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日記|“曼”舞刀劍殺新冠,“龍”騰飛躍戰病毒

李曼和李龍看上去和聽上去都像是姐弟倆,而這次支援地壇醫院ICU戰新冠肺炎,讓他們更像姐弟。李曼38歲,之前我們給大家進行過介紹,她是宣武醫院神經外科兒童病區的護士長,兩個孩子的媽媽;李龍是第一次給大家介紹,小夥子88年生人,河北人,宣武醫院神經外科ICU護士,妻子也是宣武醫院的護士,是積極支持李龍上一線的賢內助。好了,趕緊來看看他們的故事吧。

戰“疫”日記|“曼”舞刀劍殺新冠,“龍”騰飛躍戰病毒

李曼(左)和李龍在賓館合影

戰“疫”日記|“曼”舞刀劍殺新冠,“龍”騰飛躍戰病毒

李曼(左)、李龍正在調試ICU設備

老爺子的眼睛瞪圓了......

時間過得好快,一轉眼來地壇醫院已經三週了,李曼、李龍對地壇醫院ICU的一切從陌生到熟悉。

這天李曼的任務是護理一個82歲的老爺子,老爺子情緒不高,不能配合護士做康復活動。李曼說:“您現在不好好鍛鍊,身體怎麼恢復啊?您看看旁邊房間的病友原來和您差不多,現在經過努力,情況一天天好起來。”

聽到這話,老爺子的眼睛突然得特別大:“什麼?其他人?”老爺子驚詫的表情告訴了李曼他的內心。原來是這樣,李曼明白了,老爺子一直以為整個ICU 只有他自己一個人了,想想自己已經80多歲了,還活啥大勁呢?

找到了老爺子的癥結,李曼對症下藥,向他灌輸病友戰勝疾病轉出ICU 的故事,給老爺子加油。

現在老爺子已經有所好轉,還主動和護士聊天啦。用筆在紙上寫:“你叫什麼名字啊?”

大小夥子幹起 “撓撓 ”的細緻活兒

張奶奶70多歲了,因為耳背交流很困難,而且永遠沿著自己的思路回答醫護人員的問題。可有一點老奶奶讓李龍明白了她的意思,她需要“撓撓”,可能因為趟得時間長,張奶奶見到李龍就會要求“撓撓”。李龍這個大小夥子雖然從沒給別人幹過這活兒,可這有什麼,滿足她,給老奶奶“撓”。“說實在的在家我都沒給我爸、我媽撓過癢癢。”

戰“疫”日記|“曼”舞刀劍殺新冠,“龍”騰飛躍戰病毒

李龍護理患者

“ 您不用不好意思 ”

ICU的醫護人員會因為患者的病情好轉而開心,這也成為他們繼續前行的動力。

60多歲的周先生開始病情重,經過大家的努力他一天天好起來。從插管、上呼吸機,到撤機、拔管、封上切口,經過醫護人員的努力一天天見好。可他因為病情好轉每到大小便時就特別不好意思,“不好給你們添麻煩。”周先生心疼這些孩子們,更主要的是在床上大小便太難為情了。李曼勸他:“您現在還不能起來去衛生間。這樣對您病情不利。”這位武漢大叔不知如何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只能聽從護士的安排。他說:“以後來武漢,我請你們吃熱乾麵。”

武漢、北京,華夏大地中華兒女攜手抗疫,譜寫最美醫患情深的華章。

戰“疫”日記|“曼”舞刀劍殺新冠,“龍”騰飛躍戰病毒

李曼護理患者

穿戴這些工作,確實難度大多了

3月3日科裡轉入了新的患者,需要下胃管,雖然這和患者口鼻距離很近,有感染的風險,可只要病人需要,沒什麼猶豫的。李龍戴上新風面罩開始下胃管。有護理經驗的護士們知道,判斷胃管是否下的成功方法之一就是用聽診器放到左側肋下聽有無氣過水聲,可現在這裝束,聽診器聽診效果差,李龍就給胃管另一端放到水中,看有無氣泡兒,抽液,看有無胃液。

三招兒都用上了,萬無一失,斷定沒問題,李龍心裡才踏實。

李曼也有這樣的體會,原來扎個點滴、抽個血都是小事,可現在不一樣了,抽動脈血,考驗護士的真功,李曼說:“沒丟臉,畢竟我在ICU歷練過,兒科正幹著,所以還沒失過手,不過確實穿著防護服、戴著雙層手套操作起來增加了很大難度。”

張博老師太不容易了

張博是本土的地壇人,李曼剛到地壇,張博成了李曼的小老師。李曼說,“她太不容易了,父親有傷生活不能自理,加上是回民,飲食上就需要多在意。張博是父親的唯一依靠,她每天往返通州、北皋照顧老爸、上班,”ICU護士的班次是上4小時,間歇16個小時再上班,“不知道她照顧老爸做飯、洗涮要花多少時間,哪還有時間留給自己休息。可張博始終樂觀、向上,“她會常常給我發信息,有需要的東西嗎?我幫你。咱們一會兒科裡見。”

戰“疫”日記|“曼”舞刀劍殺新冠,“龍”騰飛躍戰病毒

李曼(左)、張博(中)

李龍的小老師是ICU的鄒琪,哥倆都是男護士天然的話題很多,但兩人聊得更多的是工作,泵怎麼用、血濾機怎麼回事。鄒琪會主動把自己的經驗介紹給李龍,特別是李龍原來沒有見過的ECMO,現在李龍應對ECMO也不怵了。

李龍的秘密請大家注意別外傳哈!

這次來支援地壇,李曼把兩個孩子交給了婆婆,“從沒想到搞機械製造的老公,現在公司緊急做上了防護服的壓邊機,他也忙常常加班加點,我倆在不同戰線為抗疫做貢獻。”

可是李龍就不那麼坦蕩了,他一直和家人撒謊,除了愛人知道他上了一線,爸爸、媽媽都還矇在鼓裡。“視頻時我媽說,你鼻子怎麼了?我說,沒事,口罩有點兒緊。老媽也沒細問,她一直認為我還在宣武醫院呢。”李龍保密工作做得好,就連北京工作的弟弟也瞞得嚴嚴實實,“他知道就麻煩了,我媽就知道了。”

李龍說:“農曆2月11日是愛人生日,也是我們結婚兩週年紀念日,正日子不能在一起慶祝,等疫情過去,我們再補吧!”

戰“疫”日記|“曼”舞刀劍殺新冠,“龍”騰飛躍戰病毒

張博(左)、李曼(右)

感謝你們的家人,感謝所有為抗擊疫情做出貢獻的人們。

加油,李曼!

加油,李龍!

加油,地壇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