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天時、地利、人和”角度,解讀匈奴民族迅速崛起的真正原因?

導語:匈奴是我國漢朝時期一支存在於北方的強大遊牧民族政權,從秦朝時期蒙恬率三十萬大軍卻匈奴七百里到後來漢高祖折戟白登山,直至漢王朝如鯁在喉,短短數十年,匈奴如何從北方草原一躍而出,成為此後百餘年裡中原王朝揮之不去的夢魘?

實際上,從西周時期開始,西北的戎狄就已經威脅到了中原王朝的安危,周幽王“烽火戲諸侯”之後,也是被西北的犬戎結束了生命。春秋時期,齊桓公率先打起“尊王攘夷”的旗號,藉此成為天下霸主、號令群雄,可見當時的西北戎狄確實對中原具有相當大的威脅

然而,西周以至春秋戰國時期,北方的少數民族對中原的侵擾還只是零散的,無組織的,對中原王朝的根基並沒有太大的威脅,只是中原的百姓對這種異族的騷擾不勝其煩。

從“天時、地利、人和”角度,解讀匈奴民族迅速崛起的真正原因?

然而,當西漢政權在秦末戰火中淬鍊出來,正要冉冉升起之時,北方一個由遊牧民族組成的政權也在迅速崛起,並在漢高祖志得意滿之時,給了中原王朝當頭棒喝:

劉邦三十萬大軍折戟白登山,漢朝大軍鎩羽而歸!

實際上,劉邦要是打得過那才是怪事。

當韓王信投降匈奴之後,氣急敗壞的劉邦親自糾集32萬大軍,以他一貫的作風準備御駕親征。

他顯然低估了匈奴的實力,劉邦的32萬大軍雖然剛剛經歷了楚漢戰爭的洗禮,戰鬥力強悍,但是中原軍隊畢竟是以步兵為主,這是中原缺少戰馬的現實決定的。

從“天時、地利、人和”角度,解讀匈奴民族迅速崛起的真正原因?

反觀匈奴,一共40萬大軍,清一色的騎兵裝備。也就是說漢朝大軍還在小米加步槍的時候,匈奴已經提前進入到了機械化戰爭時代。這種裝備等級和人數上的差距決定了劉邦的這次出征必定失敗。

《漢書-匈奴列傳上》“漢兵逐擊冒頓,冒頓匿其精兵,見其羸弱,於是漢悉兵三十二萬,北逐之。高帝先至平城,步兵未盡到,冒頓縱精兵三十餘萬騎圍高帝於白登,七日,漢兵中外不得相救餉。”

白登山之戰的慘敗,對中原王朝的打擊是沉重的,這種打擊並不在於身體上,而是在心靈上帶來了極大的震撼。

如同當年的海灣戰爭,當其他大國都準備喝啤酒看笑話的時候,美國一場外科手術式打擊,驚的東方大國目瞪口呆,原來戰爭還可以這樣打!

從“天時、地利、人和”角度,解讀匈奴民族迅速崛起的真正原因?

這場慘敗之後,劉邦慌不擇路的跑回了長安,立馬派婁敬帶著中原的美女和奇珍異寶前往匈奴和親。

既然武力上沒有任何勝算,只能依靠財物暫時拖延匈奴侵略的步伐。

至此,漢王朝在近七十年裡不敢出擊匈奴一次,即使匈奴屢屢犯邊,也只敢遠遠站在邊境線上,望著匈奴大軍遠去的方向弱弱的罵上幾句,連匈奴的馬屁股都沒有瞧上過一眼。

《漢書-匈奴列傳上》“又置三將軍,軍長安西細柳、渭北棘門、霸上以備胡。胡騎入代句注邊,烽火通於甘泉、長安。數月,漢兵至邊,匈奴亦遠塞,漢兵亦罷。”

我們不禁要問:是什麼原因,讓這個中原人曾經連正眼都不願瞧上一眼的北方蠻夷,在一夜之間變身成為超級大國,嚇得漢王朝龜縮幾十年不敢出擊,只能忍氣吞聲呢?

今天,刺史從“天時、地利、人和”三個角度來分析匈奴這隻草原雄鷹得以迅速崛起的原因。

一、天時——秦漢交替之際中原大亂

秦王朝的建立,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數百年的戰亂和動盪,使得中原的老百姓看到了和平的曙光,希望能踏踏實實過上安穩日子。

然而好景不長,苛稅暴政在秦始皇死後迅速激發了全天下的反秦浪潮,中原人期盼已久的和平時光在僅僅持續十幾年後又一次終結。

然而,這種動亂恰恰是北方匈奴喜聞樂見的。

原來,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為了避免北方遭受遊牧民族侵擾,命蒙恬率領三十萬大軍“卻匈奴七百餘里”,收復了被長期佔據的“河南”地區,打擊了匈奴的囂張氣焰,同時也澆滅了其向南發展的勢頭,以陰山、黃河為天然屏障,修建堡壘、烽燧,阻擋匈奴人的南下,使得中原農耕文明免受侵擾。

從“天時、地利、人和”角度,解讀匈奴民族迅速崛起的真正原因?

然而,秦末的天下大亂,使得驍勇善戰的蒙恬大軍在內戰中被消耗殆盡,原先固若金湯的黃河防線再也擋不住匈奴的鐵騎。

很快河套地區便再一次被匈奴人所佔據,成為了草原部落入侵中原的前沿基地。

沒有了黃河天險和陰山的天然阻隔,中原地區在匈奴騎兵的馬蹄下暴露的體無完膚。從河套到關中區區四百餘公里的路程,對於騎兵來說僅僅是三天的路程,但是漢朝的大軍調集起來卻要花上數月的時間。

刺史認為:正是秦末天下大亂為匈奴創造了南下擴張的機遇,從此黃河以南的河套平原及陰山腳下成為了匈奴右部的重要根據地。

二、人和——政治強人的出現和匈奴政權組織的建立

一個王朝的興盛,少不了一個政治強人的引領,匈奴也不例外,這個政治強人就是曾經讓漢朝君臣上下為之膽寒的冒頓單于。

在冒頓之前,匈奴還只是北方眾多遊牧部落裡的一支,尚且沒有國家的概念,更沒有作為一個國家的凝聚力和戰鬥力。

而且同為遊牧部落的東胡和大月氏甚至時常欺負匈奴,這也是為什麼冒頓單于作為太子的時候是在大月氏為質,差點因為兩國的交兵而身首異處了

《漢書-匈奴列傳上》“單于有太子,名曰冒頓。後有愛閼氏,生少子,頭曼欲廢冒頓而立少子,乃使冒頓質於月氏。冒頓既質,而頭曼急擊月氏。月氏欲殺冒頓,冒頓盜其善馬,騎亡歸。”

由此可見至少在頭曼單于時期,匈奴同周邊勢力的交鋒中是不佔優勢的,所以當蒙恬三十萬大軍浩浩蕩蕩開赴河南地區時,竊據在這裡的匈奴部族毫無抵抗能力的向北退卻了七百餘里。

從“天時、地利、人和”角度,解讀匈奴民族迅速崛起的真正原因?

並不是當時蒙恬大軍有多強大,而是此時的匈奴還很弱小,尚不能同中原王朝相抗衡。

可是,一切等到冒頓繼位,就都發生了改變。這個政治上的強人,運用三步法,在短短十幾年內,締造了一個強盛的匈奴奴隸制政權。

第一步:軍隊建設

早在冒頓還是太子的時候,他就有意識的打造一支完全忠於自己的騎兵化部隊,這支軍隊絕對服從他的命令,甚至讓他們射殺單于也義無反顧。

正是由於對這支軍隊的絕對掌控,冒頓才敢於挑戰其父親頭曼單于的權威,並在射殺父親之後能夠順利平息內部的矛盾和敵對勢力,成為匈奴部族的首領。

從“天時、地利、人和”角度,解讀匈奴民族迅速崛起的真正原因?

之後,在冒頓單于的帶領下,這支匈奴鐵騎無往而不勝,向東擊敗東胡,向南吞併樓煩、白羊二部、向西擊走月氏、向北收復丁零。

《漢書-匈奴列傳上》“冒頓乃作鳴鏑,習勒其騎射,令曰:‘鳴鏑所射而不悉射者斬’。……於是冒頓知其左右可用,從其父單于頭曼獵,以鳴鏑射頭曼,其左右皆隨鳴鏑而射殺頭曼,盡誅其後母與弟及大臣不聽從者。於是冒頓自立為單于。”

第二步:建立威望

光有軍隊那只是草莽,當年的項羽倒是有一支絕對忠誠的大軍和一幫鐵哥們,奈何項羽刻薄寡恩,剛剛大封諸侯,建立西楚政權,原本臣服的梟雄們又反戈一擊,並且全部歸到了劉邦的手下。顯然,劉邦在諸侯之間的威望要高於項羽。

冒頓在繼位單于之後,充分顯現了自己的政治才能,不僅要掌控軍隊,還要得到匈奴各級貴族的擁護,從而建立至高無上的權威。

恰恰在這個時候,狂妄的東胡想趁著匈奴老單于剛剛駕崩,新單于立足未穩,向匈奴索要地盤。對於冒頓來說,這正是建功立業的好機會,將東胡作為自己樹立威信的墊腳石。

從“天時、地利、人和”角度,解讀匈奴民族迅速崛起的真正原因?

經過一番征戰,原先強盛的東胡徹底匍匐在了匈奴人的腳下,匈奴幾代君主未竟的事業在冒頓手裡變成了現實,隨之而來的是其在匈奴民族中空前的威望,匈奴貴族也更加團結起來。

第三步:擴張勢力

地盤的擴大是政權強盛、民族高度團結之後的必然結果,在冒頓之前,匈奴的土地僅限於蒙古高原的苦寒之地,不僅環境惡劣,而且物產稀少,匈奴要想強大,必須尋找更加富饒的土地。而南方河套地區的樓煩、白羊部落,西邊河西走廊地區的大月氏就成了匈奴的下一個目標。

隨著秦末天下大亂,南部少了中原王朝的壓力,冒頓迅速揮軍南下兼併河套地區的土地,並且在白登山擊敗剛剛奪取政權的劉邦,牢牢佔據了河套的地盤。

緊接著,在國力不斷強盛之後,冒頓不失時機的對曾經最大的對手——大月氏下手了,匈奴與月氏之戰以全勝告終,昔日不可一世的月氏王被割下了頭顱做成酒器,或許是冒頓想要報年少時的仇恨。至此,河西走廊地區也成為了匈奴的地盤。

隨著勢力的不斷擴張,西域諸國也不能倖免,匈奴征服了西域諸國,並在當地設立地方政權,對西域進行了有效的控制。

至此,匈奴的國勢達到了鼎盛時期,冒頓的個人威信也在一系列重大勝利之後達到了頂峰。

從“天時、地利、人和”角度,解讀匈奴民族迅速崛起的真正原因?

為了使得匈奴對新佔據的地盤進行有效的控制,冒頓在匈奴國內建立了一整套的奴隸制政權組織。

單于之下設立左右賢王、左右谷蠡王,分別統領東西兩塊領地的部族,王以下分設左右大將、左右大都尉、左右大當戶、左右骨都侯,形成了匈奴貴族核心圈的二十四長。這些貴族職位戰時則是統兵征戰的將領,閒時便是各個地區和部落的最高軍政長官。

這一整套的貴族制度體系的建立,使得匈奴能夠對廣闊的國土和民眾進行有效的掌控,從而建立起一個空前繁榮的大匈奴政權。

從“天時、地利、人和”角度,解讀匈奴民族迅速崛起的真正原因?

刺史認為:政治強人的出現和政權機構的建立,使得原本默默無聞的草原民族得以在數十年裡實現驚人的蛻變,成為了漢王朝其後最強勁的對手。

三、地利——橫跨東西數千公里的勢力範圍的建立

在古代社會,兩樣東西決定了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土地和人口,匈奴民族能夠在漢初的幾十年裡迅速崛起與地盤的不斷擴大有著直接的關係。

冒頓單于經過一系列兼併和征服,相繼奪去了東胡的遼東、幽燕地區,大月氏的河西走廊地區以及曾經被蒙恬收復的河套地區,並且通過武力鎮壓,相繼臣服了西域諸國。

在這幾塊土地中,數河套、河西走廊地區最為富庶。

陰山腳下以及黃河以南的河套平原是豐饒的牧場,水草茂盛。匈奴佔領這裡後,右賢王部便對這裡進行了有效的管控,通過這裡豐富的物產為整個匈奴部族提供了可靠的資源。這從元朔二年漢匈河南之戰中,衛青俘獲的物資中就可見一斑。

《漢書-匈奴列傳上》“於是漢使將軍衛青將三萬騎出雁門,李息出代郡,擊胡,得首虜數千。其明年,衛青復出雲中以西至隴西,擊胡之樓煩、白羊王子河南,得胡首虜數千,羊百餘萬。”

區區一個河南戰役,衛青所部便俘獲了盤踞河套地區的右賢王部牛羊百萬餘頭。

河西走廊地區曾經生活著眾多的遊牧民族,大月氏、烏孫都曾在這裡繁衍生息,匈奴擊敗大月氏後,將其他部落驅趕到了西方,自己佔有了這裡肥沃的土地。匈奴右部休屠王、昆邪王以此為根據,形成了一個龐大的河西匈奴勢力。

從“天時、地利、人和”角度,解讀匈奴民族迅速崛起的真正原因?

武帝繼位之初,曾派張騫向西途徑河西走廊出訪西域,然而剛踏足河西地區,便被匈奴人扣押,十多年後才乘亂逃脫,然而,當張騫從西域返回途徑這裡的時候卻再一次被俘。由此可見,匈奴在河西走廊一帶已經被匈奴全面控制,漢朝通往西域的道路幾乎完全被封閉。

匈奴另外一個重要基地便是西域。

在漢朝通西域之前,匈奴搶險控制了西域諸國,並在、焉耆、危須、尉犁等地設立僮僕都尉,強迫西域諸國向其繳納賦稅,供養匈奴的大軍,西域實際上成了匈奴對外擴張的後勤基地。

在匈奴的鼎盛時期,成為了東起遼東、西至裡海、南括河套平原、北達貝加爾湖的龐大帝國,在這龐大的土地上有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天山南北等眾多豐饒的土地,為匈奴的強盛提供了充足的物質基礎。

從“天時、地利、人和”角度,解讀匈奴民族迅速崛起的真正原因?

秦末天下大亂之後,匈奴抓住千載難逢的時機,在強人冒頓的帶領下迅速走向鼎盛,成為了橫亙在中原王朝頭上的一座大山。自此,中原王朝與其進行了百餘年艱苦卓絕的鬥爭。

直至一百多年後的一天,昔日不可一世的匈奴單于,終於向漢朝低下了高傲的頭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