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之下》任嘉倫演繹最帥錦衣衛,明朝錦衣衛是什麼樣的存在

由任嘉倫、譚松韻、韓棟等主演的古裝電視劇《錦衣之下》剛剛結束,其中任嘉倫扮演的錦衣衛陸鐸吸引了一票少女粉,一身飛魚服,英俊帥氣。那麼在明朝,錦衣衛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呢?

錦衣衛,是明朝專有的軍政蒐集情報機構,全稱“錦衣親軍都指揮司”,前身是明太祖朱元璋還是吳王的時候設立的“拱衛司”,洪武二年改稱“親軍都尉府”,下分中,左,右,前,後五個衛和專管皇帝儀仗的“儀鸞司”,掌管皇帝儀仗和侍衛,和後來的東廠、西廠並稱廠衛,是明朝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統治高度強化的標誌之一。1382年,朱元璋裁撤親軍都尉府與儀鸞司,改置錦衣衛。

《錦衣之下》任嘉倫演繹最帥錦衣衛,明朝錦衣衛是什麼樣的存在

在明朝前期,錦衣衛的職能主要是皇帝的儀仗隊,由將軍、校尉和力士組成。出於“恢復中華”的宣傳需要,朱元璋廢棄了元代就出現的“大漢將軍”稱號,啟用宋代的“天武將軍”稱號,選取體貌雄偉、有勇力者充任,作為殿廷衛士。校尉、力士揀選民間身體健康、沒有前科的男子充任,校尉掌管鹵簿、傘蓋,力士舉持金鼓、旗幟。

平日裡沒有朝會活動時,各衛親軍分別值守皇城四門,唯獨錦衣衛將軍在午門外晝夜守衛,總共100人。皇帝聽政時,錦衣衛也侍立左右,負責傳旨,每年正旦、冬至、萬壽節三大朝會,錦衣衛與其他親軍一起承擔侍衛和儀仗職責。儀仗隊伍共有四千人餘人,其中錦衣衛多達一千五百人。朝會期間距離皇帝最近的就是錦衣衛,隨時侍奉左右,聽候調遣,可以說是皇帝的近衛軍。

作為皇帝的貼身衛隊,為了保證皇帝的安全,錦衣衛必須防患於未然。他們於是時時出動,刺探可能威脅皇權、危害朝廷的行為和言論,並捉捕和審訊嫌疑人。他們的這項任務被皇帝特許,並逐漸演變為軍事特務的職能。

《錦衣之下》任嘉倫演繹最帥錦衣衛,明朝錦衣衛是什麼樣的存在

因為錦衣衛有非法凌辱、虐待囚犯的行為,朱元璋下詔焚燬錦衣衛刑具,廢除了他們的這項職能。明成祖朱棣登基之後,為了加強統治,恢復了錦衣衛的所有權力,並有所加強。他設置了北鎮撫司,專理"詔獄",可以直接逮捕和拷問犯人,刑部、大理寺、都察院這些司法機關無權過問。後來隨著不同時期,各個統治者出於對自身權力的維護,錦衣衛的職能也在不斷改變著。明憲宗成化年間又增鑄了北鎮撫司印信,一切刑獄專呈皇帝,毋須通過指揮使轉達,使錦衣衛北鎮撫司成為皇帝直轄的司法機構,權力達到極致。由於權力缺乏限制,他們為了邀功請賞而羅織罪名,不擇手段地擴大牽連範圍,製造的冤假錯案不勝枚舉。明末有人說“明不亡於流寇,亡於錦衣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