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讀懂《茶經》,運用茶中的象數理來養生或修行

今天主要來講《茶經》的三個問題及以茶修行達到逍遙齊物的三個階段

第一、陸羽寫《茶經》的緣起

第二、讀《茶經》之一:源

1、 象 《茶經》原文

2、 數 茶之氣數

3、 理 原文中那些斷語背後的道理

第三、怎麼樣運用茶中的象數理來養生或修行

1、 茶能補陽炁

2、 茶葉能治病

3、 茶能入道

======我是分界線======


教你讀懂《茶經》,運用茶中的象數理來養生或修行

一、陸羽寫《茶經》的緣起

提到《茶經》大家都應該懂,但是你讀的《茶經》只有三分之一,其中的兩部分:《品茶書》和《茶訣》已經被隱藏了,或者說是失傳了,那麼陸羽當時為什麼會寫《茶經》呢?這還得從陸羽的師門說起,陸羽真正的師傅不是智積和尚,也不是李騰(李季蘭之父),他正宗的師傅是火門山的鄒象先,鄒象先的歷史身份很有名氣,他其實是陰陽家鄒衍的後人。在中唐的時候,當時的陰陽家傳下來的很多知識已經跟佛家的知識融合在一起了,道家跟佛家在唐朝其實是一個大融合,兩種知識碰撞在了一起。

陸羽在天門山學的主要是陰陽五行和逍遙齊物的思想,所以陸羽寫《茶經》不僅僅是因為他愛好茶,而是在他的修行過程中走逍遙齊物之路的時候,他以茶入道,他把自己的一生,從離開天門山到江南之後,把他的“以茶齊物”的修行路全部記載在了《茶經》之中。。。。(後面的聽不清了)

教你讀懂《茶經》,運用茶中的象數理來養生或修行


陸羽在後期寫《茶經》的過程中,在江南一帶,也就是現在的浙江,江西,江蘇,安徽這一帶,他把華東的洞天福地基本上都走了一遍,然後把每個洞天福地的水跟茶都拿來評價,而且這個評價在跟皎然和陸放討論過之後放在他的《顧渚山記》裡,但這本書現在已經失傳了,而《茶訣》是他和皎然兩人把關於怎樣分辨茶葉好壞的一些東西編成了詩歌的形式,茶訣其實就是幾十首詩,雖然內容比較簡單,但是也有很多的道理。

陸羽就是這個原因寫下了《茶經》,所以我們如果要讀懂《茶經》,就不能光從茶葉本身的好壞上去找,而應該從最早的道家的逍遙齊物理論基礎這樣一個修行之路上去考察《茶經》。


教你讀懂《茶經》,運用茶中的象數理來養生或修行

陸羽當時以茶齊物,是分了三個層次的,在我們現在能看到的這本《茶經》裡面,他其實寫的是主要是第一層次的內容知識(有一部分是第二層的),而大部分的第二層和第三層的知識他放在《顧渚山記》裡。

在古代,一本書如果能被稱為經的話,地位是特別高的,特別是在唐宋之前,基本上能稱為經的都是和人生的修行離不開關係,或者是一種思想道德行為的標準,或者是宗教,或某一方面事物的教義,這樣的書才可以被稱為經。陸羽的《茶經》也是一樣的,他最初的緣起其實是想留下以茶入道,把茶葉知識跟人生修行,就是後世所謂的茶德完全結合在一起的這樣一本書。

教你讀懂《茶經》,運用茶中的象數理來養生或修行


我們都知道,禪茶和茶道的起源都是在唐朝,唐朝的時候,因為陸羽和皎然都在徑山,湖州這一帶,所以如果你現在去徑山寺那邊,你會發現那裡就是禪茶的發源地,日本的禪茶就是在唐朝後期從徑山寺傳過去的,這都是有歷史記載的。

而以茶入道這很有意思的,以前有句話是這樣說的,道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萬物,而我們在學茶的時候剛好要反過來,就是把世間的萬茶,各種茶歸納出八卦,從八卦裡再推出四象,四象返到兩儀,兩儀回到太極,太極再返到道上面,這就是從以茶入道的一個反過來學習的過程,剛好是跟天地產生的這個以道化生到萬物的過程相反。

教你讀懂《茶經》,運用茶中的象數理來養生或修行

道德經裡有句話,叫做反者道之動。宋朝和明朝之後,後世說逆成仙,順成人。如果我們順著去使用,就是學習知識的過程,但是當你反過來歸納,修行,反過來推的時候,就是一個從人修行到更高級別的一個過程。

反者道之動,這個“反”其實有好幾種意思,一個是相反,一個是返回,或是反覆。陸羽當初也是反覆的去觀察各種茶的自然生長的過程,以及循環反覆的規律,相當於道德經說的萬物並作吾觀以復,不斷的去觀察各種茶,各個茶山,各個洞天福地,然後歸納出來兩種,好或不好,再反推回去,最後達到了茶與草木一也,再往後是茶與萬物一也,再往後就是茶與人與天地並一,達到齊物這個最終目的。

教你讀懂《茶經》,運用茶中的象數理來養生或修行

齊物的本義是萬物在起源上是同一的,它的本性應該相同,我們之所以看到萬物不同,是因為有我執,有我在裡面,如果達到忘我,或是無我的程度,就能達到萬物一。所以陸羽留下《茶經》就是想把這個從天下萬茶開始,到茶與萬物一,與我與茶與天地同一這個過程記載下來,這就是陸羽寫《茶經》的緣起。

二、讀《茶經》之一:源

1、象 《茶經》原文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數十尺。其巴山峽川有兩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樹如瓜蘆,葉如梔子,花如白薔薇,實如栟櫚,蒂如丁香,根如胡桃。

其字或從草,或從木,或草木並。其名一曰茶,二曰檟,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

其地,上者生爛石,中者生礫壤,下者生黃土。

凡藝而不實,植而罕茂,法如種瓜,三歲可採。野者上,園者次;陽崖陰林,紫者上,綠者次;筍者上,牙者次;葉捲上,葉舒次。陰山坡谷者,不堪採掇,性凝滯,結瘕疾。”


教你讀懂《茶經》,運用茶中的象數理來養生或修行


可以看出我們講茶之源,其實是講了一些象,就是告訴你什麼象,什麼形是好的或是不好的。

茶者,生南方。唐朝的南方包括了現在的四川,湖南,江蘇,浙江,華東,基本上包括了現在全部的產茶區,之所以放在南方是因為南方陽氣比較旺,因為陽氣從西北一直往東南方向的時候,經過大地的化,這個氣更適合萬物的生長。

其地,上者生爛石。爛石百度一般解釋成碎石,就是比較碎的石頭,或者也有說成是被火燒爛了的石頭。那這解釋對不對呢?有個很簡單的反證,我們現在的科技這麼發達,如果說把很多石頭打碎後給你就能種出好茶嗎?古代真有人試過,其實也是種不出好茶的。所以爛石其實有兩個意思,一個是指奇石,一個是指光滑,燦爛的石頭。

在晉朝,或者秦朝的時候,爛石代表神奇之石和燦爛的石頭的說法比較多,而代表碎石的說法應該是在宋朝之後了。

中國的產茶區基本上我都走過,下面發一些名茶的照片。

下面這張圖是武夷山大紅袍

教你讀懂《茶經》,運用茶中的象數理來養生或修行

下面這張圖是桐木關的,好茶都是長在大石頭邊上,當然下面也有碎石,就是說首先大環境是要有奇石。

教你讀懂《茶經》,運用茶中的象數理來養生或修行

下面這個是黃山周邊的太平猴魁

教你讀懂《茶經》,運用茶中的象數理來養生或修行

下面這張圖是太姥山的石頭,特別奇,以奇石出名。

教你讀懂《茶經》,運用茶中的象數理來養生或修行

下面這個是天心的石頭


教你讀懂《茶經》,運用茶中的象數理來養生或修行

上者生爛石,中者生礫壤。在古代礫壤才算是真正的碎石,就是很細很小的,像沙子一樣的石頭。像金沙,淘金,石生金。下者生黃土,黃土地土質偏陰性,東北的黑土也不產茶,雲南那邊黃土居多,爛石和礫壤少,這跟它的八卦方位屬於坤是有影響的,坤方和艮方,地氣很重,但天氣不足。

野者上,園者次。道理很簡單,野生的天生地長,園茶可能會經過打農藥,施肥,或者人來人往的對茶的品質有影響。

陽崖陰林,紫者上,綠者次。所謂陽崖就是偏向陽光能照射到的,比如山南水北,山偏向西的,太陽昇起就能照到,或山偏向東的,太陽落山的時候也能照射到,就是陽光能照射到的,叫陽崖。所謂陰林就是有大樹,有葉子的這種林。

茶葉對人來說是好或是壞,最簡單的標準就是陽氣旺的茶就是好茶,因為陽氣無論是古代的修行,道家也好,佛家也好,只要陽氣多,人的身體就好,就像呂洞賓,陽氣修得很足,就叫呂純陽。如果陰氣多,人就容易生病,所以陽氣旺的茶就要像紫氣東來一樣,因為紫色是人間的最高的顏色。

而要陰林是因為茶的本性決定的,首先茶要陽光能照射得到,其次茶又怕熱,又怕冷,所以茶這東西很挑剔。像現在園茶,一年四季都能照到陽光,質量就不怎麼好,如果一年四季都照不到陽光,質量也會不好。陰林有一個特性,就是冬天和春天的時候葉子就落掉了,所以冬天和春天是能照到太陽的,而到了夏天和秋天,葉子就很茂盛,剛好把陽光擋住了。

筍者上,牙者次。是說明它要長的時間到了,如果說一個東西長的時間沒到,剛剛露出一個芽,還沒成熟的時候,一個是它的陽氣還不夠旺,一個是它存儲的東西就很少。

葉捲上,葉舒次。這要符合一個道理,剛好是符合陰陽二氣從下往上和從上往下的過程。

下圖為春天的芽,葉子是反捲的,往外卷。

教你讀懂《茶經》,運用茶中的象數理來養生或修行

下面這張圖是夏天拍的,為夏天的茶,葉子平平的舒展開

教你讀懂《茶經》,運用茶中的象數理來養生或修行


下圖為秋天的芽,葉子往內翻

教你讀懂《茶經》,運用茶中的象數理來養生或修行

我一直都說茶葉只是一種載體,它有一個特殊的性能,就是它能承載陽氣,我們都知道先天陽氣是一年一個循環,從冬至一陽生開始,到春分陽氣離開地面,從春分到清明是陽氣從地面離開到萬物之中行走的過程。

氣以形存,形因改始,氣會隨著形狀走,形狀也因為氣的存在而改變。比如春天的時候,陽氣離開地面,它就會隨著茶葉的莖往上走,它隨莖往上走,從新芽葉子出來的時候,它中間的那個莖就會先往上,因為陽氣比較輕,而主莖兩邊的葉子它沒有那麼快承載陽氣,因為承載陽氣有個過程,所以中間輕的往上去的時候,兩邊的葉子還有陰氣,重一些就往下掉,所以就往下卷,這就是春天的葉子往下卷的原因。一定是陽氣往上走,沿莖往上,剛好這個時節碰到了,它才會是往後面反捲的。

到了穀雨之後,特別是立夏之後,一年一循環的這個陽氣已經離開了萬物,飄在空中,這個時候陽氣往上走,陰氣往下降,陰陽是分開的,所以這時候的氣是平平的,葉子也是平平的,不往上翻也不往下卷。

到了秋天,白露到秋分,氣是往下降的,沿茶的莖往下走而直入大地,地氣往下走的時候比較重,中間的精顯得比較重,兩邊的葉顯得比較輕,就形成往上往內翻的過程。所以往上翻或者往下翻也是評判一個茶是春茶還是秋茶的最簡單的一個標準。

陰山坡谷者,不堪採掇,性凝滯,結瘕疾。很明顯,陰山坡谷之中曬不到太陽,地氣比較重,陰氣比較多,偏陰,所以說不採掇。這種茶陰性多,先天陰成形嘛,這種陰氣多的茶喝了之後容易在身體內結成一塊一塊的,結瘕疾。

“其地,上者生爛石,中者生礫壤,下者生黃土。野者上,園者次;陽崖陰林,紫者上,綠者次;筍者上,牙者次;葉捲上,葉舒次。陰山坡谷者,不堪採掇,性凝滯,結瘕疾。”

這幾句話很明確的告訴我們,茶葉對人來說好與不好只有一個標準,就是葉子裡面儲存的氣是陽氣還是陰氣。


教你讀懂《茶經》,運用茶中的象數理來養生或修行


2、數 茶之氣數

有句話叫“先天天弗違,後天奉天時”。茶葉奉天時的過程就是數,數代表的是它的氣數和時數,所以一個茶葉的氣數和時數,你要分辨好或不好,為什麼是以清明為標準?古代宋朝叫騎火茶,騎火跟清明差不多時間,那說明都是以清明前後為標準,即都是以一年之陽氣離開地面進入萬物,直到陽氣從萬物中離開,上升到空中。因為各個地方由於時區跟地氣的行走有快有慢,有前有後,不能具體到哪一天。

到了穀雨之後的15天,過了立夏,採摘的茶古人是不喝的,因為對人的養生沒有好處,如果是當藥用是另外的說法。而到了白露開始,立秋之後,這個茶不僅僅是沒有好處了,反而有壞處,因為它裡面儲存的是陰的氣,消的氣,陽生陰消嘛。白露茶,秋茶可能很好喝,但對人的身體沒有好處(藥用的話另說)。

教你讀懂《茶經》,運用茶中的象數理來養生或修行


3、理 原文中那些斷語背後的道理

理其實已經融合上面的《茶經》講了,首先它要符合天地陰陽二氣變化的道理,其次要符合人體的養生和修行的道理。

《茶訣》裡面第一首詩:

物皆有本源於天,天元地靈蘊仙茗。

一氣氤氳納星月,紫筍青芽誰得識?

天元地靈蘊仙茗。一個地方的茶葉好或不好,首先要天氣跟地氣和,如果地氣過盛,那這個茶葉可能好喝,但是對養生不好。如果天氣過盛,那這個茶葉可能味道不好,但對養生有好處。所以一個好茶肯定是天氣跟地氣達到了某種平衡的時候蘊養出來的。

一氣氤氳納星月。說的是環境,如果深入研究中國古代文化,你會發現,所謂的星辰星月,是天的精華之氣所化生,而地上的奇石,玉石,金石之類的,就是地氣中的精華所化生。在宋朝邵康節寫的觀物裡面,就提出了天氣的精華產生了星辰,地氣的精華產生了奇石,金玉。所以這句話是說明了產茶的好環境,它要納星月之氣,也就是天上的精華之氣,地上也相應的產生了精華之氣,比如燦爛的石頭,奇石。

紫筍青芽誰得識?就是解釋《茶經》的紫者上,葉捲上。其實春天的筍尖很多也是紫色的,葉子也是往外卷的。


教你讀懂《茶經》,運用茶中的象數理來養生或修行

三、怎麼運用茶中的象數理來養生或修行

1、 道家也好,佛家也好,都是追求純陽之體,追求陽氣,很明顯,好的茶能補人體的陽氣。

2、 茶能治病,茶性質寒,能清熱解毒,茶的藥用價值很多。這些百度特別多,就不多說了。

3、 茶能入道,以茶修行,《茶經》的本義。

當時陸羽追尋的是逍遙齊物的境界,齊物的三個層次,在《茶經》裡面是這樣分的:

第一層,是以我來觀茶,而萬茶有別,第一個齊物的過程是相互對立的,比如茶葉有往外卷的,有往內卷的,有好喝的,有難喝的,有好看的,有難看的,有香氣很足的,有不香的。這也就是茶有好壞的來源,因為有我在,好與壞是對我個體而言,比如對我身體好的,喝了讓我開心快樂的,我就覺得是好茶,如果喝了讓我身體產生性凝滯結瘕疾的,這茶就是壞的,這就是因我存在而分了陰陽,好壞。

教你讀懂《茶經》,運用茶中的象數理來養生或修行


第二層,是跳出我之限制,以茶觀茶,當以茶觀茶的時候其實就是類似於邵康節的觀物的境界,因為以茶觀茶的時候就沒有好壞之分了,如果沒有秋天的茶葉把陽氣收回來的過程,就沒有春天的陽氣生髮的過程,所以很多真正的茶人秋天是不採茶的,秋天如果採了,春天茶的品質就會差很多,因為它承載的就不是天地之氣了,而是茶的本性,所以在第二個階段,就是告訴我們茶無好壞,我們要做的是不逆天時,不違物理。到這個時候,人就會遠離功利性,娛樂性,因為不逆天時,不違物理,就不會有秋茶,夏茶,機器茶,大棚茶,催長茶。

第三層次,是跳出物我,達到先天境界。王重陽當時從活死人墓出來之後,喝水可以是酒,喝酒可以是水,沒有酒水之分,他達到了萬物與我為一,要覺得是什麼就是什麼的先天境界。有些高人用很差的茶都能泡出好的味道來就是這個原因,因為他跳出了物我的境界,本來就是先天一氣化生的各種東西,如果你能調動先天一氣,那這時候還用靠喝茶養生或修行嗎?

教你讀懂《茶經》,運用茶中的象數理來養生或修行

因為“後天奉天時”,所以《茶訣》第二個訣,說的就是應物性和順天時:

二氣交感造化生,燦石靈乳蘊仙茗。

陽崖陰林應物性,葉卷色紫順天時。

簡單粗暴,但很實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