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一味鼓吹“自由教育”,貶低“傳統教育”,兩者結合才最好

如今,大部分家長都相信"自由教育",在談到對孩子的期望的時候會說:"我們不會對孩子有過高的要求,不期望孩子能有多成功、多優秀,只希望孩子能夠快樂自由地成長。"

誠然,尊重孩子的個性、給予孩子自由是十分重要的,而且這已經成為許多年輕父母所追捧的教育觀。

可是,有的家長一味地鼓吹"自由教育",而且對"傳統教育"嗤之以鼻。

實際上,自由與傳統兩種模式均有其優勢和弊端,將兩者結合,才是最佳選擇。

別一味鼓吹“自由教育”,貶低“傳統教育”,兩者結合才最好

完全的"自由教育"會走向極端

"自由"這個概念,從來是相對的。你想要有多大的自由,就有與之匹配的限制。

教育孩子亦是同一個道理。

我們深受"自由教育"理念的影響,而且在很多人的眼中,給予孩子更多的自由,才能幫助孩子更好認知和學習。

可是,從很多現實情況看來,"自由教育"的結果並沒有這麼美好。

孩子從小就送去國際學校,接受西方自由主義的教育,教學方式也更加開放,課堂時間短且多以互動的形式為,作業內容和佈置數量也比較少,

而且,不可忽略的是,私立學校的學費昂貴,對家庭而言是不小的負擔。

一味推崇"自由教育",排斥本土"傳統教育",會使孩子難以適應國內的學習環境,當孩子上了普通的公立高校,他就適應不了學會嚴明的規章紀律、無法堅持長達40分鐘的課程,更難以面對作業考試的壓力。

這與培養孩子學習能力、適應能力完全背道而馳。

別一味鼓吹“自由教育”,貶低“傳統教育”,兩者結合才最好

世界著名兒科專家斯波克曾在其《Baby and Child Care》一書中寫道:"父母要相信自己,更要相信孩子。放手讓孩子自由發展,不要過度干涉孩子的成長,父母不要提前制定周密的教育計劃,總之,要相信孩子。"

很多人將之奉為教育的"金科玉律",很多家庭都有進行"自由教育",但是在不知不覺中,自由的道路延向了極端。

他們眼中的"自由教育"是這樣:儘管孩子犯錯,也不能打罵,只有表揚,沒有懲罰;孩子學習很苦,不要督促孩子,學成什麼樣都"隨緣";要給孩子自由,但是也只有自由,沒有規則……

"自由教育"走向極端,就變成了"放養教育"。

"放養"和"自由"是全然的兩碼事,但是很多家長往往只知"自由"的觀念,卻不懂得何為真正的"自由教育"。

從小在極端"自由教育"環境下長大的孩子,長大後會無力享受"自由"。

因為當放手成為了放任、自由變成了自私、"自由教育"變成了"漠視規則","自由教育"就完全變了味。

一旦父母的管教和規則的威嚴不再得到尊重,那麼孩子心中自由與規則的天平完全失衡。

對"傳統教育"需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因歷史和現實的因素,中外的教育模式確實存在著差異,可是兩者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

我們首先要把"傳統教育"去"妖魔化",然後吸取"傳統教育"的精華,應用到我們對孩子的教育當中。

別一味鼓吹“自由教育”,貶低“傳統教育”,兩者結合才最好

"傳統教育"承載了很多的文化意義,有好有壞,可是到了現代,一些人卻籠統地把"傳統教育"貼上帶有貶義色彩的標籤。

例如河南某一中學校方要求學生向孔子像下跪,還規定學生每日清晨5點必須起床誦讀《道德經》,不少學生怨聲載道,部分網友也十分不認同這樣的教育方法。還有女德班、衡水高考工廠、"填鴨式教育"等等。

人們對"傳統教育"的批判和諷刺之聲從未消失,而且還有越來越大的質疑聲。

某些僵化刻板的傳統教育方式固然不對,但是我們不能因為教育方式的錯誤,而拋棄"傳統教育"。

別一味鼓吹“自由教育”,貶低“傳統教育”,兩者結合才最好

在傳統國學裡,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立世之理,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仁義之念,還有"君子和而不同"的社交共處之道。

這些道理都是孩子值得學習的,家長可以教給學生先賢留給後人的偉大思想,將優秀的傳統文化傳遞給孩子們。

不要再死板地理解"傳統教育",而應重視起傳統的"源流之用",讓孩子在"傳統教育"中感受國學之美。

把"自由教育"和"傳統教育"結合起來,孩子才能走得更遠。

正如優秀的"自由教育"是建立在愛、自由、尊重、理解之上,"傳統教育"也可以讓孩子在規矩中快樂自在地成長。

家長不必大肆追捧"自由教育",亦不要固守"傳統教育",我們可以將兩者的長處結合,取長補短。

別一味鼓吹“自由教育”,貶低“傳統教育”,兩者結合才最好

"自由教育"與"傳統教育"的結合,有利於"因材施教"

"自由教育"也好,"傳統教育"也罷,縱然都能培養出人才,但也不過是寥寥零星,只信奉一方的教育模式能夠成功,亦屬少見。

優秀的孩子,絕非單一的標準能夠培養出來的,而是需要一個因材施教、揚長避短的過程。

在我國教育中,存在孩子缺乏創造性思維和冒險精神的問題,這需要"自由教育"的理念來幫助孩子解決這個問題。

嚮往自由探索、能夠獨立學習的孩子,家長也可給孩子更多的自由,這樣更有利於維護孩子的好奇心、調動孩子的積極性。

最大限度地給予孩子自由成長的空間,並且適時適度地引導他。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會更有自己獨立的個性和鮮明的人格,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思維更加開闊,少依賴父母和他人。

別一味鼓吹“自由教育”,貶低“傳統教育”,兩者結合才最好

同樣,適合"傳統教育"的孩子也不在少數。

很多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需要父母和老師的引導,有時也需要非常細緻規範的引領作為獨立的基礎。

在此種情況下,"傳統教育"更有利於孩子的發展。

如《放牛班春天》的馬修老師,他用音樂激發孩子的學習熱情,讓每個孩子發現自己的價值。

這樣善於引導孩子的老師不僅只出現在開放式的學校,傳統院校也能做得到。

不必用洋詞來包裝西式教育,因為有很多優秀的教育理念也能夠從老祖宗哪裡找到淵源。

比如"分層教學"、"異步教學"正是孔聖所言的"因材施教";快樂教育與傳統倡導的"樂學"也有相同的理念;讓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經歷挫折,提高抗挫能力,亦如孟子說的"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傳統教育"與"自由教育"有長有短,有峰有谷,沒有擁有絕對優勢的教育方式,只有適不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根據孩子的特性,選擇不同道路,孩子會看到更美的風景。

別一味鼓吹“自由教育”,貶低“傳統教育”,兩者結合才最好

與其說教育的選擇是對孩子的考驗,不如說是對家長的考驗。

我們給孩子自由的同時定立規則,給孩子的自由"設限"。自由和規則兩者的比例該如何放置,家長們應要認真思考。

我是奶瓶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