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楊:冠軍榮耀背後的輿論方向,從“捧”的極致,到“毀”的極端

在2020年2月28日,孫楊“禁賽8年”這個仲裁結果落地之前,媒體和輿論幾乎還是一邊倒的支持孫楊,應該不是幾乎,是全部。但在這個判決結果出來後,輿論的劇情出現180度戲劇性的大轉彎,讓我等吃瓜群眾措手不及,什麼情況?

第一次仲裁的結果和第二次的仲裁結果,是兩個極端,一個是檢測機構IDTM資質不符、檢測無效;一個是禁賽8年,潛臺詞就是結束孫楊的職業生涯。大反轉!!

任誰的第一感覺,都會懷疑這個事件裡面是不是有什麼陰謀?

孫楊:冠軍榮耀背後的輿論方向,從“捧”的極致,到“毀”的極端


但是很抱歉,我對孫楊是否吃藥,檢測是否合規,這個事件本身的真偽不感興趣!!

我沒興趣的原因是:國際體育本身就是一群人湊在一起玩的一個“遊戲”,而國際體育仲裁法庭(CAS)是制定遊戲規則的機構,它想給這個遊戲什麼規則和什麼結果,都由實際操控者說了算,與事實無關。

從無罪到重罪,可能只是遊戲規則方,為了迎合市場,或者為了迎合政治,所以事實根本不重要,真相只是規則方想要給輿論的真相而已。

我不是來為孫楊洗地的,所以我對事實不感興趣,但我對輿論的方向感興趣。

我還是以往的風格,還是以往的立場:我不參與評判孫楊個人的對錯,不參與指責孫媽教育方式的好壞,也不揣測輿論背後是不是有陰謀的影子。我只陳述在我整理表象信息後,我得出的判斷,依舊不一定準確,我依舊不負責。

1.沒立場,但很“智慧”的媒體們

先簡述一下輿論方向和孫楊的時間關係

2011年世錦賽冠軍+破世界紀錄,輿論開始追捧,中國新星;

2012年倫敦奧運會破自己的記錄+最佳男運動員,輿論高潮,王者閃耀;

2014年仁川輝煌到2019年光州衛冕,輿論一直熱捧,亞洲的菲爾普斯;

2020年瑞士公開聽證會全球直播,禁賽8年,各種爆料,黑料不斷,輿論反轉。

當下這些關於孫楊的爆料,大部分可能都是事實,但在今年3月之前,沒有人相信,沒有人相信世界冠軍會當眾換泳褲,沒有人相信孫楊會打教練,沒有人相信孫楊跟興奮劑有關。輿論從高度一致的擁護,到高度一致的批判,只經歷了一場全球直播!!

這場聽證會的直播,到底發生了什麼?(真有興趣,自己去看,我就不多說了)

我的結論是:國家榮譽,高於一切。

我不喜歡大部分媒體、自媒體為博眼球,做這種牆頭草、見風使舵、落井下石、沒立場的事,但我又不得不說,這個事,媒體沒錯!!

為什麼沒錯?

因為國家榮譽 必須 高於一切。

難道曾經為國爭光的孫楊,不代表國家榮譽嗎?當然代表,只不過是“曾經”。

孫楊:冠軍榮耀背後的輿論方向,從“捧”的極致,到“毀”的極端


這裡的曾經有兩個層面的含義:

一是遊戲規則制定方,已經宣判了一個幾乎不能改的事實,哪怕孫楊還能上訴。因為二審是全球直播,二審推翻了一審,CAS已經自己打自己臉了,三審絕不可能再打一次,“禁賽”是必然的結果。所以有“汙點”的孫楊,不再是榮譽。十功不抵一過。

二是在聽證過程中,孫楊這邊犯了一個不能犯的事,就是把責任推給了教練組和上級機構。教練組是國家的教練組,在這個層面上,孰重孰輕,不言而喻。所以“抹黑”教練組的孫楊,不再代表國家。

沒有國家和榮譽的加持,孫楊在媒體人眼裡,不過就是一個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媽寶而已……

孫楊:冠軍榮耀背後的輿論方向,從“捧”的極致,到“毀”的極端


2.被牆頭草們牽著走的吃瓜群眾

所謂輿論,就是指公眾一致的言論。

而今當下一邊倒的輿論方向,當然就是吃瓜群眾一致的論點,這些論點從哪裡來,證明這些論點的證據,從哪裡來?

是的,就是一篇篇,我們已經看到過的文章,就是一段段,被裁剪的視頻,就是一句句,我們憤怒的評論。

我讀書那會,經常聽到某些年輕人嚮往所謂的言論自由,但是其實所謂的自由,不過是我們認知邊界的大小罷了。一如夏蟲語冰,當事物超出生命的長度,所謂自由不過是一個笑話罷了。

那我們吃瓜群眾被媒體人愚弄,被牽著鼻子走,還有錯了?

當然沒錯。因為我不會像某些學者一樣,要求或者希望吃瓜的大家,都要有辯證思維和明辨是非的能力,這也是一個笑話。

吃瓜的本質,不是動腦子,辯是非,而是……開心就好。至於是真自由,還是假自由,其實也不那麼重要。

3.還不知道自己錯在哪的孫楊(經紀人團隊)

從大部分確鑿的信息推測,孫楊的性格或者是人格可能是有缺陷的。或許我應該把“可能有缺陷”的“可能”去掉,但是我不敢。雖然孫楊的經紀人公關團隊很垃圾(聽說是孫母把持的),但是萬一人家明天就大逆轉,立馬跟態度誠懇地跟國家組織道歉,給人民群眾道歉,承認暴力抗檢不對,承認自己有不當言論,所有不當行為都是個人行為與國家和組織無關,願意承擔所有後果。

孫楊:冠軍榮耀背後的輿論方向,從“捧”的極致,到“毀”的極端


來一句:我很傻很天真……

那我不就完蛋了。……好吧,我承認我想太多,針對誰,也不會到我這……

孫楊的性格,乃至人格問題,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因為根據心理學成型的理論,人格不是基因決定的,而是後天環境影響的。而他的後天環境就是“家和訓練場”,兩點一線,沒有經歷,哪來的成長。

雖然孫楊的性格不健全,但依舊不是錯,因為他是他父母對榮譽追求的犧牲品。是的,你沒有看錯,一切已得榮譽都起源於他監護人(父母)當初的選擇,雖然榮譽在他身上展現,但跟他自己無關,因為那時候他還不會選擇;跟教練組織科不科學的訓練也無關,因為他們只追求成績,這是天然屬性。

那歸根結底是他父母的錯?

抱歉,也沒有錯,就如同小時候,我挨父母的打。“打”可能已經是,那個時間和空間的環境下,我媽能想到的最有效的教育方式了?

雖然“打”這種教育方式是錯的,但是難不成我們能穿越時空,去教我的父母,什麼是正面管教嗎?

當下也一樣,雖然從聽證的事實來看,孫母可能是導致事情結果的重大影響因素,但這又如何,無論怎樣的結果,都是他們自己的選擇……


扯了這麼大的篇幅,誰都沒錯?

是的,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對錯,只有利益的高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