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時工比正式工多的原因,尤其在事業單位裡,同工不同酬正常嗎?

為什麼臨時工總是拿著比正式工低很多的工資,卻要幹更多的活兒?

如今有一個讓人很無奈的社會現象,那就是很多人都在呼籲同工同酬,但是為什麼臨時工們總是拿著比正式工低很多的工資,卻要幹更多的活兒?並且臨時工還比正式工多?

以上這些問題,筆者結合自己的看法,說說到底什麼原因導致的。

首先我們要知道,企業為什麼要招臨時工,且臨時工還比正式工多的原因。

只要業務越來越多,人手短缺的問題肯定是會出現的,這種情況在一些市場監管、公安等一線執法部門尤其突出,例如某個區的公安部門,原本轄區人口10萬人,10年後這個人口變成了15萬,如果還是原先那點警察,很可能會忙不過來。而編制、財政撥款之類的東西,被人社局、財政部門嚴格控制住,想爭取多一點的編制以及多一點的撥款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工作量以及人數的這種矛盾愈發突出,怎麼解決呢?有一種辦法就是招聘一些臨時工,用花錢買服務的方式來解決這種矛盾。所以說正式工沒臨時工多的這種現象還是正常的。

說破了還是因為工作量太大,但做事的人又太少,況且很多事業單位裡面,關係戶就佔了3成,再加上很多年紀稍微大點的,或者有點資歷的,等退休的老員工又不做事,上面的人無奈就只能把工作全部安排給年輕人來做。

但年輕人哪裡做的完,沒辦法,就只有對外招人,而每個單位每年都是有收納人員的限額,要是遇到上面有緊急任務下來,比較重的任務,單位處理不完,就只有對外招收一部分臨時工,而且對於臨時工自己又不用考慮社會責任,獎金福利,對於企業來說也是一種開源節流,減少支出。

所以大多數臨時工甚至是體制外的人都想進入編制內,然而畢竟編制數量有限,再加上事業單位一直以來不斷地改革,首要就是取消高校以及公立醫院的編制,編制就顯得更“稀缺”,其結果就是今年事業單位招聘大幅減少,甚至2019年國考公告招錄人數都減少了1半,真的就是一“編”難求,考試難度翻幾番。

現在事業單位、國企公務員單位競爭壓力空前巨大,沒有背景若還想加入編制,特別是大城市,幾乎千里挑一,你說你一個臨時工想要“脫穎而出”?簡直是異想天開。

機關事業單位的編制可以理解,但國企也有編制嗎?當然有!

國企一般都有嚴格的定崗定編,然後按照崗位編制,測算年度工資工資總額,報上級主管部門(或集團公司)批准。每增加一個正式員工,工資,社保,福利都是一塊很大的支出。所以,企業輕易不會招錄正式工。


臨時工比正式工多的原因,尤其在事業單位裡,同工不同酬正常嗎?

那既然正式工掙得多,待遇好,理應就該多勞些。那為什麼正式工沒有臨時工做得多呢?

換句話說,同工不同酬正常嗎?筆者覺得太正常了。

同樣的工作,同樣的崗位,為什麼一定要是同樣的工資呢?在財政撥款以及人員編制無法得到滿足的前提下,通過購買服務等方式來緩解這一矛盾,出發點肯定是想花更少的錢辦更多的事,所以臨時工收入不及正式工一半也是可以理解的。

不過,在事業單位中,有一類臨時工是可以獲得轉正編制,我們來看看怎麼回事。

根據以往的招聘公告來看,有7個省份江西省、安徽省、河南省、吉林省、山東省、甘肅省、湖南省符合條件服務期滿可以安排編制,這類臨時工就是三支一扶,報名條件不高,很多人以此作為跳板,其實也是不錯的選擇,服務期滿,一般為期兩年,考核合格就可佔事業編制,這比單獨考有希望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