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槓槓滴”東北媳婦王金玉,十六年打拼如一瞬!

王金玉皮膚白皙,身材嬌小,靜靜端坐時,像是個婉約的江南女子,但其實她是土生土長的東北人,開朗健談、直來直往。

出身東北農村的她家境貧寒,為了供哥哥上學,18歲便孤身前往深圳打工,期間搬過磚坯,做過女工,但幸運的是,在那裡,她遇見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她的丈夫。

“槓槓滴”東北媳婦王金玉,十六年打拼如一瞬!

王金玉的丈夫是朱壩鎮朱高村人,2004年初,剛完婚的兩人冒著大雪回洪澤見父母,王金玉擔心路不好走,丈夫則告訴她鄉里是水泥路,不用擔心。到了村口,王金玉一腳踏在雪上才發現這是貨真價實的“水、泥路”。臘月二十六,他們將稻殼鋪在院子裡的泥水上,用碾子壓實,臨時填出一塊空地宴請鄉親。

剛到洪澤時,生活條件很艱苦,但王金玉沒有抱怨,她說既然選擇“嫁給愛情”,就要學會苦中作樂。

春暖花開的三月,丈夫會從鄰居家借個漁網,沿著河邊“探魚”,王金玉挺著大肚子,拎著小桶跟在後面撿,她的婆婆彎腰摘路邊的豌豆苗。直到現在,她最愛吃的菜依然是“清炒豌豆苗”:放點蒜瓣,只加油鹽,婆婆的味道。

“槓槓滴”東北媳婦王金玉,十六年打拼如一瞬!

因為出身農村,王金玉自小就能吃苦、肯打拼。她先後在洪澤開過服裝店、美甲店。2013年,“港港得”優質生活館開張,王金玉的事業穩定下來。

生意上總算順風順水,但婚姻生活遠比做生意複雜——不同的飲食文化、人情世故,婆媳矛盾,夫妻矛盾,孩子教育問題,直性子的她有時會和婆婆、丈夫起衝突。整整十年的磨合,她的婚姻生活在經歷了爭執、悲喜後,慢慢走向包容和平和。

王金玉的婆婆身體不好,經歷了好幾次手術。在那期間,這個東北媳婦對老人悉心照料,漸漸獲得了婆婆的認可。“吵一陣、鬧一陣,後悔一陣,這就是家人。”她說。

工作生活之餘,王金玉特別喜歡旅遊。“我喜歡簡單生活,想活成海螺,就活成海螺,想活成白紙,就活成白紙。”早年有位西藏的筆友給她寄去一套明信片,布達拉宮、大昭寺、羅布林卡……16張明信片拼成了拉薩的全景,讓她格外感動。此後新疆、拉薩、青海,她的腳步踏過了祖國邊疆的山山水水。

“槓槓滴”東北媳婦王金玉,十六年打拼如一瞬!

轉眼間,王金玉已在洪澤生活了16年,對於她來說,東北,是故鄉的憂傷和嚮往。而洪澤,則是家。她的丈夫、孩子、事業,她的酸甜苦辣鹹,都與洪澤這個小城水乳交融,無法分割。

而她終究還是活成海螺一樣的姑娘,看著,踏實穩重,放在耳邊,傳來海浪的聲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