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推薦《觀音像》

精品展示

《名稱》:張大千“臨敦煌觀音像”卷軸

《年代》:近代

《評語》:畫中觀音坐立於蓮花座上,手腕佩戴釧環,斜穿天衣,長帛外披,盤繞雙臂,下垂及地,瓔珞披身,下穿朱羅裙,莊嚴中帶著慈悲,是唐代時期典型的觀音形相。繪作當中採用礦物質顏料,故而作品顏色古樸厚重,不失古貌,盡顯唐代的風範。畫中線條沉穩,運筆熟練,細節描繪精準,尤以菩薩臉部神情、眉宇間,流露慈悲濟世之懷。給人以一種劃時代情景交融的美好聯想,具有極佳的藝術效果。整體大小比較規整!

收藏藝術圈的朋友有喜歡的想了解私信諮詢!


專家推薦《觀音像》

張大千是現代藝術史上的一代宗師。他一生致力於傳統繪畫藝術的整理、發掘。他以文化使者自任,足跡遍及各地,不遺餘力地弘揚文化藝術,贏得了廣泛的讚譽。


專家推薦《觀音像》

譜寫了現代藝術史上的一曲壯歌。這是在古代寺觀壁畫創作傳統中才有的組織形式,而對於現代文人畫家而言,是絕無僅有的。


專家推薦《觀音像》

張大千(1899~1983年),原名正權,後改名爰(yuán),字季爰,號大千,別號。大千居士、下里巴人,齋名大風堂。

石窟臨摹過程,環境、物質條件,皆十分艱苦,惟亦大千用功最勤之時,兩年餘積累所得,自珍甚矣,非輕易贈人。即使友輩索畫,或遠寄四川,供出售集資之用,亦僅以一般山水人物應之!

本幅寫菩薩立像,見九分開臉,頭束髮,戴寶冠,後有頂光,手腕佩戴釧環,斜穿天衣,長帛外披,盤繞雙臂,下垂及地,瓔珞披身,腰結束帶,下穿硃紅羅裙,雙足坐於硃紅蓮花座上。筆下開臉飽滿豐腴,彎眉豐鼻,兩耳垂穿環,莊嚴法相中見慈祥之色。眼、頰、頸以至身體各部皆暈染,色深淺不同。身上之釧環、瓔珞、束帶以至髮髻寶冠等,則以硃砂、石青、石綠等礦物顏料填蓋,色沉厚亮麗,得唐畫之古豔華麗。服飾層層疊蓋,以顏色深淺現其層次,突出衣褶疊曲轉折的摺痕,加強質感之表現,形象更呈立體生動。畫中線條沉穩,運筆熟練,細節描繪精準,尤以菩薩臉部神情、眉宇間,流露慈悲濟世之懷。十指或曲拈,或平伸,其姿婉轉,見柔韌之態,刻見細膩傳神。

張大千既居敦煌久,全然為唐代的輝煌所折服,又潛心研究,苦心臨摹,所以,其後他的人物畫,一改往日之態,全出唐人法。他的人物畫由此而神采特勝。在這之前,他的人物畫得之於剛,而嗇於柔,妙於奔放,而拙於謹細;這之後則陽剛既勝,而柔縟增,奔放斯練,而謹細轉工。張大千在敦煌這次共住了兩年半有多,臨摹了二百七十多幅壁畫,所以,有人評價張大千是“漸修得道的畫家”,其畫作價值連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