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70歲爺爺帶孫子的康復之路“不負所托,鶴鶴不再撞頭了”


一位70歲爺爺帶孫子的康復之路“不負所托,鶴鶴不再撞頭了”

鶴鶴, 2014年2月14日出生,是一個沒有語言的小朋友,行為規範很差,會跑來跑去,會爬桌子,對於家人沒有很多的依賴,還特別挑食。2017年10月他來北京大學第六醫院診斷,診斷結果為孤獨症。爺爺奶奶帶著鶴鶴開始了北京的康復訓練之路。2017年10月16日他進入中心進行訓練。當時我們根據孩子的情況,安排他參加密集教學訓練。

一位70歲爺爺帶孫子的康復之路“不負所托,鶴鶴不再撞頭了”

鶴鶴其實是一個很可愛的小男孩,現在我還很清楚地記得他第一天進入教室的場景。其他小朋友都哭鬧不止,只有他拿著一個小包子開心地吃著,對於周圍發生的事情一點都不關心,他關心的只有包子。他的額頭有流血後剛剛結的痂,腦門上各種青一塊、紫一塊的。我和奶奶溝通後得知,這些傷全都是他自己撞牆留下的,這是一個“歷史遺留”問題。他從小就是這樣,如果要求不能立即被滿足,就會撞,沒有牆就撞門,沒有門就撞櫃子,沒有櫃子就撞桌子。開始訓練後,鶴鶴確實也出現了這樣的情況。鶴鶴沒有語言,不能用語言來表達他的需求,而且他的等待時間非常短,要做到一次一強化。我把周圍的環境進行了佈置,找來了墊子,為孩子設置了一個相對安全的環境。鶴鶴開啟了他的撞頭模式,不給玩具撞頭,找不到玩具撞頭,聽到小朋友的哭聲撞頭,小朋友搶他的玩具撞頭,聽到不喜歡的兒歌撞頭,不想做事情了撞頭,給他吃不想吃的東西撞頭……

依據兒童的VB-MAPP評估結果,我制訂了教學計劃。在執行計劃的同時,我也在規範孩子的行為。我對鶴鶴撞頭的行為進行了功能分析:一是為了獲得實物,二是為了逃避。

一位70歲爺爺帶孫子的康復之路“不負所托,鶴鶴不再撞頭了”

鶴鶴沒有語言,訓練項目中設置了口部模仿、仿說、命名,更重要的是提要求。提要求借用了圖片溝通系統,給了孩子一個表達內心需求的渠道。他特別喜歡小汽車,最開始我做了很多小汽車的圖片,手把手來教鶴鶴用圖片來要求汽車。第一階段,桌子上只有一張汽車的圖片,我手裡拿他最喜歡的汽車,他的第一反應是上手搶,搶不到就撞頭。在孩子身後我們安置了一個輔助教師,當孩子上手搶汽車的瞬間,抓住孩子的手,輔助孩子拿汽車的圖片給我,我說“汽車”的同時,把汽車給他。我還記得當時鶴鶴可愛的模樣,一臉驚奇的表情,似乎在說:還沒撞呢,怎麼就有汽車玩了?”最開始從孩子手裡要回汽車是很困難的一件事情,所以我就準備了很多很多的汽車,大的、小的,有音樂的、沒音樂的、警車、救護車、吉普車等各種類型的。同事開玩笑說,我都可以開個汽車玩具店了。第二個回合,我就變出一個比他手裡更好玩的汽車,在他面前開心地玩起來,玩得很開心,很快吸引了他的注意。他放棄了手裡的汽車,想要搶我手裡這個更好玩的汽車。當引發動機,孩子主動表達要求時,輔助教師抓住孩子的手,拿起圖片, 把圖片交到我手裡。我很開心地說“汽車”,然後把汽車給孩子玩。這是一個自然的強化。鶴鶴確實是一個很聰明的小朋友,他的動機很強,操作了四五次之後, 輔助教師的手慢慢撤出,鶴鶴真的就可以自己拿圖片換汽車了。

除了汽車,我還尋找鶴鶴喜歡的其他東西。他喜歡過山車,我就做了過山車的圖片;他喜歡玩沙子,我就做了沙子的圖片;他喜歡吃的東西(如“好多魚”、 MM豆、薯片、點心面、青豆、棒棒糖),我就做了這些物品的圖片。從桌子上的一張圖片換取強化物,鶴鶴已經做得非常熟練了。之後,我們開始泛化老師、泛化距離。泛化老師的時候,當他拿著圖片給我時,我沒有東西給他,他就焦慮了,不知道發生什麼了。而拿著強化物的老師做出超級誇張的肢體表情吸引鶴鶴的注意,我給予輔助、指示,他的小眼睛立馬就發現了好吃的、好玩的東西,就美美地跑過去了,拿圖片換到了他喜歡的東西。後來不管是什麼老師,泛化屋子裡任何距離,鶴鶴都能獨立拿著圖片來換到他心愛的物品。

一位70歲爺爺帶孫子的康復之路“不負所托,鶴鶴不再撞頭了”

隨著鶴鶴的理解能力不斷提升,他的語言也有進步,能發一些音了。他能清晰地說喜歡跟著仿說他聽到的聲音,可以仿說2〜3個字, 雖然不清晰,但只要相似,就強化他,他會變得越來越喜歡說話。他的圖片由桌面發展到了溝通本上,多了一個步驟,從溝通本上撕下圖片,把圖片交給我,並要跟著我仿說物品名稱才能得到強化物。我和鶴鶴建立了信任關係,鶴鶴配合得越來越好。溝通本上的圖片越來越多,由1張變成2張,最後變到10張,從單純的封面上的圖片,變到封面和內頁的圖片。強化物玩具類會放到一個盒子裡,吃的東西會放到一個分類食物的盒子裡。我問鶴鶴:“你想要什麼?”他會自己挑選圖片,並說出名稱來選取他的強化物。

在鶴鶴具有了分辨圖片的能力後,我加入了句子結構(圖片交換溝通系統第四階段)的環節,讓鶴鶴用圖片拼成一個句子來提要求。開始,句子條準備好後,“我要”的圖片貼在句子條上,鶴鶴需要把強化物的圖片粘上,撕下句子條給我。在輔助了幾次之後鶴鶴就能順利完成,可以拿句子條換取強化物。接下來,需要他獨立完成密集教學的整個步驟、輔助、轉換、干擾、測試,經歷了數十次的練習,他成功掌握了這一技能。接下來,要求鶴鶴指著圖片來讀句子,才可以得到強化物。孩子的能力一直在提升,教學目標也一直在提升。老師輔助他,握著他的小手指卡片,讓他跟著仿說句子,一次一次地練習。當鶴鶴拿著自己的小手,指著圖片,認真地在讀“我要棒棒糖”的那一瞬間,我內心狂喜,有種孩子長大了的感覺。雖然鶴鶴還說得不楚,但他真的在努力表達自己的意願。

圖片溝通給了孩子一個表達內心需要的渠道,他明白想要得到喜歡的東西,可以有一種方式比撞頭來得更容易些。他漸漸習慣用圖片來表達需求,而且借用圖片,鶴鶴可以說一個完整的句子,這同時也促進了他語言的發展。到現在鶴鶴已經可以用圖片來表達“我想要尿尿”這樣的需求了。他有了與外界溝通的渠道,撞頭的次數逐漸減少。

一位70歲爺爺帶孫子的康復之路“不負所托,鶴鶴不再撞頭了”

除了圖片溝通,我還利用前提控制,綜合了ABA原理,減少了鶴鶴的逃避行為,降低任務難度,提高強化頻率;減少矛盾,兩個小朋友開始在一起玩玩具時,讓其他小朋友玩鶴鶴不喜歡的玩具,這樣他可以感覺到安全,進而一步步塑造他的行為。到現在鶴鶴可以接受和小朋友輪流玩他喜歡的玩具了。遇到他不喜歡的東西,他可以用圖片來表達拒絕;聽到不喜歡聽的歌曲,他可以用圖片要求換一首;不想吃的食物,他可以用圖片表達“我不要吃XX”。聽到小朋友的哭聲,老師教會他捂住耳朵,也教會他用圖片提要求,如“我要離開”“我要耳機”。

鶴鶴被訓練了 6個月的時間,孩子的命名可以達到39個物品,仿說可以清晰地說出13個音,可以自發地提25個要求,指令、模仿和配對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他的奶奶一直很配合我們的工作,回家就會按照老師說的方法訓練孩子,家庭和中心配合,才使得鶴鶴真的如奶奶期望的那樣不斷進步。

來中心6個月後的鶴鶴,腦門終於同其他孩子一樣是光滑的了,皮膚也變好了,白白的,再也不是青一塊紫一塊的了。鶴鶴不再撞頭了!鶴鶴的訓練之路還在持續,他的語言會越來越多,他提要求的能力會越來越強,他的圖片溝通會越來越熟練。鶴鶴會很驕傲地說:“我不要撞頭,我要說話! ! ! ”

一位70歲爺爺帶孫子的康復之路“不負所托,鶴鶴不再撞頭了”

專家點評:

此案例中我們清楚地看到了孩子不會說話,只會用撞頭來表達訴求的問題行為的孩子,正一步步地按著我們設定的方向前進。首先我們先確定想要矯正的問題行為是什麼,明確地描述出來。上文中鶴鶴的問題行為是在得不到滿足的時候,用自己頭撞周圍的牆、門、桌子等物。明確問題行為後第二步是分析問題行為的功能,鶴鶴在得不到滿足時用頭撞牆的問題行為功能一是為了獲得實物,功能二是為了逃避。知道了問題行為的功能,第三步我們就能對症下藥了。針對鶴鶴為了獲得實物而撞頭的情況,教師進一步分析原因:鶴鶴沒有語言也沒有其他表達內心的渠道。所以教師採用了圖片交換溝通系統(PECS)(注:PECS並非孩子必須說話才能得到強化物)。針對鶴鶴為了逃避而撞頭的情況,教師還利用前提控制,降低任務難度,減少矛盾,增加強化頻率等綜合了ABA原理,減少了鶴鶴的逃避行為。最後,實踐證明北大醫療腦健康兒童發展中心的康復師策略的有效性,鶴鶴不再撞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