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間一直充當走狗的政權,從誕生到滅亡,都是一場利益博弈遊戲

如果告訴你,歷史上有位皇帝姓“盧”,估計很多人都會一臉迷茫:沒聽說過!是真的,這位皇帝叫盧芳,整整做了十二年皇帝。十二年時間不算短,可奇葩的是,史書上連他的國號都沒留下來。

不過,盧芳肯定不認可這個說法,他會說:我的國號叫“漢”,我也不姓盧,我姓劉,乃漢武帝的嫡系血脈!

12年間一直充當走狗的政權,從誕生到滅亡,都是一場利益博弈遊戲

中國歷史上,國號“漢”的政權數量最多,西漢、東漢、蜀漢、南漢、北漢、趙漢、前漢......東漢開國之初,當時有七個漢政權:劉秀的東漢政權、劉玄的玄漢政權、劉盆子的建世漢政權、“劉子輿”的趙漢政權,以及西漢最後一位皇太子孺子嬰的漢政權,和梁國劉永的漢政權,還有一個就是盧芳的漢政權。

盧芳的漢政權是怎麼回事呢?它是如何建立,又是如何滅亡的呢?其背後有哪些歷史背景和影響呢?

盧芳漢政權的誕生:荒誕的皇家故事衍生出政治價值

盧芳出生於西漢末年,安定郡三水縣一個說不清家族淵源的平民之家。某一天,盧芳突然向當地人宣佈了一條,關於其家族身世的爆炸性新聞:

“自稱武帝曾孫劉文伯。曾祖母匈奴谷蠡渾邪王之姊為武帝皇后,生三子。遭江充之亂,太子誅,皇后坐死,中子次卿亡之長陵,小子回卿逃於左谷。霍將軍立次卿,迎回卿,回卿不出,因居左谷,生子孫卿,孫卿生文伯。”

12年間一直充當走狗的政權,從誕生到滅亡,都是一場利益博弈遊戲

盧芳自稱是漢武帝的曾孫,他的曾祖母是匈奴渾邪王的姐姐,被漢武帝立為皇后,生了三個兒子。江充發動巫蠱之禍時,長子和皇后都死了,二兒子叫劉次卿,逃往到長陵,小兒子叫劉回卿,跑到三水縣左谷。後來霍光擁立劉次卿做皇帝,想讓劉回卿到長安,劉回卿沒肯去,留在當地成家了,生了個兒子叫劉孫卿,劉孫卿生了個兒子,就是我劉文伯。

看了這個混搭的荒唐故事,讓人不禁啞然失笑。盧芳愣把衛子夫說成自己的曾祖母,還給她按了個匈奴人的身世。可是衛子夫就生過一個兒子劉據,哪來的劉次卿、劉回卿?霍光立的皇帝明明是鉤弋夫人所生的劉弗陵,也不叫劉次卿吶?

巫蠱之禍發生在一百一十五年前,假如他是劉回卿的孫子,他最少也得七十多歲了吧?七十多歲開始鬧革命,他把自己當姜子牙了?

就這麼一個假得不能再假的故事,當地人還就信了!更始政權滅亡後,三水豪傑一致認為,“劉文伯”應該當皇帝,於是大夥兒推選他為上將軍、西平王,並且派出使者,向西羌和匈奴通報。

匈奴當時的單于史稱“呼都而屍道皋若鞮單于”,名字叫“輿”,為了方便就稱他為輿單于吧。輿單于聽到這個故事,表現得相當的仗義:漢匈早就約定為兄弟,當年我們匈奴沒落,是漢宣帝派兵幫助我們平定內亂,如今大漢蒙難,我們也得為漢家皇室兩肋插刀!

12年間一直充當走狗的政權,從誕生到滅亡,都是一場利益博弈遊戲

於是輿單于派句林王率兵到三水,將“劉文伯”迎入匈奴。不久,輿單于聯合朔方、五原、雲中、定襄和雁門五郡的將軍們,共立“劉文伯”為帝,定都五原郡九原縣,時間是建武五年。

這就是盧芳稱帝的過程,荒誕不經!

可是,一個漏洞百出的故事,真的就能騙過所有人?“衛子夫”的匈奴身份就這麼難鑑定?“劉回卿”到底從哪兒來的查不出來?那麼多驢頭不對馬嘴的謊言,大家都瞎了?

盧芳漢政權的本質:三個利益群體心照不宣的遊戲

不是這夥人目盲,而是故意閉著眼睛說瞎話,從盧芳的身上,他們都找到了利益共同點!

一、投機分子盧芳從王郎身上取經,企圖亂世掘金

盧芳編造身世其實不是首創,在他之前邯鄲算命先生王郎,就給自己按了個漢成帝遺孤劉子輿的頭銜,只不過盧芳比王郎更不要臉,懶得把故事編圓了。

盧芳的家世一般,所以給他留下了編故事的空間,不過這傢伙有膽識,新朝末年天下大亂之時,他曾經勾連羌胡,在三水一帶攻擊官軍。因為這段經歷,給自己戴上了一頂紅帽子的盧芳,被劉玄任命為騎都尉。

12年間一直充當走狗的政權,從誕生到滅亡,都是一場利益博弈遊戲

騎都尉雖不是什麼高官,但是有了這個身份,盧芳可以名正言順地成為當地的平叛首領,他在三水的地位就是這麼建立的。

更始政權滅亡後,失去了“組織”的盧芳,並沒有因此沉淪,“漢室復興”的讖言,反而讓他獲得了“靈感的火花”,既然天下人都迷信劉氏復興,一個算命先生改個名就能當皇帝,我為什麼不行?

世界上什麼時候都不缺,為了利益搏上身家性命的賭徒,何況皇帝這麼誘人的東西。盧芳如此決絕地搏命,當地豪族們樂了:我就喜歡你這幅厚顏無恥的樣子!

二、地方豪族趨利避害的心態下,樂得裝聾作啞

新朝末年的豪族可謂冰火兩重天,一方面他們成為武裝力量的靶子,稍不留神就是家破人亡,另一方面他們又能組織私家武裝,把自己包裝成“革命黨人”。數不清的豪族之家消失在濃濃烈焰中,也有很多走向了士族豪門集團,比如劉秀的功臣們。

當盧芳自作聰明鼻子裡插大蔥時,一群豪族勢力在威脅與機遇中,做了一道難度不大的選擇題:跟著盧芳混個擁立之功,還是吃匈奴人的大刀片子?

12年間一直充當走狗的政權,從誕生到滅亡,都是一場利益博弈遊戲

三水地處邊境,西面是羌人頻發出入的場所,北面是匈奴人的天下。新朝失去對西域和匈奴人的控制後,他們再次野蠻生長,邊地漢民深受其害。

三水豪族首先跳出來,拿傻大個盧芳當盾牌,找匈奴人和羌人談判:漢室後裔在我們這兒,馬上登基稱帝,咱們友好合作如何?

輿單于首先做出了正面回應,他不光如獲至寶地將盧芳接入草原,還給朔方、五原、雲中、定襄和雁門五郡的豪族,發去了明確的信號:給你們送個姓劉的皇帝過去,從此咱們就是一家人。

五郡跟天下大多數地方一樣,都是由豪強武裝割據,小心翼翼地守護著自己的私產不被匈奴人劫掠。強盜釋放友善的信號,他們不敢不答應,何況撈個擁立之功,百利無一害,接過來供上唄,真假無所謂。

以五原人李興、隋昱,朔方人田颯,代郡人石鮪、閔堪,雲中人橋扈,幾大家族為首,敲鑼打鼓將盧芳接到九原縣登基稱帝。

三、貪婪的輿單于,自作聰明地下了一盤大棋

輿單于真的是積善行德的時代好人?當他聽說有個匈奴血統的漢皇后裔存在時,根本沒問自己一句:漢皇什麼時候娶過異族女子?而是在大義凜然的說辭後面,加了一句露尾巴的話:

12年間一直充當走狗的政權,從誕生到滅亡,都是一場利益博弈遊戲

“匈奴中衰,呼韓邪單于歸漢,漢為發兵擁護,世世稱臣。今漢亦中絕,劉氏來歸我,亦當立之,令尊事我!”

過去我們趴在漢皇腳下活著,現如今乾坤顛倒,也該漢皇趴在我腳下討生活了!

原來,這位輿單于正是大名鼎鼎的呼韓邪單于的兒子,呼韓邪單于就是王昭君的丈夫,當然這位輿單于不是王昭君所生,王昭君的兒子被這傢伙殺了。

輿單于盲目自大,竟然想通過擁立“劉文伯”,將老爸摔在地上的臉撿起來,當一回漢室的太上皇。劉秀登基後,多次派使者往來其間,又給錢又安撫,輿單于驕傲得像只大公雞,自比曾經羞辱過高祖劉邦的“冒頓單于”(單于驕踞,自比冒頓,對使者辭語悖慢——《後漢書》)。

輿單于為何將盧芳的都城定在五原郡九原縣,而不是三水?因為五原遠離西羌,輿單于此舉,很顯然是為了獨享成果,不想讓羌人插手。

就這樣,一群睜眼瞎,沒人關注事實真相,只看到利益所在,並義無反顧地全身心跳梁。

12年間一直充當走狗的政權,從誕生到滅亡,都是一場利益博弈遊戲

盧芳漢政權的滅亡:四角大戰中最勢單力孤的棄子

建武十六年,盧芳來到代郡高柳縣,派閔堪的哥哥閔林為使臣,來到洛陽向光武帝劉秀請降,同時給遞上了一份貌似誠懇的謝罪疏。

在謝罪疏中,盧芳堅持說自己是先帝遺孤(不這麼說無路可走),自己是為了國家大義才登基稱帝。儘管如此,還是冒犯了真龍天子,所以我懇請獻上玉璽,到朝廷向您謝罪。

劉秀很高興,下旨封盧芳為代王,明年正月來朝覲見。

不巧得很,第二年因為“度田事件”引發叛亂,劉秀沒心思接待盧芳,讓他先回到代郡等待。這個變故讓做賊心虛的盧芳直犯嘀咕:是不是皇帝不相信我?於是再次謀反。

盧芳謀反後,與站在中央政府一邊的代相閔堪,展開了一場為時幾個月的大戰。最後盧芳不敵,帶著家人逃回匈奴,從此消失在政治生活當中。

十幾年後,盧芳悄無聲息地死在了匈奴。

問題是,既有豪族支持,又有匈奴人撐腰,還有十二年時間的積累,“文伯”咋差點“刎脖”了呢?

12年間一直充當走狗的政權,從誕生到滅亡,都是一場利益博弈遊戲

一、遠離三水勢力範圍,盧芳勢單力孤

輿單于為了獨吞擁立漢皇的功勞,把盧芳遷出老家三水,放在了匈奴人勢力最強大的腹心地帶五原郡。這個舉措,讓盧芳成了離開水源的魚。

豪強勢力有個最大的特點——窩邊橫!在老家,藉由祖上幾代人形成的錯綜複雜關係,形成強大勢力,一旦離開老家,就等於一刀砍斷了勢力的根。

盧芳之所以走向歷史前臺,就是因為在三水多年的經營,獲得了當地豪族的支持。盧芳稱帝后第一件事,就是讓他的弟弟盧程,以中郎將身份,帶兵回到三水。很顯然他想以家鄉為根據地,發展自己的勢力。

可惜匈奴人與他的想法發生衝突,斷了他與當地豪族,及羌人之間的利益輸送關係。從此盧芳只能在五郡豪強勢力之間艱難度日,由此也造成了他與地頭蛇之間的矛盾。

二、五郡豪族利益受損,與盧芳集體翻臉

12年間一直充當走狗的政權,從誕生到滅亡,都是一場利益博弈遊戲

盧芳最大失誤就是沒有做五郡豪族的利益代表人,而是以漢奸的姿態,站在了匈奴人的立場上。五郡豪族最大的敵人就是匈奴人,接受盧芳也是迫於威脅,不代表利益媾和。盧芳登基,沒有改變匈奴人對漢地的劫略行徑,受損最嚴重的依然是當地的豪族勢力。

當天形勢不明時,五郡豪族只能忍受,當南邊的劉秀逐步展現出一統天下的優勢時,矛盾就開始顯化。

第一個衝突點出現在李興身上,盧芳借匈奴人的勢力,誅殺了李興兄弟。這個舉動激化了矛盾,朔方田颯和雲中橋扈,公開脫離盧芳,投降了東漢政權。

盧芳當然不甘心局勢失控,於是對雲中郡發起長時間的攻打,可惜沒打下來。就在他把注意力集中在雲中郡身上時,五原再次出問題,留守的隋昱計劃挾持盧芳投降劉秀。

見此情形,盧芳知道大勢已去,只好扔下人心離散的部眾,就帶了十幾位隨從逃亡匈奴。四年後,盧芳又與匈奴人發生齟齬,眼見“復國”無望,他選擇了投降。

盧芳賴以起家的五郡豪族,除了石鮪不見記載,其餘的全部與他反目成仇,其背後的根源,就是盧芳與他們的利益衝突。

三、輿單于拿盧芳當槍使,見利忘義

12年間一直充當走狗的政權,從誕生到滅亡,都是一場利益博弈遊戲

被盧芳視為後盾的輿單于也靠不住。輿單于一貫貪圖錢財,當年王莽一份厚禮就能化解多年的結怨,這會兒又上演了一出令人捧腹的畫面:

盧芳從五原逃到匈奴後,劉秀頒佈了一道重金懸賞捉拿盧芳的詔書,輿單于一見詔書,眼睛亮了:我命令你,現在就去洛陽!

盧芳憤懣吶,合著給匈奴人賣命這些年,還不如金銀值錢。他也不敢違抗命令,也無路可走,只好向劉秀投降。不甘心的盧芳也很有意思,他投降後一字不提是輿單于讓他歸降的事。

這件事的結果就是,輿單于一個銅錢也沒拿到!

這就是盧芳與匈奴的矛盾核心:輿單于從來沒在乎盧芳的利益,只是把他當工具。因而,盧芳在五原稱帝后,匈奴人利用他的價值,更方便地出入漢地,四處劫掠,從而把盧芳推向了與五郡豪族對立的局面。

四、劉秀的逐步強大,和對盧芳集團的打擊

12年間一直充當走狗的政權,從誕生到滅亡,都是一場利益博弈遊戲

建武六年後,劉秀平定了齊地和彭寵叛亂,統一天下的大勢已經較為明朗。在這種情況下,他開始陸續分兵,直接干預到北部邊境的兵亂,儘管還不能做到集中兵力打擊匈奴,但是五郡豪族對這個趨勢洞若觀火。

可以說,劉秀的強大,是導致盧芳集團奔潰的外部誘因。

結束語

盧芳稱帝,可以說是歷史上最奇葩的事件之一,他做了十二年的皇帝,連個國號都沒溜下來,恐怕盧氏後人都沒幾個人知道他的存在,即便知道了,也不好意思提及。

盧芳在位期間,充當匈奴人的走狗,帶領匈奴人四處劫掠漢人,給國家和民族帶來巨大災難,讓自己戴上了永遠洗脫不了的漢奸帽子!

歷史證明,一個靠出賣民族利益謀求個人前途的人,終歸不會有好結果。

12年間一直充當走狗的政權,從誕生到滅亡,都是一場利益博弈遊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