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刀十分輕便,而且殺傷力很強,為什麼宋朝沒人願意用?

歷史一書生


“唐刀”其實並不是一種刀,而是隋、唐代四種軍刀制式的總稱。《唐六典》載:刀之制有四,一曰儀刀,二曰障刀,三曰橫刀,四曰陌刀。

其中的儀刀呢主要為禁衛軍千牛衛和儀仗使用,並非主要戰鬥所用。而障刀則是短小如匕首所用,至於陌刀,雖然威武,但是多用於戰場類似斬馬刀的功用。

所以要說起十分輕便,而且殺傷力很強的“唐刀”,同時也是被日本學走演變成武士刀的,指的都是橫刀。

但是有趣的是,這麼一種充滿了實用與傳說的刀,卻在宋代彷彿消失了一般,導致至今也流傳甚少,幾近失傳,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最近比較火的劇集《長安十二時辰》之中,張小敬所佩戴的就是橫刀,其刀身狹直,小鐔,有著長柄,可雙手握持。當然,也還有其前身漢代環首刀的特色,橫刀基本也都保留著環首,和筆直的刀身。

作為一柄軍隊戰刀,最大的作用就是作戰,所以橫刀採用了最先進的包鋼工藝。以熟鐵為外皮,中間夾百鍊鋼,部分刃口採用局部淬火技術,即覆土燒刃。其刃口堅硬可以劈砍破甲,同時刀身韌性不變形、耐用。

正是這樣一柄冷兵器的巔峰之作,卻在宋代被埋沒,其首要原因就是製作工藝,這裡當然不是說做的不好,而是說正是因為好,工藝精湛,所以造價比較昂貴。而宋朝的時候,其實比起唐朝,要遠遠的多出許多外敵入侵的困擾,因此對於兵器的供應上也會更加頻繁,故而必然首選快速,且造價便宜的兵器,橫刀就不適合了。

第二點就是這些戰爭之中,大多數是與遊牧民族之間的爭鬥,對於擅長騎馬的對手來說,橫刀雖然在普通的刀具之中不算短,但是對於馬戰來說卻絕不如槍矛等實用,哪怕是陌刀,在使用上也沒有那麼方便,畢竟宋朝的短板就是騎兵,可以說許多兵器的配備是給步兵對騎兵的。

這樣一來,刺的戰法,要遠遠好過闢與斬。自然唐刀也就沒落了。

其實還有一個更加重要的因素就是在宋的時候,甲的發展已經不可同日而語,宋朝面對的遼、金、夏、元,已經掌握了最先進的重甲騎兵裝具與戰術。

而宋朝本身也在提升甲的質量,單純以重量而言,中國宋代的步兵甲應該是史上最重的鎧甲了。

在這樣的狀況下,橫刀的破甲力失去了該有的效果,取而代之的就應該是刀身更寬,刀背更厚的刀具。所以短柄朴刀,宋朝手刀才是當時採用,也是最適合的刀具。

至於人們常常認為宋朝弱,但其實不知道兩宋在遼金夏元戰爭中,勝率達到70%。如果真的依舊採用橫刀的話,恐怕也達不到這樣的勝率。

所以總體來說,並非是橫刀因為本身的作用而被淘汰,而是因為橫刀的作用並不適合那個時代,才逐漸的消失在了人們的眼前。

也正如唐代就有的弩機,因為更適合,所以在宋代被髮展成了神臂弓(弩),從而成為破重甲最重要的武器之一。

這就是時代所決定的。

另外,其實還有一個額外的原因,哪怕戰場不用,難道這麼精美的工藝民間就沒有收藏的麼?否則也不至於失傳啊,可偏偏宋朝武器是不準平民私藏的,這利於國家的治理,所以橫刀自然而然也不能倖免,都早早地被收繳到朝廷封存起來了,橫刀也因此銷聲匿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