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影閣」 抗戰勝利後的離渝人群


「舊影閣」 抗戰勝利後的離渝人群


1937年抗戰爆發後,隨著國民政府及所屬中央機關西遷重慶,重慶城市的人口急劇增加

「舊影閣」 抗戰勝利後的離渝人群


日軍飛機長時間連續的轟炸,使街道、房屋毀壞很大。很多處在社會底層的普通市民,只得流離失所,投親靠友和逃到鄉村,或是搭建簡易的棚房度日

「舊影閣」 抗戰勝利後的離渝人群


重慶自1929年建市以來,人口密度一直較高。以抗戰爆發前的1936年為例,重慶城的人口密度,高達每平方公里5037人

「舊影閣」 抗戰勝利後的離渝人群


東部沿海地區大批工廠、學校、團體等紛紛遷到重慶。加之戰區擴大,難以計算的大量人員湧向重慶

「舊影閣」 抗戰勝利後的離渝人群


他們在重慶“安家落戶,立業謀生”,從而使得重慶的人口急劇增加,到1945年3月時,已多達126萬餘人。很多“高官”也居無定所

「舊影閣」 抗戰勝利後的離渝人群


戰時進入重慶的交通相當困難。交通工具有木船、汽輪、汽車和火車。西南公路大部是山路,多急彎陡坡

「舊影閣」 抗戰勝利後的離渝人群


1945年8月15日,抗日戰爭結束,國民政府還都南京。大批職員、家屬急欲離渝返回南京等地

「舊影閣」 抗戰勝利後的離渝人群


出川交通工具之緊缺,超乎想象,只好八仙過海,各顯其能。有關係的,找諸如軍統的高層人員去搞票。沒關係或關係不硬的,則只好改坐木船離川

「舊影閣」 抗戰勝利後的離渝人群


唐縱(時任軍統局代局長)日記:今天有三位太太找我幫忙買票。現在的交通真困難,如再不能停戰,恢復交通,政府將給人民怨死了!


「舊影閣」 抗戰勝利後的離渝人群


重慶·1945年12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