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无奈宿命:不为它疯狂,就为它迷茫,只因它绑架了工资!

喧闹一时的美女教师胡红梅事件似乎已经尘埃落定,近几日似乎没有人再提及,但我相信,这种所谓名师事件给教师带来的冲击肯定不小。一个名师从神坛跌落尘埃,身败名裂名誉扫地,其实都是在疯狂追逐某个东西的结果,这个东西就是职称。职称似乎成了所有教师无奈宿命:为它疯狂,为它迷茫,只因它绑架了工资!

教师无奈宿命:不为它疯狂,就为它迷茫,只因它绑架了工资!


为职称疯狂,求得钱多多,这就教师价值?

当代教师有一种千军万马求职称的怪异场景,这在以前的教师群体中是不可想象的,在国外教师群体中也是不可思议的。自从有了职称这个怪胎,并且与工资怪异绑架在一起的时候,教师们的心境便不再平静,大多数的心思不在教学上,不在学生身上,转而想方设法不择手段去获取高一级的职称。说文雅一点是为了提高自身待遇,说粗暴一点就是为了钱。为了待遇而工作成了老师唯一的动力源泉,至于教书育人,至于为人师表,也仅仅只是嘴上说说而已。教师唯一的价值就体现在高职称上,就体现在谁的工资高,这就是教师的价值所在吗?是蜕变还是落寞呢?

教师无奈宿命:不为它疯狂,就为它迷茫,只因它绑架了工资!


多少教师为职称迷茫,转而落寂无声

笔者身边有不少中年教师,因为受名额限制,也因为受评职称硬件条件限制,根本无缘评职称。他们平日里只是忙于教学,很少参加什么教学比赛之类的活动,也不善于巴结领导,没有获得什么荣誉称号,所以人到中年也只是个初级职称。眼见的评职称无望,干什么工作都没劲,工作态度消极至极,混一天少一天。有个教学能力不弱的48岁的同事,再也忍受不了这种浑浑噩噩的日子,托关系搞了个病退,然后跑到南方去打工了。职称成了千夫所指的臭虫,成了老师前进路上的绊脚石,还有什么理由存活于世上呢?

教师无奈宿命:不为它疯狂,就为它迷茫,只因它绑架了工资!


职称不应终身制,应与工资脱钩。当下虽然职称评审制度有所变动,稍微降低了老师评职称的门槛。但毋庸置疑,仍然有各种条条框框的限制,仍然有各种暗箱操作的存在。职称制度要想彻底改革,应该打破教师职称终身制,实行每3年或每5年一评审制度,对于不合格者应该剥夺其职称。职称也不应该与工资挂钩,职称最终只能当作老师教学能力高低的一种参考。废除职称工资,实行按老师工作量和工作年限分配工资是最恰当的选择,这也是世界上通行的做法。

教师无奈宿命:不为它疯狂,就为它迷茫,只因它绑架了工资!


小编年事已高,前年才评得中级职称,也是千难万难了!已经为职称疯狂了一回,身上掉了好几斤肉,不再想着职称的事了,一直到退休也就如此了。搬着板凳冷眼旁观,看别人疯狂与迷茫吧,能拿着中级职称工资也烧高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