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這批新晉"保民",為什麼都選擇了平安福?

每個家庭,對於保險,都有以下問題:

給誰買保險?

家庭成員中誰出事對家庭的經濟情況衝擊最大,這個人就是你家資產中最高風險的一環,給ta上保險能起到降低風險的意義也就越大。

保險是不是買越多越好?

當然不是,保險是為了保障資產安全的一種"虧"的行為,保險的多少和你的資產情況達成平衡就好,過多反而是對資產的損耗。

我適合買什麼保險?

每個人的資產風險不同,需要的保險就不同。保險只有合適不合適,沒有划算不划算。千人一面的保險,就跟包治百病的良藥差不多,吃下去應該死不了,但也沒什麼治病救人的意義。

你的資產配比的情況?你最害怕的風險是什麼?

如果你算了一下名下資產,結果發現房子佔資產比例非常高,流動資金非常少,工資大部分在還貸和生活,也很難攢錢。比如,老家有房,北京有房,這在中國已經屬於中上階層了。但一旦家中有人生大病,就發現雖然名下資產可能幾百甚至上千萬,但手頭的流動資金只有幾十萬(包括可以變現的股票基金),因此面對突發的必要開支完全無法應對。那你就可能需要購買大病險了。

如果家庭支柱如果是創業開公司,短期收益不錯,未來一團迷茫,那麼可能要同時對沖一下自己掛掉,或者公司破產的風險,這時人壽就可以變成兩全險。

如果家裡經濟相對比較富裕,則可以將大病險變成高端醫療險。反正都是虧,多虧一點換回來更簡單快捷的高端醫療服務,讓自己看病更安心,健康上多加分一點,就賺回來了。

買保險如看病買藥,選對最重要!

我想要優雅地老去——聽起來很雞湯,卻是每個90後的願望。不要在ICU面臨人性選擇,不要在疾病面前捉襟見肘,不要年老時無法保障家庭的安康。所以,第一批90後,已經買保險了。

90後對健康、未來的重視,已經上升到群體意識,看起來"很能花錢"的90後,其實是"會花錢"的群體。他們慎重地投資,就是想要解讀未來所有的變化,為身邊人爭取更好的生活。

作為伴隨人類社會發展了幾百年的最古老的金融產品之一,保險其實沒有什麼神秘的了。保險的意義,可以看做治療你家資產的"病",所以和看病一樣,吃對藥比較重要,而不是藥越多越好。

態度決定行為,中國平安作為財富世界500強、國內保險行業領先的大公司,平安人壽始終堅持"保險姓保"的理念,在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平安人壽正在調整步伐節奏,從"補償式"高速發展邁向"迴歸保障"的發展模式,升級後的產品,保費變動不大,卻做到了"輕症多次賠付""疾病種類多"以及新增"高發率疾病"的保障,可謂"加量不加價",而平安人壽的平安福每次升級都是非常有誠意的,真正做到從客戶的利益出發,做到保險產品界的先行示範產品。

升級後的平安福(2019)II保險產品計劃(以下簡稱為"平安福")保障責任覆蓋100種重疾和50種輕症。具體而言,與舊版相比,新版平安福不僅延續了100種重疾保障,輕症責任也由30種升級為50種,且50種輕症提供重疾險基本保額20%的保障,最多可賠付三次,且不影響100種重疾的賠付。

90後已經成為新一代"保民",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安全感。作為獨生一代,90後要成為兩個家庭的支柱。平安福,就是為每一位進入而立之年的90後,摸透"上有老、下有小"的病理,開出的靠譜"藥方",保護您和家人的每一份健康,傳遞滿滿的安全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