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與紅玫瑰》:心理學視角下女性個人意識的覺醒與成長

《白雪與紅玫瑰》是德國民間流行的一個古老傳說,後來經格林兄弟的蒐集和整理,收錄進《格林童話》中,成為全世界流行的經典童話。

在故事中,美麗善良的女孩白雪、紅玫瑰和母親生活在一起。一天,她們平靜的生活被一隻闖入的黑熊打破了。黑熊被奸詐邪惡的小矮人施了魔法。在女孩幫助下,黑熊戰勝了小矮人,重新變回了英俊的王子。最後白雪和王子結了婚,紅玫瑰也和王子的哥哥結了婚,一起過上了幸福圓滿的生活。

這個經典童話以慣常的幸福團圓作了結尾。在很多人看來,它不過又是一個千篇一律的俗套故事。然而,世界著名心理學大師卡爾·榮格曾經說過:“每個童話故事都是一個精神世界等待被解決的問題。”這個童話提出的,就是關於女性自我成長的問題。如果從更深層的精神分析視角來看,故事的內核,其實是關於純真懵懂的小女孩如何發展和完善內在精神世界,成長為有獨立個體意識女性的過程。


《白雪與紅玫瑰》:心理學視角下女性個人意識的覺醒與成長

《格林童話》是德國民間文學,由格林兄弟整理而成


01 溫柔安靜的白雪和熱情活潑的紅玫瑰,代表個人意識尚未覺醒下的集體價值認同

在一開始,白雪、紅玫瑰和單身母親生活在一起。白雪文靜、溫柔,經常幫媽媽做家務、給媽媽講故事,而紅玫瑰活潑、好動,喜歡在田野裡奔跑、摘花和捉蝴蝶。無論是安靜的白雪,還是活潑的紅玫瑰,她們都是乖巧聽話的好孩子,是所有人期望中完美女孩的模樣。

“她倆生性善良,又活潑可愛,是世上再好沒有的兩個小孩了。”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對完美女孩的想象也大多停留在乖巧懂事、溫柔甜美的階段。小時候,她們是聽父母話的乖乖女;長大後,她們是聽老闆話的好員工;進入家庭後,她們又成為順從丈夫的好妻子。在不成文的規定裡,順從就是女性最大的美德。

然而,白雪和紅玫瑰雖然乖巧善良、討人喜歡,但她們卻幾乎沒有自我可言。她們跟隨集體認同的價值觀念來生活,仍處於自我意識懵懂的狀態。

這種狀態也源於她們被保護得太好了。“她們從來沒遇到過什麼災難”,即使閉著眼睛睡在懸崖邊,也不用擔心會掉入深淵,因為在她們身邊還有“保護善良孩子的天使”。在現實生活中,充當保護角色的可能是父母。但是處於過度保護下,自我意識也很難形成和發展。


《白雪與紅玫瑰》:心理學視角下女性個人意識的覺醒與成長


02 覺醒—逃避—面對,女性自我意識的成長需要勇敢探索和艱苦奮鬥

① 心靈中另一種力量的覺醒

白雪和紅玫瑰的懵懂狀態是被一隻黑熊打破的。“一天晚上,她們正舒舒服服地坐在一塊時,聽到有人在敲門,似乎要進來。”“但來的不是個人,而是頭熊,它把那寬寬的黑腦袋伸進了門內。”在精神分析中,黑熊的出現代表女孩內心陽性力量的覺醒。

榮格心理學派認為,人生來就有異性化的氣質,每個人都是“雌雄同體”的個體。也就是,每個男性心中都有女性成分,而每個女性心中也都有男性成分。這種兩性特徵共存的心理現象曾被榮格用原型來解釋,也就是“阿尼瑪”和“阿尼姆斯”。

阿尼瑪:男人心中的女性形象和女性成分,包括溫柔、善良、純真和美麗,也包括虛榮、軟弱、變化無常等等。

阿尼姆斯:女人心中的男人形象和男性成分,一般體現為勇敢、智慧和進取,有時也和權力、控制等相結合。

黑熊就是白雪和紅玫瑰內心中的“阿尼姆斯”原型。原型是榮格派人格分析理論的重要內容。榮格指出,一個人完整的精神世界應該包括意識、個人無意識和集體無意識三層。而“阿尼瑪”和“阿尼姆斯”的原型就存在於集體無意識中。

集體無意識是人類心靈深處某種陌生而共通的東西,是傳承下來的古老而又原始的經驗。“它彷彿來自人類史前時代的深淵,又彷彿來自光明與黑暗對照的超人世界。”這種個人難以捉摸和釐清的經驗,往往都以象徵和隱喻的方式融入進了藝術創作之中,諸如史詩、神話、寓言和童話等等。所以很多童話情節都與我們的邏輯理性相違背,但我們沉浸閱讀時,卻總能被它深深吸引,產生一種遙遠卻真實的情感激盪與共鳴。這就是集體無意識的作用與力量。


《白雪與紅玫瑰》:心理學視角下女性個人意識的覺醒與成長


② 無法面對內心的“小矮人”,就無法處理好與自我、與他人的關係

在完善精神世界的過程中,每個人都要面對自己的另一種力量。如果無法處理好這一種力量的負面,我們也就無法處理好和自我的關係,進而也就無法處理好與他人的關係。

在故事中,小矮人就是負向力量的代表。他自私、傲慢又貪婪,在面對白雪和紅玫瑰的幫助時,絲毫沒有感激,反而惡語相向。比如:

“笨蛋,多嘴的傻瓜!” “你這沒頭腦的笨丫頭!”“難道你們就不能小心點嗎?瞧你們把我這身棕色的上衣給扯成了什麼破爛樣,你們倆個笨手笨腳的毛丫頭!”

這種情況,在生活中也很常見。當我們搞砸了一件事時,有時也會不由自主地進行自我批判。比如,“我怎麼這麼蠢!連這點小事都做不好!”“今天又多吃了一口蛋糕,減肥計劃又泡湯了,我真是個沒有自制力的人!”“和單位同事小王比起來,我真是太差勁了!”

這種負向力量,就是心中的“小矮人”在作祟。而我們必須學會面對和處理這種負面能量,如果做不到,只會一次次遭受內在貶低的痛苦,就像小矮人不停咒罵女孩一樣。

心理學所說的低自尊和無價值感在女性群體中較為普遍,這就是嚴重內化和接受“小矮人”負面投射的結果。低自尊的人常常感覺自己沒有價值和存在感,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是,什麼都不做好,容易產生自我否定、自我排斥和自我厭惡等情緒。

低自尊的心理狀態也會嚴重影響人際交往和社會關係。為了避免遭受外界批評,人們會採取兩種做法:一種是向內,表現自我封閉,主動與他人保持距離;或者把所有罪責都歸於自己,成為輕易被人利用的“老好人”。另一種就是向外,比如感受到一丁點冒犯就暴跳如雷,挖苦、仇恨對方;或是率先羞辱別人,以防對方來羞辱自己。但是,無論是內化還是外洩,表現出來的都是不易親近,都不利於和他人建立親密良好的關係。

③ 認識和接納心中的“熊王子”,與自我和解,實現真正的精神成長

在童話故事中,白雪和紅玫瑰在第四次面對小矮人時,熊王子出現了,一掌擊倒了小矮人。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要強化正向力量,消解負面力量。

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就要學會自我接納和自我關愛。英國心理學家梅勒妮·芬內爾在《克服低自尊》一書中寫道:“自我接納就是注意並讚賞自己的優勢和品質,善待自己,讓自己享受並品嚐生命中的美好。”

每個人都渴望被接納,並且大部分時間都在尋求別人的接納。但真相是,如果我們連自己都不能接納自己,又怎麼讓別人來接納自己呢?

愛自己是愛他人與愛世界的前提。愛自己,才是終身浪漫的開始。

薩提亞曾說:“與任何人相愛,都是與自己相愛的另一種形式。”

《親密關係》一書中也提到:“尋找真摯永恆的親密關係,其實就是尋找自我。”

當我們無法與自我和諧相處時,也就難以與他人形成高質量的親密關係;同樣,當我們無法與他人友好相處時,也意味著我們與內在自我的關係出現了裂隙。只有學會愛自己,與內在自我和解,我們才能收穫平靜、圓滿的內心,才能與他人締結親密、友好的關係。

學會更好地關愛自己,就要多注意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有時候,我們常常體會不到自己的需要和感受。一方面是因為我們一直被鼓勵服從外界的規則和要求,而不是傾聽自己的內心世界;另一方面是對於憤怒、消極之類的負面感受,我們往往覺得它們不好,於是儘量壓抑和隱藏,久而久之,就對自己的感受變得麻木和漠不關心。但是,要學會自我關愛,就要聆聽自己的感受,滿足自己的需要。只有傾聽自己的內心,探索自己的靈魂,我們才能成為有血有肉真正的人,否則只會淪為毫無感情的工具與軀殼。

03 結束語

在童話表面,我們看到的是王子與公主的結合。而在精神世界裡,這種結合意味著原本處於無意識、跟隨集體價值生活的女性,發展出了自己的精神和力量,接納和完善了自我,並最終達成了與內在自我和諧相處的完滿境界。從這個角度來看,童話故事裡的圓滿結局並不是騙人的把戲,而是具有深層心理內涵的精神啟迪。

個人精神成長就是不斷認識自我,發展自我意識的過程。如果沒有做到這一點,我們依然不過是生活在文明世界裡的原始人。而重新拾起古老的童話書,感受其中流淌的精神魅力,探尋意識深處的自我,或許就是開啟自我認識的光明之路。正如日本心理學家河合隼雄所說:“童話和現代人的精神世界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它的厲害之處就在於,對於任何問題,都一定準備好了某個令人信服的答案等著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