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情令》:如果聽到魏嬰這句話,江澄得翻白眼,藍湛估計得氣死

今天又是推大家入坑的一天!沒錯,我又來了分享《陳情令》了。這部劇真的是百看不厭,現在我已經選擇在坑底躺平,不白費力氣掙扎出坑了。

十六年後魏無羨和藍忘機一起追查劍靈一事。根據得到的線索,兩個人就一路追到了清河。在清河魏無羨還遇到了一個賣自己畫像的“清河百曉生”。沒想到這個人畫出來的夷陵老祖醜的嚇人。但無奈魏無羨也沒辦法證明自己就是夷陵老祖。

《陳情令》:如果聽到魏嬰這句話,江澄得翻白眼,藍湛估計得氣死

《陳情令》:如果聽到魏嬰這句話,江澄得翻白眼,藍湛估計得氣死

後來通過這個“百曉生”,魏無羨和藍忘機瞭解到了清河行路嶺“吃人堡”一事。後來兩個人便去了行路嶺,找到了所謂的“吃人堡”。那就是在那座“吃人堡”裡,魏無羨和藍忘機救出了金凌。

《陳情令》:如果聽到魏嬰這句話,江澄得翻白眼,藍湛估計得氣死

救下金凌後,他與藍忘機約定在山下的酒館相見。而在酒館裡魏無羨發現金凌被下了惡詛痕。還未等魏無羨救治,金凌卻醒了就跑。魏無羨趕忙追了出去,卻遇見了江澄。後來就被江澄困在了酒館。江澄斥責魏無羨回來後,沒有第一時間回蓮花塢。魏無羨低聲嘀咕自己做夢都想回蓮花塢。只是他好像沒有了回蓮花塢的身份和臉面。

《陳情令》:如果聽到魏嬰這句話,江澄得翻白眼,藍湛估計得氣死

十六年前溫氏血洗蓮花塢,殺死了江楓眠和虞紫鳶二人。雖然江叔叔和虞夫人的死並不能怪罪於他,但是世人都說是他害死了江氏夫婦。後來因為要救溫氏無辜之人,他讓江澄對外宣稱他叛逃。而後又因為他金子軒喪命窮奇道,師姐江厭離命喪不夜天。所以他能以什麼身份會蓮花塢呢?

《陳情令》:如果聽到魏嬰這句話,江澄得翻白眼,藍湛估計得氣死

雖然被江澄困住了,但是還好有金凌這個小外甥放了魏無羨。而魏無羨也惦記著金凌身上的惡詛痕。便敲暈了金凌將惡詛痕轉移到自己身上。等到金凌醒來,嚇走金凌,自己就趕去和藍忘機匯合。等他看到站在橋上的藍忘機的時候,他心裡卻有了一番感慨:“一直以為,江澄會永遠站在我這邊,而藍忘機則會站在我們的對立面。沒想到,事到如今,一切卻是完全顛倒的光景。

《陳情令》:如果聽到魏嬰這句話,江澄得翻白眼,藍湛估計得氣死

其實在魏無羨心裡江澄從來都是自己陣營裡的兄弟。即便江澄的脾氣臭了點,說話毒了點,做人小氣了點,但是依舊是陪著自己一起長大的兄弟,是和自己一起成為“雲夢雙傑”的兄弟,所以他一直都會認為江澄會站在他那邊。

《陳情令》:如果聽到魏嬰這句話,江澄得翻白眼,藍湛估計得氣死

而藍忘機則不同。魏無羨從小無拘無束,而藍忘機則從小被三千條家規約束,兩個人的行為做事很是不同。而魏無羨性格開朗隨性,藍忘機則高冷嚴肅,這性格上也相差千里。而後來他修習詭道,藍忘機一直規勸他。再加上和藍忘機第一次見面就打了一架,連開端都不是一個好的開始。所以他才會認為藍忘機會站在他的對立面吧。

《陳情令》:如果聽到魏嬰這句話,江澄得翻白眼,藍湛估計得氣死

但如果藍忘機和江澄要是聽到魏無羨這番心裡話,估計兩個人都要被氣死。

《陳情令》:如果聽到魏嬰這句話,江澄得翻白眼,藍湛估計得氣死

藍忘機應該會被氣到吐血。無論十六年前還是十六年後,藍忘機都是始終相信魏無羨的。當初看魏無羨修習詭道術法,多次勸諫他停下,他卻不肯。藍忘機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藍忘機這都是為魏無羨好,魏無羨卻不知。而因為不夜天一戰藍忘機因為沒有和魏無羨站在一起,悔了十六年。魏無羨不在的十六年裡,藍忘機日日懺悔,夜夜問靈。而支撐他活下來的也是魏無羨在世時最疼愛的孩子阿苑。所以藍忘機怎麼會站在魏無羨的對立面呢?

《陳情令》:如果聽到魏嬰這句話,江澄得翻白眼,藍湛估計得氣死

而江澄應該會被氣到翻白眼。其實江澄從來都沒站在過魏無羨的對立面。魏無羨不佩劍時,旁人在背後罵他,是江澄替他說話。在魏無羨帶領溫氏眾人躲到亂葬崗時,他也會去那裡看魏無羨。他希望魏無羨交出溫氏眾人,只是為了保住魏無羨一人。即便魏無羨叛逃,可他還是偷偷帶著即將出嫁的師姐去見魏無羨,並提議讓魏無羨給未出生的外甥取字。魏無羨不在的十六年,他找遍了跌落的懸崖底。他見到凡用夷陵老祖邪術的人,都會抓起來,其實是希望可以找到魏無羨而已。

《陳情令》:如果聽到魏嬰這句話,江澄得翻白眼,藍湛估計得氣死

為什麼藍忘機可以為了魏無羨可以冒天下之大不韙,而江澄不可以呢?因為藍忘機還有大哥,藍曦臣可以掌管姑蘇藍氏。而云夢江氏只剩下江澄一人,他不能和魏無羨一樣特立獨行,不顧世人眼光。如果他真的站在了魏無羨對立面,玄門百家圍剿亂葬崗之時,他只需告訴眾世家每人帶只狗過去,就可以取勝了。可是魏無羨怕狗之事,江澄從未提過。

《陳情令》:如果聽到魏嬰這句話,江澄得翻白眼,藍湛估計得氣死

無論是藍忘機還是江澄,魏無羨在他們的心裡都有著不可代替的位置。所以他們不會站在魏無羨的對立面,可無奈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責任與使命。有的可以光明正大和他站在一起,有的則只能選擇默默守護。


《陳情令》相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