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但指的卻不是蕭何!

我們都知道蕭何,漢初的三傑之一,為劉邦建立漢朝立下了汗馬功勞,尤其到了楚漢相爭的後期,蕭何坐鎮後方,運輸糧草,為劉邦打敗關羽奠定了基礎。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但指的卻不是蕭何!

但是今天我們要說的主角,並不是蕭何,“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指的並不是蕭何,而是漢初的另一位大將韓信。

說起韓信,就有很多故事典故了,比如胯下之辱,蕭何月下追韓信,韓信點兵等等,那麼歷史上的韓信到底是怎麼樣的?這句話的真實含義到底是什麼呢?

韓信早年的身世還是挺可憐的,父母早亡,他受到一個老婦人的照顧,吃百家飯長大的,但是經常受到欺負,有個屠夫,就挑釁韓信,說韓信膽小,不敢用劍刺他,如果韓信不敢刺,就要從他的胯下鑽過去,韓信看到對方人多勢眾,自己也佔不到便宜,所以從屠夫的胯下鑽了過去,史稱胯下之辱。史記曾經有記載:《史記·淮陰侯列傳》:“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眾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於是信孰視之,俯出袴下,匍匐。一市人皆笑信,以為怯。”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但指的卻不是蕭何!

等到長大時候想做一番事業,此時的天下已經兵荒馬亂,豪傑四起,秦朝的統治正在風雨飄搖之中,有識之士都想在亂世中立功名,改變自己的階級。

於是他先去了投奔了項梁,但是項梁只給他了看倉庫的職位,不滿這個職位,他又去投奔項羽,此時的項羽風光無限,只給了他一個守門官的職位,但是這明顯與他心中想要的相差懸殊,他多次向項羽講述自己的作戰計劃,但是項羽均不採納,心灰意冷的韓信,決定投奔劉邦,在劉邦陣營起初也並未得到重用,甚至還差點被殺死,後來在拜將臺,遇到了蕭何,一番話讓蕭何佩服的五體投地,蕭何剛要想劉邦舉薦韓信,但是韓信卻連夜走了,他覺得在劉邦這裡也不會有出人頭地的機會,蕭何知道後,連夜去追韓信,這也就有有了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

事後蕭何向劉邦舉薦了韓信,韓信因此得以重用,在楚漢戰爭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但指的卻不是蕭何!

在項羽烏江自刎之後,韓信立馬被下了兵權,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 良狗烹的道理韓信不懂,不知道功成身退,於是在劉邦各種削弱權利之後,韓信依舊選擇了忍讓,劉邦為了鞏固自己的江山,在呂雉的幫助下,準備殺了韓信,但是怎麼把韓信騙到宮裡,是個問題,在這個時候,應驗了“敗也蕭何”四個字。

蕭何於是寫信給韓信,說劉邦打了勝仗回來,晚上要設宴款待大臣,不能不到,於是韓信就去了,去了就被埋伏的刀斧手殺了,給定了個謀反的罪名。這就是成也蕭何 敗也蕭何的出處。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但指的卻不是蕭何!

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是楚漢之時人們對其的評價。作為統帥,他擒魏、取代、破趙、脅燕、東擊齊,南滅楚,名聞海內,威震天下;作為軍事理論家,聯合張良整理兵書、序次兵法,並著有《韓信兵法》三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