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青年檢察官志願者在線答“疫”解惑

來源 |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作者 | 魏其濛

疫情期間被公司辭退,

可以仲裁嗎?

因為疫情沒能使用的短期租房,

能否解除合同、拿回定金?


面對特殊時期的特殊問題,2月初起,上海檢察機關的青年檢察官們自發成立“魔都檢青觀”志願者服務團隊,免費為網友提供與疫情相關的法律諮詢,第一週就解答了上百個問題。


戰“疫”|上海青年檢察官志願者在線答“疫”解惑


上海市人民檢察院團委書記陳潔婷是“魔都檢青觀”的發起者。過去一直在互聯網上做法律自媒體的她,發現春節期間網友私信的許多問題都與疫情有關——


租客因為發生疫情導致無法及時退租、與房東發生法律糾紛;

白領因為封城無法返工,擔心工作問題;

普通市民買到假口罩,不知如何維權;

微商批發口罩,結果被商家詐騙

……


“作為一名法律從業者,我很想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抗擊疫情做點什麼。”


跟幾個檢察青年交流後,大家一拍即合,陳潔婷拉起了一支法律諮詢團隊,又在檢察機關內部招募志願者,很快達到了120人的規模,遠遠超出了十幾人團隊的預期。志願者們分為7個小組,輪流值班,平均每天收到10到20條法律諮詢,並將解答在知乎、微信公眾號和正義網等平臺推送。


戰“疫”|上海青年檢察官志願者在線答“疫”解惑


在答疑過程中,志願者們顯示出了很高的熱情和責任心。陳潔婷告訴記者,網友的問題各種各樣,由於檢察官術業有專攻,志願者們在短期磨合後自發形成了小組討論、把關審核等角色分工,對每位網友的提問,至少要經過3到4次的組內討論,微信群時常到半夜23、24時仍很熱鬧。

今年剛過了41歲生日的王卓來自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第一分院的第四檢察部,她笑稱自己是“超齡”加入的。王卓說,志願服務馬虎不得,大家結束隔離正式上班後,嚴守時間界限,充分利用中午、晚上的休息時間答題。


同樣是租房問題,因為具體情況不同,答案也不同:

有位大學生在春節前和房東簽訂了3個月的租房合同,已經交了定金,打算春節之後到上海來實習,但因為疫情實習“泡湯”了。


“因為房屋沒有實際交付,而且受這次疫情影響,這3個月恐怕也履行不了,像這種情況,我認為是可以和房東協商,解除合同的、要回定金的。”


另一個案例中,長期在上海工作的租客春節回老家後,被困在了湖北,想免交這段時間的租金。


“我們認為這種情況是不行的,因為房屋已經實際交付,租客也佔有使用了,只能雙方協商儘量減免。”

王卓希望借答疑提供這樣的價值導向:社會各界同心協力,一起度過難關。


王卓說,作為施法一線的處理者,檢察官的立場更客觀、公正,所以會建議提問者儘量與對方協商。

“企業、勞動者和社會經濟發展的各方面都受到疫情影響,如果走到訴訟階段,可以說是兩敗俱傷。如果能互相理解,各自退讓一步,就能找到更合適的解決方案。”

2月初,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第二分院的檢察官徐翀在居家隔離時看到了同事群裡的“抗疫青年志願者徵集令”,就毫不猶豫地報名了。


徐翀說,網友提出的絕大部分是民事、勞動法律問題,不在他擅長的刑事檢察範疇之內,所以每次答題既是助人,也是助己。


“我們每接到一個問題,需要在廣泛查閱法律規定、法院判例、專家觀點、律師法律意見等資料的基礎上作出判斷,擬寫答案後交由小組反覆討論、審核後發出,這對每個人過往的知識體系是一種及時更新,也很有獲得感。”


例如,對知乎上“疫情期間被公司辭退是否能仲裁”的問題,徐翀從延長假期的性質、遠程辦公合理性、回京後隔離期間的工資等問題一一給出依據,最後建議題主依法與公司協商解決爭議,如協商不成再依法申請仲裁。

隨著上海疫情逐漸好轉、企業陸續復工,“魔都檢青觀”收到的問題也變少了。“令我感動的是,從諮詢團隊建立至今,沒有一名志願者問過志願服務什麼時候結束,更沒有人問我參加這樣的志願服務能得到什麼樣的回報,相反,很多人在激烈的討論和問題整理之後,表示在專業上收穫頗豐。”陳潔婷感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