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粉世家》讀後感

西郊芳草年年綠 多少遊人是去年

總算把張恨水先生的小說《金粉世家》通篇讀完了。當初買《金粉世家》是因為喜歡電影演員陳坤。但是當我翻開書的第一頁時就被先生的文筆所吸引,在先生的描述中,彷彿親自到了北京,看到了大街小巷在除夕來臨之際的熱鬧紛繁熙熙攘攘的景象。有唱大鼓書的、有賣年畫的、有賣糖葫蘆的、當然也有小說裡的女主人冷清秋在賣字畫,順便替人寫春聯。

《金粉世家》讀後感


這部將近百萬字的長篇小說張恨水一寫就是整整六個春秋。書中的後記寫到每天六百字的金粉,不知不覺中足足寫了六年才收尾。這六年中的酸甜苦辣也唯有當事人懂得。

讀完先生的書,收穫頗多。先生的文字功底很好,描寫書中的人物和場景總是那麼的妥帖,那般的真實,讀來總是有很強烈的畫面感。其次,先生敘述的故事背景大概是民國時期,小說活生生的為我們勾勒了數不清的民國風情及京城風貌。再次,小說的佈局結構也是相當的嚴絲合縫。別的暫且不說,就是金家四個兒子的名字,鳳舉、鶴蓀、鵬振、燕西都足夠讓你品味一番了。

小說裡描寫的是有錢人家的少爺愛上了出身貧寒的小姐。但他們的父母沒有反對,反而同意金燕西和冷清秋的婚事。一個是國務院總理的小兒子,一個是出身貧寒的小姐。就這麼邂逅了,就這麼相愛了,最後卻隨著金家衰敗鬧得沸沸揚揚,雞飛狗跳。讀後甚是讓人為之惋惜,為之嘆息。

《金粉世家》讀後感


讀完先生的書,讓我懂的了珍惜,學會了知足。現實生活中每個女孩子都或多或少的渴望過有一個像金燕西那樣的翩翩少年談一場灑脫而又浪漫的戀愛。在那個汽車還是奢侈品的年代,燕西有自己的汽車,甚至還有司機,他是國務院總理的兒子,家裡經濟相當可觀,為了追清秋不惜一切代價。租房子、送項鍊、看電影、聽戲、辦詩社、似乎每個女孩子想要的浪漫燕西都滿足了清秋。但是結果卻是他們的愛情之花很快就凋謝了。清秋在嫁給燕西后,燕西依舊會朋友、打牌、捧戲子絲毫沒有任何收斂。而出身貧寒的清秋嫁入金府可謂是處處小心,時時留意。她經常躺在鬆軟的鋼絲床上回憶一些往事:自己讀書的時候,住在家裡,雖說屋子破了些、小了些,但是自己很自由,沒有人會說三道四品頭論足。如今雖說是錦衣玉食,還有兩個老媽子隨時伺候著,可是每做一件事,每說一句話都要思索一下會不會得罪誰,一顰一笑,一舉一動,都由不得自己,真是活受罪。可見,你所向往的美好並非你所向往的那般。雖說小說是假的,年代也離我們有將近一百年的歷史,但是埋藏在你我內心深處的人性卻是永恆不變的。自古才子愛佳人,英雄愛美女。然而縱觀歷史的長河才子佳人的美好故事又有幾個是花好月圓白頭偕老的呢?多半都是妻離子散、雞飛蛋打、最後落得個人去樓空。

《金粉世家》讀後感


愛情是瞬間的,而生活卻是永恆的。愛情是一種心理和生理的審美,而生活卻是柴米油鹽以及家長裡短的精打細算。愛情是美好的,但是愛情的代價是要其中一個人為之買單的。

外表的繁華與紛繁最終敵不過落實到實處的鍋碗瓢盆。因為你我本是紅塵中人,又是凡夫俗子,怎能奈何得了生活的瑣碎呢。

才子佳人是小說裡的,美女英雄是故事裡的。而生活中卻是勢均力敵的感情、彼此心有靈犀的知曉、雙方寬宏豁達的心態以及兩人風雨同舟榮辱與共的相互扶持。唯有這些看似平常看似普通的平凡小事才可以讓兩人的愛情之花開的燦爛、開的持久、開的迷人。這是我所理解的愛情與生活,也是我所向往的愛情與生活。畢竟小說是寫給人看的、戲是唱給你聽的、但日子是過給你自己的。

《金粉世家》讀後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