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故宮修文物》淺評

新舊傳承點亮故宮

——淺評 我在故宮修文物


在巍峨的故宮博物院中,有著這樣一群普通而又不平凡的人,他們每天就做著一件事,從早到晚就做這一件事,那件事就是修復殘缺破損的文物。他們每天重複著複雜而又細心的工作,也成為故宮博物院中的一大亮點。

《我在故宮修文物》淺評


本紀錄片中,每一個修復是像是一段歷史,這裡有斷了的手指的佛像,也有年代久遠的字畫,有修復中的時鐘,當然也有一群把青春都放在了這個修復室的匠人們,他們安靜鑽研著鮮為人知的事,但卻不同於尋常人的事,他們不是藝術大師,卻是與歷史直接對話的人。


其中每一個修復室裡外都會有一把鐵鎖,由外至內,一一上鎖,此處也表達了修復文物的重要性。片中有一個御棗的特寫鏡頭,而相對應的是御棗上面的參天大樹,御棗是老一輩人種植的,一直茂盛,嫩綠到現在,而那些參天大樹也代表了老一輩人對年輕人的傳承。寄予期望的情感,前人種樹,後人乘涼,也應該是這個道理。在修復室裡的每一件文物都承載著古代文人墨客和修復師的思想和心路歷程。

《我在故宮修文物》淺評


那已破碎的陶瓷殘損的木質手指,鐘錶零件,在那麼多的文物,都歷經了五代十國,改朝換代之後可以殘存的所剩無幾,留到現在的詩句,也可能只是隻言片語,留到現在的字畫也可能只是邊末一角,但經過修復師的修理,殘損的可以變成完整的;隻言片語,可以通過查找大量史實文獻變成一篇完整文章,如果沒有這些辛苦奉獻的匠人,如果沒有傳承至今的匠人精神,我們不可能會在各大展覽館裡看到色彩豔麗的唐三彩,惟妙惟肖的金石鐘錶。

《我在故宮修文物》淺評


在時代的變革中有一些記憶逝去,但經過修復可以再回復到往日的色彩。故宮中朦朧昏黃的光線也會給人許多溫暖的內心上的感受,而故宮中的師徒之情,父子之情,通過一代代的傳承,修復,最終把歷史完整地呈現在我們大眾的眼前。做一件事就要腳踏實地,終其一生為之付出心血和汗水。此片時對故宮的敬畏,也是表達了對匠人們的尊敬。


《我在故宮修文物》淺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