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冰熊”後的大漲,是否意味著至暗時刻已經遠去?

特朗普宣佈美國進入緊急狀態的消息給投資者帶去了一絲安慰。美股在經歷了1987年以來最大單日跌幅之後,當地時間3月13日又迎來暴力反彈。但這是否意味著市場企穩,黑暗已遠?

暴跌之勢席捲全球,

美股十年長牛一朝變“冰熊”

新冠疫情的蔓延使全球資本市場掀起了一場暴風驟雨,而就在大家緊盯著這隻黑天鵝拍打翅膀之時,石油市場卻又來了個讓人措手不及的“三國殺”。

11年長牛的美股就這樣縱身一躍,在左右夾擊下跌成了“冰熊”。一週內兩次熔斷,史上第三次熔斷,美股三大股指當地時間週四收盤均跌超20%。當地時間3月12日,標普500、納斯達克指數較其2月19日盤中高點下跌27%,道指與其2月12日高點相比下跌29%。就連股神巴菲特也感嘆自己活了89歲,都沒見過這種場面。

暴風所到之處,瓦礫亂飛。歐洲股市當地時間3月12日整體跌幅普遍超過10%,加拿大、墨西哥、巴西股市也相繼觸發熔斷機制。3月13日開盤的韓國、泰國、菲律賓、巴基斯坦、印尼等國股市均出現重挫,觸發熔斷機制。

NYMEX原油(CL)從2月21日53.46美元/桶,到3月13日33.23美元/桶,三週左右跌幅達38%。COMEX黃金(GC)從週一1680.6美元,跌至週五1528.9美元每盎司,一週跌幅9%。

這一切讓投資者瞠目結舌,很多經濟學家和策略師都認為經濟衰退可能就要來了。

美股到底了嗎?

股市重新走牛需要多久?

儘管剛剛過去的週五大反彈,但眾多投資者依然在問,美股到底了嗎?經濟是否陷入衰退?市場穿越熊底重新走牛,需要多久?

縱覽歷史上每一輪牛熊交換,我們不難發現,市場每一次漲跌,似乎都有相似的軌跡。

這11年來,美股牛氣沖天,尤其是近幾年,更是一路狂飆。就在三週之前,標普500指數自特朗普上任以來漲幅高達58%,總統還興高采烈地在社交網絡上感嘆:“美股又一次創下新高!”

可是僅僅19個交易日後就來了個驚天大反轉,以高臺跳水的姿態結束了史上最長牛市,美國經濟也似乎要結束接近12年的最長增長期,誰也沒料到這一切會這樣戛然而止。

19天跌入熊市,這是美股自上世紀30年代以來從高點跌入熊市跌的最快的一次。上個世紀初,“咆哮20年代”帶來了美股史無前例的大繁榮,但突然,經濟大蕭條席捲美國,僅僅15天,道指就從高點下跌超20%,跌入熊市。僅1929年10月28日一天,美國股市裡就損失了13%的財富,那段時期的繁榮也就此畫上了句號。

今年3月12日的大跌,跌幅之驚人又讓人們回憶起1987年10月19日,那個被稱為“黑色星期一”的日子。之前人們還沉浸在里根時期經濟一片繁榮向好中。突然之間,標普500一日狂瀉超20%,繼而引發了全球股災,“里根牛”就這樣洩了氣。

同樣是80年代,整個日本也沉浸在空前的繁榮中,人們極盡瘋狂地收攬股市暴漲帶來的財富,堅信股價只漲不跌,地價只升不降。然而,進入1990年,股市便急速下行,到當年12月股市已損失約合2萬億美元!

漲漲跌跌,跌跌漲漲,從大約400年前世界上第一個股票交易所在荷蘭誕生之時,人們便開始在金融的遊戲中浮浮沉沉。漲跌之間,有人一夜暴富,也有人鉅額財富瞬間蒸發。瘋狂之中有危機,而至暗時刻卻也是光明到來的前夜。在經歷了1987年以來最大單日跌幅之後,美股週五收盤的反彈是否意味著我們能夠很快走出低谷?

道瓊斯市場數據顯示,平均來看,道指熊市要持續206個交易日,標普500指數熊市平均持續146個交易日。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儘管出現了單日暴跌22.61%的驚人幅度,但很快就重回溫和上漲。而美股發生在上世紀30年代末40年代初的一次熊市足足用了5年時間才走出連環熊,重回新牛市的上升通道。

這一次,美股要用多久才能走出困境?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首席美股策略師Michael Wilson認為,這並不是衰退,只是觸底過程的一部分,尤其是財政政策緊跟上來的話。現在可能已經是時候跳回到股市了。“我們認為對於長期投資者來說,現在是時候增加股票持倉了。”Wilson團隊當地時間12日在報告中寫道。

疫情與衰退攔路,

全球經濟走向何處?

儘管有分析持樂觀態度,但當前全球依然共同面臨著疫情的嚴峻挑戰和經濟可能陷入衰退的雙重威脅!

受疫情影響,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計2020年全球經濟增長率將低於2019年的2.9%,並將在未來幾周內發佈修正後的預測。此前,IMF在1月預計2020年全球經濟增長率為3.3%。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3月2日發佈最新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將2020年經濟增長預期從2.9%下調至2.4%。

面對疫情和資本市場的狂風驟雨,我們如何才能走出困境?

空前一致,多國央行聯手救市。3月13日,中國央行宣佈定向降準,釋放長期資金5500億元。在紐約聯儲隔夜向市場投放1.5萬億美元流動性後,日本央行週五進行了類似操作,加拿大央行臨時增加6個月和12個月期固定期限回購操作。

歐洲央行表示在年底前增加1200億歐元的臨時淨資產購買額度,挪威央行緊急下調基準利率50個基點,英國央行緊急降息50個基點。

澳大利亞央行在公開市場操作中注資88億澳元(約合55億美元),為至少七年來最大規模,印度央行3月16日開始拍賣20億美元的美元/盧比互換,印尼央行將購買3萬億印尼盾政府債券......

在經濟深度全球化的今天,各國產業鏈相互交織,世界各國聯動發展,早已沒有了完全意義上的“避風港”。疫情與股市,在這點上無疑是相似的,任何國家都無法獨善其身。要最終走出黑暗,也唯有攜手而行,共同應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