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的建築成本佔成交額的3%到15%,理想的房價該是多少?

電影創新研究


要根據地區而定,房子不僅有建築成本,還有拿地成本,各項手續成本等!


3D打印建別墅


房地產開發商在我們傳統的觀念中顯示是非常暴利的一個行業,房子的建築成本就那麼兩三千塊錢一平米,卻賣出的房價達到兩三萬每平米。

一:開發商房子的成本。

土地:近些年來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地面價比樓面價價格還要高,隨著近些年來的房價暴漲,我國的開發商在拿地這方面就大大的超出了溢價範圍。拿地價格比樓面價還貴,僅在土地的成本上就佔據了房子總銷售額的40%。


建築:這一房子建築包括了人工成本和材料成本所在,人工成本隨著近些年來通貨膨脹的趨勢,人工越來越貴,材料在2019年的時候基本上已經翻了一倍有餘,建築成本佔據了房子銷售總價的25%。

稅費:房子的財政收入對當地政府是有很大的支持性的,房子從拿土地到房子建成,需要繳納的稅費,佔據房子的總銷售額10%以上。其中增值稅是佔據了最大的一部分的。

融資:房地產開發商都是一個高負債率的行業,開發商手上的資金是不多的,大部分資金都是由外面借款回來,把房子建成後出售,再把資金交還,並支付利息。融資成本約佔到房子的銷售總價10%

還有銷售成本,市政工程等一些需要資金開銷的的地方我就不一一介紹了,房地產的開發商利潤約在12%左右。

二:房價在什麼價位為合理狀態

房子的價格是否合理我們要根據國際標準房價比來進行對比。國際的房價比為4~6倍為最合理狀態,但在發展中國家這個標準是不合適的,發展中國家的標準為6~9倍是最合適不過。

在我國前100名房價比的數據中顯示超過9倍的城市有76%,在整體情況來看看,我國的房價是屬於虛高狀態的。
根據發展中國家的標準6~9倍,我國的城市應該降價幅度要達到40%以上才能符合發展中國家的標準,現在我們國家的房價均為虛高狀態

三:房地產市場是屬於壟斷性行業?

房地產市場是不屬於壟斷性行業,很多公司原本在做著其他的業務,但看到房地產市場發展迅速良好的情況下,也直接轉型做房地產這一塊,讓自己的公司資金來得更快。

壟斷性的行業目前在國內基本上在民營企業當中是難以實現的,國內不單隻擁有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而且資金成本也是最雄厚的國家之一。

四:老百姓集資建房。

直至集資,如果是正規的手續通過至今此起由當地政府批許的情況下建起來的房子是可以正常的使用的。如果由個人發起的資金直接來建起的房子,手續上已經出現了問題。我們經常聽到非法集資很多,就是說到這種情況容易被出現被騙。

五:總結

房地產的開發沒有,我們看到了這麼大的利潤所在。在目前國內房價虛高的情況下,房價應該降價40%以上才符合發展中國家的房價比。

在我國的未來發展中,房地產依舊還是中國的主導地位。國家現在逐漸地把房地產佔比率逐步的在減少。

我是有點意思,歡迎大家留言探討,有喜歡的點贊,關注加轉發。


有點意思A


房價不止包含房屋建造成本,其構成簡要可分以下5點:

(1)土地出讓金

(2)建造成本

(3)建造過程中的工資成本和財務成本

(4)稅費(分土地契稅、土地增值稅、增值稅、土地使用費、各項建設及教育基金等雜費)

(5)銷售推廣費用及開發商利潤

簡單給一個各項費用在用房價裡的百分比供參考:

(1)土地出讓金部分,除非土地閒置很久才開發,否則一般佔到房價60%以上

(2)房屋建造成本,可按10%預估(不止是鋼筋混凝土、小區綠化、地庫建設、小區外立面和智能化等都是成本)

(3)工資成本和財務成本合計在10%左右

(4)各項稅費和各種雜費參考10%上下浮動

(5)銷售推廣和開發商利潤一起一般10%上下

你看,房地產公司的利潤其實沒想象中高,房價也並可以簡單的和鋼筋混凝土這些建造價格畫等號。


浙江說房


1.房地產當然不是壟斷,中國有數萬家房地產公司。只要你有資金,你就可以租賃或購買土地使用權進行地產開發。集資只是你的資金籌集渠道而已,過去很多家屬院單位集資用房的,只要是合法的有協議有監督的都可以的。任何人都可以註冊開發公司按政府規定開發地產?

2.房地產的建造成本與建築的建造標準有關,比如外牆用塗料和石材價格差很多,比如門窗不同檔次差別很大,再比如裝修單價幾百到幾千都有可能。商品房的標準和農民自建房有很大的差別,商業體酒店和住宅的標準也有很大的差別。不能一概而論。

3.以你說的房價八萬為例,比較類似於深圳,這兩年深圳土地出讓極少,地價已經拍到樓面價6萬,也就是售價的75%是地價,給政府的。再來看開發成本,商品房常見的土建安裝成本4000-5000,裝修成本1500-3000,稅金管理費營銷費融資利息(常規8-18個點的都有)等其他加進去,開發商每平方8萬售價實際淨利潤約8000左右。現在房地產已是夕陽產業,淨利潤3-10個點是常態,大房企靠規模維持利潤。小房企沒有融資優勢,虧錢的很多,每年倒閉的小房企三五百家至少,大型房企無法經營被收購的也每年都有案例。


東海的無帆船


非房地產人員,往往認為現在房地產開發商賣房都是爆利,其實主要是對房地產開發環節、成本構成類型不瞭解所致。

1.房地產開發項目直接成本構成

(1)土地 現在一般都是拍賣取得土地,大家看到的拍賣成交價格,一般指的是地上按照計算容積率的建築面積的樓面地價。拍賣取得土地後,要繳納契稅,一般是地價的3%,印花稅0.05%,土地拍賣交易服務費按照總額的不同區間的一定比例繳納,一般在總額的1%左右,各地會有差異。土地成本=地價*(1+3%+0.05%+1%),假定拍賣的樓面地價1萬元,實際上就是變成了1.0405萬元了。另外,有的地方在這之外還要繳納地票費,也就是土地整理獲得土地指標的費用,各地不一樣,一般在30萬左右/畝,假定按照1.0的容積率,每個平方又是450元。僅此一項成本,就在1萬元的基礎上增加了855元,這855元是你們看不到的。還有交房前繳納土地使用稅,如果在中心區域,每年每個平方不低於30元。

(2)前期工程費 包括各種設計費、各種圖紙審查費、政府部門的報批報建費、地勘費等等。

(3)建築安裝工程成本 包括土石方開挖、框架主體建築、電梯、人防、消防、入戶大堂及公共區域裝修等等。

(4)基礎設施類 包括高壓電、小區及戶內弱電、燃氣、給排水、道路、園林景觀等等。

(5)公共設施配套 如物管房、垃圾房、社區用房、以及政府要求建設無償移交的其他用房。

(6)開發間接費 開發項目工程管理人員工資及其他費用。

2.利息 開發商借款資金成本 現在一般借款不會低於12%,如果銷售週期過長,支付利息就會越來越多。

3、營銷費用 如廣告、銷售案場各項費用。

4.管理費用 工資及其他費用

5.各種稅費 按售價計算的:名義9%,總價換算後增值稅8.25%,印花稅0.05%,城建稅等按實際繳納增值稅的12%(按城市),土地增值稅普通住宅增值率超過20%後,最低按照增值額的30%-60%繳納,非普通住宅及商業等,只要有增值額,就要繳納,比例同前。所得稅,現在是交房前按年度預交,及按各地規定的預計毛利率計算,扣除區間費用(銷售、管理、財務費用)後,有利潤就要按照25%繳納。

從前面的數據就可以看出,不是大家想象的暴利。不同項目其成本構成比例會有差異,在直接成本中,一般土地成本佔比不低於30%,建安類50%左右,管控好的會低一些,其他就是利息。

在市場不好,區域競爭激烈,資金流短缺時,一般開發商就會降價促銷,最後為了生存甚至可能倒賠錢的項目,是經常發生的。

俗話說,隔行如隔山,大家用理性的觀點去看待開發商,原則是在自己有承受能力價格區間、理想區域位置去買房。


綠色地球之夢想家園


我是幾十歲的農民工,專業做大小房子三十多年了,商品房的造價,包工包料,1500一2000元!其它買地皮,什麼稅費多少,農民是很難理解的,現在的房子一平方米賣幾萬塊,也不知道是不是我國的人民很有錢了,還是我國所謂的那些高高在上的專家門把房子當黃金來計算了!!!


手機用戶簡簡單單的我


商品不能只看成本!!要看屬性!!還有供需關係!!房子在中國捆綁了太多利益!!比如學生擇校就是學區房概念!!沒有好位置的房子就不能上更理想的學校!!教育資源被捆綁!!還有海景房,江景房。好的環境資源!都是捆綁對象!!房子本身成本加上週邊環境成本!!更有甚者還有大的國家發展政策紅利成本!!比如雄安新區,浦東新區!!深圳!等等!房子的捆綁資源遠大於房子本身的價值!!這就是房地產!尤其是好房子永遠值錢的道理!!


老炮愛旅行


一線城市一百萬一平,二線八十萬,三線六十萬,四線四十萬,五線二十萬,六線及以下一萬。這樣才像發達國家,也只能這樣才是中國的小康水平。


用戶5907368001094


一個房產項目的成本並不單單是建築成本,還有土地出讓成本、徵地補償成本、勘察設計成本、規劃成本、監理成本、施工建設成本、社區管網成本,銷售成本、配套設施成本等。一個項目運作好了利潤率在6%-15%之間,暴利時代已經過去了!


臨沂房產工程信息分析


價格由供需決定而非成本決定,所以市場價格就是合理價格。建築成本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土地稅費成本才是大頭,還有營銷成本,公建成本等等。集資有門檻,要成立房開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