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過五關斬六將,他行走的路線,如果在地圖上畫出來是怎樣的?

漫譚文史


關羽的行程是從許昌開始的,這在《三國演義》中已經很明確了。 許昌因當時有漢室天子漢獻帝,故稱許都,現位於許昌市區東南許昌縣張潘鎮古城村,屬於當時的頤川郡。

第一關-東嶺關

關羽過五關斬六將的第一關是東嶺關。 根據《三國演義》的描述,關羽的隊伍裡因為有劉備兩個太太的車馬,所以只好走大路,在古代的大路都是官道,因此東嶺關極有可能位於許昌和洛陽之間的官道上。

從現有的史料文獻推測,東嶺關很可能指當時的輕669轅關。 東漢末期,何進將軍在帝都洛陽周邊設置了8個檢查點,其中洛陽、許昌之間的是軒轅兵關,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府店鎮韓莊東溝村。

但是隋唐以後,隨著洛陽市西遷地址,古道逐漸銷聲匿跡,羅貫中寫《三國演義》的時候,極有可能把名字給混淆了。

第二關-洛陽關

第二站便是洛陽,這是個特別準確的地方。 根據現在的考古發現,洛陽城現在位於洛陽市區城東15公里,周邊邙山、洛水、虎牢關和函谷關相交輝映,確實是兵家必爭之地。

第三關-汜水關

第三站是汜水關。 據學者陳隆文考證,隋唐時期黃河因為改道,迫使虎牢關軍民北遷到汜水鎮,後來隨著後人的發展和生息,慢慢地變成了汜水關,所以當時關羽的位置大概就在當今汜水鎮的境內。

第四關-滎陽關

第四站是滎陽。 在漢代,滎陽可是發家之地。漢高祖劉邦把這裡當成了自己的一個根據地,和西楚霸王項羽在此地對峙了好幾年。具有很高知名度的漢皇帝劉邦在荏陽與西楚霸王項羽對峙了幾年。

第五關-黃河渡口

第五站便是黃河渡口。按照關羽的行進路線,當時得知的是劉備在袁紹的河北境內,所以關羽必須得渡過黃河才行。而且《三國演義》中,夏侯惇在黃河邊上和關羽大戰,所以位於現在的滑州黃河渡口是極有可能的地方。

三兄弟相遇

但是在渡河後,關羽才得知劉備在汝南,所以立馬又返回了河南,恰巧經過張飛佔據的古城。,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駐馬店市宿城區古城鄉。 至此,關羽與劉備、張飛在古城相遇。


古今中外多少事


過五關斬六將是演繹而非正史,《三國志.關羽傳》記載:“及羽殺顏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賞賜。羽盡封其所賜,拜書告辭,而奔先主於袁軍。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為其主,勿追也。”也就是說正史僅記載關羽直接就投奔袁紹而去,曹操部下的人要追,被曹操阻攔,放關羽走了,可能關羽就一路順風去了河北。按照今天來看,自許昌奔河北應該一路向本奔滎陽過虎牢關過官渡,渡黃河就是河北袁紹的地盤了。後來曹操打官渡之戰肯定也是這麼走的吧。

反過來我們關羽走的路線,從許昌出發,往西北方向繞去洛陽,白馬、洛陽、許都,形成一個大三角。關羽放棄最近的直線北上白馬,反而先折向西北,再折向東,最後的過河地點,還是白馬。當然,也有人說:羅貫中手上沒地圖冊,地名全是他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的胡亂安插。你看,關羽從洛陽行至白馬之間的幾個地名,地理順序沒有錯,說明羅貫中並不是個地理盲,至少不完全是。

過五關斬六將最初的一幕是曹操送別,關羽灞橋挑袍。這個灞橋是什麼地方呢?雖然現在許昌市也有一座橋名曰灞橋,但是這絕對是後人根據小說臆斷而附會的。霸陵,古縣名,現西安以東。東嶺關具體位置也已不可考。但如果關羽出發地是長安,而不是許昌,那麼這個路線就很合理了,從長安出發,一路向東,到洛陽,後面的路線是不是很合理了。

那麼許多人就要說我胡說八道。可是大家別忘了,三國演義並非羅貫中一人所著,自宋元以來,話本小說已經很流行,大部分故事情節已經被很多說書人創作出來,羅貫中只是整理加工最後成書。過五關斬六將的情節寫的確實很精彩了,但是由於說書人的史學知識欠缺了,誤以為漢代都城就是長安,所以編寫了這麼一條路線。羅貫中懶得仔細推敲修改,直接把出發地改為許昌就全部照搬了。所以畫出來的路線看似南轅北轍。



風塵俗吏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清楚過哪五關,斬哪六將!

第一處關卡是東嶺關,把守的將領是孔秀,被關羽一刀斬下。

第二關 過洛陽遇到韓福、孟坦,被關羽斬下頭顱。

第三關 汜水關,守城的人是卞喜,被關羽用劍斬殺了。

第四關 滎陽,關羽一刀斬下王植頭顱。

第五關 滑州界,碰上了劉延,因與關羽有交情。沒有阻攔。後遇上秦琪被關羽殺之後破敵前行。

按地圖上看,的確繞路了,甚至有的是回頭路。不過小說寫的時候,也是為了更好的刻畫關羽的人物形象,畢竟他有的都是要塞,重要的軍事基地,這樣更能特出關羽的能力。




huangyuanlang



中行偃1


過五關斬六將,是關羽在三國演義中非常精彩的一段故事。因為劉備在徐州戰敗逃到了袁紹那裡,鎮守下邳的關羽,只能帶著兩位嫂夫人投降了曹操。

不過關羽思兄心切,恰逢曹操贈送赤兔馬。在尋得劉備下落後,關羽掛印封金,千里尋兄,也就是在尋兄這個過程中,發生了過五關斬六將的故事。

那麼過五關指的是哪五關呢?按照三國時期的說法,應該是東嶺關、洛陽城、汜水關、滎陽以及黃河渡口。

過了黃河渡口,那就是袁紹的地盤了,據說烏巢就在黃河對岸。由此可見,關羽正是打算從這裡過黃河尋找劉備。路線圖大致是這樣的。

第一關:東嶺關指的是現在的禹州市白沙水庫附近。

告別了曹操,關羽帶著兩位嫂夫人,從許昌出發,直奔東嶺關而來。現在的禹州市西北22公里,有一處白沙水庫。在水庫堤壩西側,有一山崗。山崗之上便有東嶺關遺址。

那個時候沒有高速公路,只有當時的國道。所以要想拖家帶口帶著馬車前行,就必須要走大路。

從東嶺關出發,順著潁河一路逆流而上,便是從許昌通往洛陽的古道。雖然東嶺關是做小關隘,可同時也是一座險隘。

前至一關,名東嶺關。把關將姓孔,名秀,引五百軍兵在嶺上把守。當日關公押車仗上嶺,軍士報知孔秀,秀出關來迎。關公下馬,與孔秀施禮。秀曰:“將軍何往?”公曰:“某辭丞相,特往河北尋兄。”秀曰:“河北袁紹,正是丞相對頭。將軍此去,必有丞相文憑?”公曰:“因行期慌迫,不曾討得。”---《三國演義》

東嶺關守將孔秀,原本是黃巾軍小頭目,投降了曹操後,負責鎮守在這裡。關羽走得比較著急,忘記跟曹操拿通關文牒,也就是唐僧常常拿出來蓋印章的那個證件,類似於護照一樣。

孔秀看不到這玩意兒,當然不放關羽走,結果關羽僅僅一個回合,就把孔秀給宰了,順利通過了東嶺關。

第二關:洛陽城也就是現在的河南洛陽。

洛陽是東漢的都城,董卓亂政的時候,十八路諸侯前來討伐,無奈之下,董卓只好一把火燒了洛陽,帶著漢獻帝前往長安。

曹操收復了洛陽以後,並沒有修復當地的皇宮,而是將天子迎接到了許昌,在這裡設立都城,恢復漢朝的宗廟。

所以說當時的洛陽已經屬於殘破不堪的狀態,難以恢復往昔的生機。關羽過了東嶺關,順著國道,直奔洛陽城而來。

孟坦只指望引誘關公,不想關公馬快,早已趕上,只一刀,砍為兩段。關公勒馬回來,韓福閃在門首,盡力放了一箭,正射中關公左臂。公用口拔出箭,血流不住,飛馬徑奔韓福,衝散眾軍,韓福急走不迭,關公手起刀落,帶頭連肩,斬於馬下;殺散眾軍,保護車仗。---《三國演義》

洛陽太守韓福認為關羽強勢,不能力敵只能智取。大將孟坦在路上用鹿角攔住了關羽的去路,與關羽交戰不敵。孟坦快馬回奔,他想讓關羽趕上來,這樣韓福便可以彎弓射死關羽。

可是赤兔馬太快了,孟坦還沒跑幾步,就被關羽一刀給咔嚓了。孟坦被殺以後,韓福慌了神,一箭射中了關羽左臂,關羽忍住痛衝過障礙物,斬殺韓福,這才得以過了洛陽。可以說是兇險萬分。

第三關:汜水關,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虎牢關。

虎牢關是古都洛陽的重要門戶,順著國道一路走,從洛陽便能抵達虎牢關。在演義裡,當年劉關張三兄弟三英戰呂布的地方,就是這虎牢關。

它的位置也就是現在河南省滎陽市西北16公里的泗水鎮內。當年周穆王曾經在這裡圈養老虎,所以因此得名虎牢關。

這可就不是小關隘了,他南邊是嵩山,北邊是黃河,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自古都是兵家必爭之地。由此可見這對關羽來說是重大的挑戰。

左右方欲動手,皆被關公拔劍砍之。卞喜下堂繞廊而走,關公棄劍執大刀來趕。卞喜暗取飛錘擲打關公。關公用刀隔開錘,趕將入去,一刀劈卞喜為兩段。隨即回身來看二嫂,早有軍人圍住,見關公來,四下奔走。---《三國演義》

關羽過了兩關的消息傳來以後,虎牢關守將卞喜自知不能抵擋關羽,所以也想智取。他假裝理解關羽的苦衷,將關羽平安引入城中的鎮國寺。

當然這鎮國寺裡是安排了不少刀斧手的,萬萬沒想到,卻在這裡遇到了一個和尚居然是自己的老鄉。在和尚的指引下,關羽意識到了卞喜的計謀。

關羽將卞喜一刀砍成了兩段,這才躲過一劫。其他人見關羽如此神勇,也不敢上前,關羽救出兩位嫂嫂後便直奔下一城而去。

第四關:滎陽城,也就是現在的河南滎陽。

滎陽城也是北臨黃河的重要城池,關羽帶著兩位嫂嫂,從虎牢關出來以後,直奔滎陽城而去。可是關羽不知道的是,滎陽太守王植,和洛陽太守韓福可是親家關係。

當時關羽過洛陽的時候,不僅斬殺了大將孟坦,連洛陽太守韓福也給殺掉了。這件事早就風靡天下,他的親家王植自然是清楚的。

不過硬拼是不可能戰勝關羽的,所以王植便笑臉相迎,親自出城將關羽接進城裡,安頓在館驛之中。

當先王植大叫:“關某休走!”關公勒馬,大罵:“匹夫!我與你無仇,如何令人放火燒我?”王植拍馬挺槍,徑奔關公,被關公攔腰一刀,砍為兩段。人馬都趕散。關公催車仗速行,於路感胡班不已。---《三國演義》

等到關羽打算睡覺的時候,王植這邊已經安排了一千個人,每個人一個火把,準備在三更時分將館驛裡面所有人都給燒死。

萬萬沒想到,手下人胡班只是想看一眼關羽,恰逢關羽拿出了胡班父親胡華的書信。胡班便出賣了王植。知道事情敗露的王植,只好與關羽硬拼,結果被關羽一刀砍成了兩段。

人在外地走,多個朋友真的是多條路。如果沒有胡班的指引,就算關羽三頭六臂,也沒辦法逃出來了。

第五關:黃河渡口,我認為是開封邊上的渡口。

古代黃河渡口實在是太多,因為原文中沒有詳細講述黃河渡口的位置,所以我們只能做一點猜測。

當時關羽從滎陽出來,是急著要去河北袁紹的地盤上,尋找劉備。而當時開封對岸的延津縣內發現了烏巢的舊址,也就是說這裡便是袁紹的地盤。

秦琪大怒,縱馬提刀,直取關公。二馬相交,只一合,關公刀起,秦琪頭落。關公曰:“當吾者已死,餘人不必驚走。速備船隻,送我渡河。”軍士急撐舟傍岸。關公請二嫂上船渡河。渡過黃河,便是袁紹地方。---《三國演義》

關羽前往袁紹處,不必再繞遠路,直接從這個黃河渡口過去就行了。所以我認為開封這裡,應該就是關羽打算過河的渡口所在地。而且原文中提到的滑州界首當時應該也與開封隔河相望。

黃河渡口這邊的守將秦琪是夏侯惇的愛將,也是蔡陽的外甥。秦琪不願意放關羽渡河,擔心夏侯惇怪罪。一個回合就被關羽斬殺於馬下。

總結:雖然是演義,但是這行軍路線圖是值得考究的。

這個故事出現在演義中,雖然關羽也有千里尋兄,可是遠沒有如此傳奇。不過史書上是沒有具體的行軍路線圖的,這裡的行軍路線圖,我認為是作者羅貫中,根據元末明初時期的國道,所作出的一個具體規劃。

因為從許昌到黃河渡口,我們現在來看,完全沒有必要這麼繞路,直接從許昌,到開封就行了。

可是元末明初的時候,國道沒有那麼發達,都是順著平原地帶修建的官道。羅貫中的這一安排,巧妙地展現了那個時代的官道修建情況,還是值得點讚的。

《三國演義》

《三國志》


江湖小曉生


過五關:東嶺關、洛陽、汜水關、滎陽和滑州。

斬六將:孔秀、孟坦、韓福、卞喜、王植和秦琪。

“過五關,斬六將”是出自小說《三國演義》的杜撰情節。關羽勇武雙全,“斬顏良誅文丑”“溫酒斬華雄”中得以充分體現,尤其是“過五關,斬六將”,關羽連過曹操五個關卡,斬了六員大將才擺脫曹操投奔劉備。


南朝灬


其實吧,過五關斬六將的路線在正兒八經的地圖上畫不出來,路線往往是南轅北轍,且其中有些地名使用了不同朝代的混用,故而沒有辦法進行確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