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戶王志俠致富記

這幾天,太平鄉馬吉拉胡村脫貧戶王志俠家中的40頭豬崽搬進了新建的200平方米豬舍中。豬舍中不但有7間小豬舍,1間飼料加工間,還有母豬產床,在過去,這是她想都不敢想的事。

貧困戶王志俠致富記

王志俠的丈夫因大病做了兩次手術,臨走的時候還欠下十多萬元的債,正當王志俠一籌莫展的時候,她被識別為貧困戶。2016年,在太平鄉政府產業扶貧的帶動下,王志俠利用產業扶貧獎補資金一萬元購買了兩頭母豬。這兩頭小豬可成了王志俠的寶貝,下雨陰天時馬上給“她們”加料加被,生怕“她們”凍著餓著,看著一天天茁壯成長的小豬,王志俠露出了久違的笑容。幾年下來,養殖規模已經發展到四十多頭,去年年底,王志俠順利脫貧。

“以前我家豬舍裡只有三個豬圈,冬天特別冷,每年冬天都要拿塑料布罩起來,再拿草簾蓋起來,可是裡面還是很冷,經常結冰。溫度太低,大豬不生長,小豬崽也不容易成活。”談到過去,王志俠滿是心酸。

貧困戶王志俠致富記

“現在好了,我家建上了寬敞的大豬舍,而且還用上了現代化的機械設備,還給母豬上了產床,小豬還喝上了自來水,再也不用費勁提水了。”看著活蹦亂跳的小豬,王志俠笑著說。

王志俠的兒子過去在天津做快遞員,一個月有5000多塊錢的收入。2019年,看到母親養豬效益不錯,他決定回到家鄉,跟母親一起發展致富產業。為了擴大養殖規模,前前後後已經投入了20多萬元。“在外面賺的是不少,但是也不穩定,我覺得這幾年養豬前景不錯,所以回來和我母親一起擴大規模養豬,一起奔向小康。”

“黨的政策好啊!給我這兩個寶貝疙瘩,這日子是越過越有了!只要有信心,土裡能生金。”王志俠信心滿滿的說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