼情差别有点大

三、漂尾

漂尾跟浮漂的灵敏度有极大关系,漂尾主要有粗细、长短之分,还有空心软尾和实心硬尾之分。漂尾粗,那浮漂会比较钝,在垂钓中鱼口往往不明显,但是优点是有口往往就能中鱼,还会过滤掉很多小杂鱼的进食动作。细尾浮漂灵敏度会高很多,在鱼口轻的季节非常适合使用,鱼的进食动作轻微,粗尾浮漂可能没动作,但是细尾就会比较明显。软尾自重轻,硬尾自重大,软尾容易启动,硬尾启动后幅度大,这个就是软尾和硬尾的主要区别。或者说软尾浮漂会过滤很多动作,远不如硬尾那么丰富的漂相。所以软尾主要用来钓鱼口杂乱的鱼情,或者钓鱼口轻的鱼情。

浮漂的选用技巧:漂尾、漂脚的特点不同,适合鱼情差别有点大

漂尾的长短主要影响浮漂的到位时间,漂尾越长到位时间就越长,这样就更方便钓行程。所谓钓行程,意思是钓组还没完全到位,就出现鱼进食的情况,也称之为钓接口,意思是鱼接住了饵料。钓行程,往往需要浮漂的站立速度快,漂尾长,所以经常使用的就是长脚长尾的浮漂。漂尾的长短不同,灵敏度也会有较大差距,漂尾短会更灵一些,漂尾长稳定性会更好一些。

浮漂的选用技巧:漂尾、漂脚的特点不同,适合鱼情差别有点大

浮漂的全长不同,在垂钓上也是有区别的。短浮漂主要用于钓浅水,钓水皮,长浮漂稳定性更好,有防止刮风的效果,主要用于钓深水。喜欢请收藏关注,每天准时更新,谢谢各位钓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