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談,歷史這東西

歷史這東西

閒談,歷史這東西

歷史就像一把劍,會鏽蝕、剝落、湮滅

廣義的歷史包括自然史和人類社會史;狹義的歷史則僅指人類社會史。生活學習中,大家一般所使用的都是狹義的歷史概念。

在以往,我們很多人所學習的歷史與天文、地理、地質、氣候、生物、宗教等等學科領域相區隔,忽略了環境及其變遷與人類文明發展的相互影響。

事實上,人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生物,人類的誕生和發展體現著自然和生物演進的規律,不同的自然環境也造就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文明,造就了不同的

閒談,歷史這東西

看歷史,如霧裡看花

小時候,一聽到歷史這個詞,滿腦子都是古代文明和金戈鐵馬,都是浩如煙海的歷史文獻和考古考據。那時候這個詞在我的心裡很神聖,它能夠讓我穿越時空,看到真實的過往。不過,如今時過境遷,終於知道歷史雖然是真實的點點滴滴,但記錄這點點滴滴的,卻是人。而人這東西,卻是最不靠譜的,尤其歷史記錄中總是勝利者佔優,更別說史籍的散逸損毀增加了難度,所以,胡適先生說:“歷史是任人打扮的一個小女孩。”可想而知,我們想要還原歷史的真實,是何等艱難。

總體來說,沒有絕對真實的歷史存在,也別期望這個。幸運的是,終究是有歷史文獻和文物的存在,我們還是可以觀鴻毛之末,力求溯歷史之實。回溯歷史,與蘇東坡的詩句好有一比——“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上面說的是古代,因歷史文獻不足,無法有清晰的判斷。而就當今時代來說,不是所有百姓都能看到未解密的秘密檔案,也沒有人能真的清晰把握信息的爆炸,所以,還原絕對“真實”的歷史,難矣哉!

綜上,別追求完美,想著弄清楚一切,提綱挈領,抓大放小,大事清楚,小事糊塗才是境界。

正史與野史

閒談,歷史這東西

正史、野史,想想隋煬帝楊廣,誰能看清?

中國所謂正史,是指由官方修訂,至少是得到官方認可的紀傳體史學著作,一般是由學識淵博的史學大家編訂,中國歷史上的正史主要包括《二十四史》、《新元史》、《清史稿》等等。正史之外,還有類似的正史之外的同樣由管家來撰寫編修的別史,這是正史的別支。雜史則是指其體例、內容都不如正史、別史那樣嚴謹完整的史書。

中國所謂野史,一般是指古代由私人編撰的史書,未經官方審定認可,古代有稗官野史的說法。另外,也有稗史之說,其實有點類似於小說了。

正史未必真實,野史未必不真實,是非之間,卻只能通過歷史文獻記載去驗證了。

西方沒有所謂正史野史的明確區分,但無論中外,對歷史的考證才是真正重要的。

中國史與世界史

無論中外,由於自然條件、交通條件、自身眼界、文明偏見等因素所限,尤其在地理大發現之前的時代裡,人們難以超越自身站在更高的位置以全球視野去看待世界。所以歷史上歐洲有歐洲中心論,中國也有天朝大國的自詡,但今日不是往昔,一切都需要並且正在改變。

《舊唐書·魏徵傳》李世民: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讀歷史是一種很好的學習習慣,不過,中國不是孤立地存在於世界,國家之間、民族之間交流融合及相互影響無時不在;另外,走過草原才能理解森林,看遍綠葉才能感受紅花,經歷大漠內陸也才能明白大海,有對比才更能看到差異,所以,僅僅學習中國歷史是不夠的,站在全球的角度才能更加了解中國和世界。

很希望能夠真的將中國史和世界史對照著來寫,來看,希望能看到這樣一部歷史研究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