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領導說不有多爽?破解“毛毛蟲效應”,小透明蛻變明日之星

文末附思維導圖,建議收藏!

本文共4446個字,預計閱讀10分鐘。

大家好,今天我們來聊聊“毛毛蟲效應”。

《心動的offer》:再專業的人,都逃不過“毛毛蟲效應”

在最近大火的綜藝節目《令人心動的offer》第一集中,八位年齡不等、來自國內外不同名校的法律系學生,在面對一份實習律所出具的、存在多處明顯不合理條款的實習合同時,雖有遲疑,卻仍然最終集體完成了簽字確認。

事後在帶教老師的提醒下,才知道這是他們初入專業職場的第一關——

這確實是一份有問題、不能籤的合同,這個測試想要告訴他們的是,無論當下的心境和情境如何,實習生們都應該相信自己的專業能力,在必要時有對“權威“說不的勇氣

對領導說不有多爽?破解“毛毛蟲效應”,小透明蛻變明日之星

作為旁觀者的我們,當然很清楚這一點。

但回到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又何嘗不是節目裡的實習生們

事實上,這關乎本文接下來要講的主題——“毛毛蟲效應“,它的主旨不僅在於提醒人們,要勇於說不,同時也在於告訴大家,如何通過“說不”,完成從小透明到明日之星的職場進階。


01 毛毛蟲效應:要麼突破,要麼“死”

法國心理學家約翰·法布爾在一次實驗中,把許多毛毛蟲放在一個花盆的邊緣上,圍成一圈,並在花盆的不遠處,同時放置了一些松葉,這是毛毛蟲喜歡吃的食物。

毛毛蟲們開始圍著花盆轉起圈來,然而一個小時、一天、幾天過去,它們誰也沒有擺脫最初的隊形,而是週而復始地跟著隊伍行進,結果就是通通餓死——在明明距離自己很近的松葉旁邊。

這個故事的結尾還有另一個版本,說的是一直到第8天,在幾條“勇敢領袖“的帶領下,他們才離開了花盆邊緣。

對領導說不有多爽?破解“毛毛蟲效應”,小透明蛻變明日之星

不管事實上是哪種結局,都不影響我們跟法布爾發出同樣的思考——法布爾在做實驗前曾設想:毛毛蟲會很快厭倦這種毫無意義的轉圈而轉向它們愛吃的松葉,可是它們並沒有。

導致這種悲劇的原因就在於,毛毛蟲習慣於固守原有的本能、習慣、先例和經驗,付出了時間和精力,卻一無所獲甚至危及生命。

而如果隊伍中有一員可以破除尾隨的習慣,轉向去覓食,就完全可以避免悲劇的發生。

後來,心理學家把這種喜歡跟著前面路線走的習慣,稱為“跟隨者”習慣,把因跟隨而導致失敗的現象,稱為“毛毛蟲效應”。

毛毛蟲效應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不論是科研、商場、還是職場,它指向的“盲從”和“模仿”簡直數不勝數。而到了職場,它也可以演變為一種隨大流的“沉默的大多數”。

巴菲特曾說過:當慣性起作用的時候,理性通常會萎縮。


02 突破職場“毛毛蟲”,職業發展才能“一條龍”

給大家說一個“小透明”逆襲的故事:

阿青本來只是公司裡一個很不起眼的人。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跟著大領導老張去外地談一個大項目。

大家都覺得阿青此行不過是個陪襯品,可能就是在過程中幫著老張打打雜而已,畢竟所有的溝通進程和節奏都由老張掌握。

只是萬萬沒想到,原本以為會順利的談判會遇到“程咬金”:阿青所在公司研發的產品,確實具有很大優勢,然而同時有另外一家競品也在研發同類產品,並且可能很快會面世,這就很麻煩,也是老張始料未及的。

對領導說不有多爽?破解“毛毛蟲效應”,小透明蛻變明日之星

於是,老張馬上召集所有隨行人員開會,討論應該怎麼辦,大多數人給出的建議,都是採取降價措施,以最大化保證順利拿下項目。

等商議結束,老張例行公事一般問大家是否還有別的補充,如果沒有就馬上過去和對方談降價的事情。

沒想到阿青站了出來,表示了對降價措施的不認同,並且說明了理由——如果降價,那麼公司的損失就是幾百萬。

對此大家都感到很吃驚,老張並沒有生氣,急切地問阿青,這麼說的理由是什麼。

阿青的回答是,雖然還沒有具體的數據和形勢分析報告,但考慮到張總馬上就要去談價,因此只能簡單表達想法。

在他看來,公司做這個項目的目的是為了實現利潤,如果採取低價策略,那麼就折損了公司最初談項目的目的,得不償失。

對領導說不有多爽?破解“毛毛蟲效應”,小透明蛻變明日之星

阿青的這番話讓老張冷靜了下來,同時他也注意到,一個客觀的現實是,儘管競品聲稱產品很快就要面世,實際上根據自己多年來的經驗,計劃和現實通常存在較大差距,一個產品在正式面世前,是還有許多打磨工作要處理的。

因此,只要競品還未實際研發出產品,就只是無法構成威脅的假想敵。

下屬阿青及時提出的否定和提醒,讓老張重新理清了思路,採取了按兵不動的策略,在未降分文的情況下,公司順利拿下了項目簽了單。

得益於阿青在這次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勇氣,老張從此對他刮目相看,加以器重,阿青的事業也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對領導說不有多爽?破解“毛毛蟲效應”,小透明蛻變明日之星

有一段廣為流傳的話,是這樣說的:

沒有哪一個掌握著公司發展的領導,是靠著員工的恭維生活的,他們最需要的就是,在自己舉棋不定的時候,或者做出錯誤判斷的時候,有人能站出來,給出中肯的參考和意見。

但是從阿青的例子中,我們也能看出來,光有說不的勇氣顯然不夠,知道如何正確地說不——也就是說不的姿勢,才是阿青升職加薪的底層邏輯和我們要討論的重中之重


03 如何成為那個打破定律的人?

1) 打破思維定勢,不迷信權威

關於思維定勢我曾多次舉過一個實驗的例子:

把一隻蜜蜂和一隻蒼蠅分別放在一個瓶子裡,然後把瓶子平放,瓶底向著光亮的地方。

結果我們辛勤的園丁蜜蜂一直衝著光亮處的瓶底尋找出口,最終耗死;

無頭的蒼蠅卻因為智商有限一頓亂飛,從瓶口逃了出去。

對領導說不有多爽?破解“毛毛蟲效應”,小透明蛻變明日之星

這就是思維定勢,聽起來是不是和毛毛蟲效應有點類似?

在毛毛蟲效應中體現出來的職場思維定勢,就是大多數人都會像阿青同事表現出來的“隨大流”“領導說的對”

如果阿青當時沒有立刻說出反對意見,而是和大家一起默許公司採取降價策略,那麼公司不僅會達不到當初的目的、損失幾百萬利潤,還可能會從此陷入價格戰的惡性循環中,而失去本應堅守的產品優勢。

對領導說不有多爽?破解“毛毛蟲效應”,小透明蛻變明日之星

此外,如果我們把故事中大家對集體意見的認同、對老張的信服歸結為“權威效應”的話,那麼我們就應該瞭解,在心理學家看來,這背後隱藏的兩方面因素:

一是“安全心理”,即人們總認為權威人物的思想、行為和語言是正確的,服從他們會使自己有安全感,增加不會出錯的“保險係數”;

二是“認可心理”,即人們總認為權威人物的要求往往和社會要求相一致,按照權威人物的要求去做,會得到各方面的認可。

這固然無可厚非,就像詞語“法不責眾“蘊含的道理那樣,相較個人犯錯,群體性犯錯幾乎不會被懲罰。

這也是最安全的自我保護方式,但它也同時意味著,停留在安全地帶的我們,比那些勇於衝破桎梏的人,少了更多的機會。

對領導說不有多爽?破解“毛毛蟲效應”,小透明蛻變明日之星

馬克吐溫說過,想出新辦法的人在他的辦法沒有成功以前,人家總說他是異想天開。

需要補充說明的是,和世上所有的事物一樣,權威效應也具有兩面性。

很多時候,權威效應可以給我們帶來很大的便利,比如對於自然科學原理,即時自身具備能力,我們也不必親自證實,從而可以節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這就是權威效應的積極作用。我們也無需一味否定。

對領導說不有多爽?破解“毛毛蟲效應”,小透明蛻變明日之星

2) 改宗效應:人們更喜歡那些“最後的志同道合者”

“最後的志同道合者”是什麼意思呢?我們先來設想一下:

如果你是一位面試官,需要面試3位應聘者。

過程中你發現,面試者A從始至終都對你提出的意見和觀點無比贊同;

面試者B則全程表現出對你的觀點的不置可否或反對;

面試者C一開始確實不同意你的觀點,但在一番交流後,你們最終達成了一致。

這3位應聘者,你會更傾向哪一位?不妨思考幾秒鐘,然後給自己一個答案。

對領導說不有多爽?破解“毛毛蟲效應”,小透明蛻變明日之星

同時我也把這個問題拋給了身邊的幾位朋友,他們無一例外地認為,單從這件事來看,C是最好的選擇。

如果你的選擇也一樣,那麼你已經體會到了心理學上著名的“改宗效應”

在一個問題對某人來說十分重要的時候,如果他在這個問題上能使一個“反對者”改變意見而和自己的觀點一致,他寧願要那個反對者,而不要一個同意者。

這是一項出自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哈羅德·西格爾的研究結果。

一開始不同意,最後達成了一致,我把這類群體歸結為人們更喜歡的“最後的志同道合者”。

對領導說不有多爽?破解“毛毛蟲效應”,小透明蛻變明日之星

在阿青的故事裡,改宗效應同時發生在了他和領導老張的身上:

對阿青來說,老張的意見一開始和自己並不相同。

但通過有理有據的發言內容,最後引導了資歷、經驗和知識都比自己深得多的大領導與自己達成一致,這是件多麼有成就感的事情,同時老張表現出來的風度也倍增了阿青的好感,有利於往後的共事。

對老張來說,阿青提出來的反對意見,促使自己得以冷靜下來。

從而老張不至於在衝動下做出對公司造成重大損失的決定,也喚醒了自己在理性中對事物的本來思考,這何嘗不是一件充滿成就感的事情?

況且,有人敢於提出反對聲音,也在某種程度上證明了自己中正的領導力

對領導說不有多爽?破解“毛毛蟲效應”,小透明蛻變明日之星

那些同樣在場、卻未提出任何不同意見的普通員工,恐怕最後的結果也就是和其他的大多數一樣,可能兢兢業業,卻始終默默無聞。

德國著名作家歌德說過,你若要喜愛你自己的價值,你就得給世界創造價值。同理,在職場上,你若要喜愛自己的價值,你就得給公司創造價值。

3)“Diss”老闆的正確方式:胸有成竹,措辭得體

我們再來看看阿青的具體表達:

阿青:“張總,我認為這個項目,我們不要輕易降價,因為如果我們降價,損失的將是幾千萬的項目。“

張總:“說出你的理由。“

阿青:“現在還沒有具體的數據和形式分析報告,因為您說現在就要去談降價,所以我簡單說下我的想法。在我看來,我們做這個項目,是為了實現公司的利潤,所以我們不能輕易降價,而對於談判對手來說,他看重產品的原因不是用來贏利,而是政績。”

對領導說不有多爽?破解“毛毛蟲效應”,小透明蛻變明日之星

發現了嗎,阿青在一開始只說了一句話,那就是“表達觀點+簡述理由”,簡明扼要,而且很短

這個時候,考驗的是我們“審時度勢”的能力。

  • 先簡要表明自己的觀點,然後看領導是什麼反應——如果領導沒有回應或者強勢回絕,那麼你就該知道,接下來不應該繼續說下去了。

但老張給了阿張一個鼓勵的“手勢”——讓他繼續說下去。

對領導說不有多爽?破解“毛毛蟲效應”,小透明蛻變明日之星

這個時候,阿青就可以繼續了:

  • “現在還沒有具體的數據和形式分析報告,因為您說現在就要去談降價,所以我簡單說下我的想法。”
    ——表明自己由於情急,因此準備得並不充分,但這個不充分是合理的。
  • “在我看來,我們做這個項目,是為了實現公司的利潤,所以我們不能輕易降價,而對於談判對手來說,他看重產品的原因不是用來贏利,而是政績。”
    ——說出自己對項目要達成目標的理解:為了實現利潤,同時表明自己對客戶的洞察:為了打造政績。

前者說明公司不能打價格戰,後者說明客戶並沒有那麼在乎價格,達成政績嘛,當然越快越好。

這兩個理由結合起來,不僅可以試探領導對自己看法的意見:自己認為的目標是領導認為的目標嗎?我對客戶的理解是對的嗎?

更重要的是,不管阿青的想法對不對,領導都會對他建立一個印象:這個人反應敏捷,而且很有主見。

對領導說不有多爽?破解“毛毛蟲效應”,小透明蛻變明日之星

所以總結下來,向領導提出建議的時候,應該要把握如下幾點:

  1. 看場合:非緊急情況下,與領導私下溝通;緊急情況下,如果領導提出了疑問,那麼就順勢表述;
  2. 看態度:看領導的態度,比如在拋出觀點後領導是否“接招”;看自己的態度,是否足夠誠懇;
  3. 看邏輯:確認自己與領導對目標認識的一致,以及自己的觀點是否有起碼是自己認為站得住腳的依據支持。
  4. 看錶達:表達清晰,簡明扼要,最大化節省領導的時間和理解成本。
對領導說不有多爽?破解“毛毛蟲效應”,小透明蛻變明日之星

當然,要做到這些,並非一時半會可以做到,但我們可以通過有意識的不斷練習,去說出這種情理充分、驚豔全場的“不”。

正如《人性的弱點》作者戴爾·卡耐基說過的那樣,害怕時,把心思放在必須做的事情上,如果曾經徹底準備,便不會害怕。


小結

法國作家蒙田說過,盲目追隨別人的人,追隨不了什麼。

站在職場的角度,它可以被理解為,隨大流的人,追隨不了自己的成長,也追隨不了自己的事業。

這並非讓我們要為了打破隊形而標新立異,也不是為了不盲從而獨樹一幟,而是在表達一個道理:別害怕“不安全”,別害怕“不被認可”。

結合我自己的工作經歷,在知道有“毛毛蟲”這個效應存在以後,我驚訝地發現,原來那些因自己提出不同意見,而被領導青睞的時刻並非偶然,而是必然。

掌握法則,然後勇敢地對領導說不吧,你會發現,你會訝異,原來有時候比“認可”領導更爽的,是“拒絕”領導!

對領導說不有多爽?破解“毛毛蟲效應”,小透明蛻變明日之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