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戒》:隨遇而安,才是生活該有的模樣

“你很辛苦,很累了,那麼坐下來歇一會,喝一杯不涼不燙的清茶。

不糾結、少俗慮,隨遇而安,以一顆初心,安靜地慢煮生活”——汪曾祺《慢煮生活》

你焦慮嗎?|《受戒》:隨遇而安,才是生活該有的模樣

前幾天汪曾祺老先生上了熱搜,讓我包括很多朋友都感到意外,畢竟是1997年就過世的非主流作家(我指的是跟魯迅、巴金、郭沫若這些人比)。但是轉念一想,他的著作像《受戒》《大淖紀事》《歲寒三友》其實都是超一流的,作品中傳達出的閒適淡定的人生態度,更是治癒現代人焦躁心靈的一劑良方,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倒也正常。


你焦慮嗎?|《受戒》:隨遇而安,才是生活該有的模樣

汪曾祺

在他的所有作品中,我最喜愛的是其1980年在《北京文學》刊載的《受戒》。這篇寓意耐人尋味的短篇小說,將亂世的各種苦難深藏在美好之後,把鄉村人情人性描寫得這麼澄澈,宛如一方讓人流連忘返的精神淨土,更讓汪曾祺隨遇而安的人生觀顯露無疑。

你焦慮嗎?|《受戒》:隨遇而安,才是生活該有的模樣

接下來我將從故事寓意、結構佈局以及作者生平這三方面來解讀這部小說,最後結合個人感受談論這篇小說帶來的現實啟迪。

01 故事寓意:人應當擺脫俗世束縛,尋回率真本性

有人說《受戒》這個題目是帶有反諷性的,從普通人的視角來看,這篇小說確實有點驚世駭俗。受戒是指佛教徒通過一定的宗教儀式接受戒律,凡皈依佛教的人都應受持十戒,如不殺生、不偷盜、不淫等等。但在小說主人公明海的家鄉,當和尚卻是一種屢犯戒律的謀生職業,不是為了涅槃得道,而是因為種種好處,比如免費吃住、做法事掙錢甚至可以娶老婆。

你焦慮嗎?|《受戒》:隨遇而安,才是生活該有的模樣

寺廟裡的生活也跟普通人家沒什麼兩樣。方丈想的不是參禪悟道,而是一個老闆,“桌子上擺的是賬簿和算盤”。荸薺庵的小和尚更是過著很清閒的日子,連早課、晚課也不做,只是敲幾聲磐,然後挑水、餵豬;在為數不多的幾個和尚中,大概只有一個老和尚最守規矩,他是吃齋的,但最滑稽可笑的是,這個老和尚過年時也破戒。

你焦慮嗎?|《受戒》:隨遇而安,才是生活該有的模樣

他們也舉行佛教儀式,可那鬧騰的場面更像是趕廟會、變戲法,甚至會上演一些和尚拐走姑娘的鬧劇。

“有時,一場大焰口過後,也像一個好戲班子過後一樣,會有一個兩個大姑娘、小媳婦失蹤,——跟和尚跑了”。

最讓人大跌眼鏡的是,小說主人公明海在受完戒與小英子划船回家時,兩人卻大膽地互相表白愛情,把船划進了蘆葦蕩。“驚起一隻青樁(一種水鳥),擦著蘆穗,撲魯魯魯飛遠了。”最後的環境描寫結尾意味深長,荷爾蒙氣息撲面而來。

你焦慮嗎?|《受戒》:隨遇而安,才是生活該有的模樣

弔詭的是,你在看小說的時候卻並不感到突兀,因為生活好像本該如此。

“……有的地方出織蓆子的,有的地方出彈棉花的,有的地方出畫匠,有的地方出婊子,他的家鄉出和尚”

《受戒》開頭寫明子家鄉出和尚,卻全然沒有嘲諷之意,文中明子也“覺得這實在是在情在理,沒有理由反對”。恬淡的文字背後,將悲慘至極的現實背景隱藏起來了,小說中寫到但凡有弟兄四個的家庭,老四都要去做和尚。為什麼?因為老四養不活,因為當時是物質條件極度匱乏的亂世。

你焦慮嗎?|《受戒》:隨遇而安,才是生活該有的模樣

當人們無法養家餬口而不得不去當和尚的時候,你忍心去責備嗎?同是謀生的職業,當和尚跟當官、當老闆又有什麼不同,不過都是在俗世中求生存,奔著心中美好日子而去罷了。再看貫穿全文的小和尚明子與小英子懵懂的戀愛。明子和英子都是十三四歲的好年紀,花樣年華,哪個男子不鍾情?哪個少女不懷春?此時雙方產生愛意是十分正常和美好的。


你焦慮嗎?|《受戒》:隨遇而安,才是生活該有的模樣

汪曾祺在文章寫成之後所說的:“我寫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美和人性是任何時候都需要的。”這段話是對小說故事寓意的最好註腳。我對先賢言論中“存天理,去人慾”這句話是反感的,如果沒有了有血有肉的人,那約束人行為的天理又有什麼意義呢?更何況飲食男女本來就是最合理的人慾。

小說以“受戒”為名並非是取其教化意義,而是反其道行之,借“受戒”向我們揭示了另一層含義,那就是人應該祛除世俗中不必要的束縛,以最本真的姿態而活著,盡情地展放率真的天性。

02 結構佈局:信馬由韁的灑脫之文

“我的小說有另外一個特點:散,這倒是有意為之的,我不喜歡佈局嚴謹的小說,主張信馬由韁,為文無法”,這是汪曾祺在序言中寫的。《受戒》除了故事的內核讓我深受觸動外,小說的結構也很別出心裁,令人耳目一新。


你焦慮嗎?|《受戒》:隨遇而安,才是生活該有的模樣

小說採用全知與受限制交替的敘事視角,同時在順序中又穿插不斷。全知視角就是上帝視角,敘述者可以看到人物的所有行為,包括其豐富隱秘的內心世界。如小說開頭“明海出家已經四年了,他十三歲來的”,順著“出家”,作者描寫了和尚群裡的廟宇生活,更將高郵小城鄉下的風情民俗一覽無餘展現給讀者。但是全知視角缺點在於因為看上去不是親身經歷,容易給讀者造成一種疏離感。為此,作者又採取了限制性視角,以明海和小英子的視角來展開敘事,更顯小說的真實性。

比如英子在意識到自己喜歡明子後大膽和純真的表白,“小英子忽然把槳放下,走到船尾,趴在明子的耳朵旁邊,小聲地說:‘我給你當老婆,你要不要?’”其感情的自然流露,瞬間躍然紙上。

你焦慮嗎?|《受戒》:隨遇而安,才是生活該有的模樣

“我給你當老婆,你要不要?”

此外,一般小說會以時間為主線順序,講他們是怎麼相遇的,中間發生過哪些戀愛故事,最後的結局如何。《受戒》基本上是按照順序的結構,但是在順序中又穿插不斷,敘述者的插入成分特別多,比如講述和尚的生活,又穿插了很多小英子家的生活,但是你卻感受不到任何違和感。

除了結構,文體風格上《受戒》也打破了傳統界限,將小說、散文、詩歌三種風格融合為一體,文字風格更是渾然天成,幾處畫面的描寫使情寓景中,情景合一。如“明子看到英子走後的一串腳印,而這一串美麗的腳印把小和尚的心搞亂了。”

你焦慮嗎?|《受戒》:隨遇而安,才是生活該有的模樣

據說有人向他討教寫小說的秘訣,他告之“隨便”,就是無規矩無束縛,隨心意為之。更有說他的這種解答曾引起專教文章結構學的林斤瀾不滿,於是汪曾祺只好將文章的結構稱之為“苦心經營的隨便”。

都說文如其人,而這也跟汪曾祺隨遇而安的思想追求非常吻合。

"知人論世"是鑑賞文學作品的一個重要的方法。所謂"知人", 就是要對作者的生平經歷和思想有所瞭解, 這樣才能站在作者的立場上去體驗作者的思想情感, 準確把握作者的寫作意圖和正確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而要想徹底理解小說《受戒》作品,當然離不開對作者本人的解讀。

“隨遇而安這種心態的產生,有歷史的原因(如受老莊思想的影響),本人氣質的原因(我就不是具有抗爭性格的人)”,在散文《隨遇而安》中,汪曾祺曾這樣直抒心臆。1920年3月5日,汪曾祺出生於江蘇高郵的一箇舊地主家庭。祖父是清末文官,父親也是多才有趣的人。汪曾祺隨性、樂觀的性格,有很大一部分是受了父輩的影響。

你焦慮嗎?|《受戒》:隨遇而安,才是生活該有的模樣

青年時代的汪曾祺

可以說,汪曾祺的少年時光是非常閒適安裕的。然而有句話說的好: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碎,汪曾祺的青年和中年時代卻都飽受磨難。比如上世紀40年代在西南聯大,青年時代的汪曾祺接受了最好的高等教育,但是因為個性散漫等原因沒有順利畢業,後來因為學歷問題及社會動亂等原因找工作到處碰壁,衣食無著,甚至產生過自殺的念頭;更不幸的是,上世紀50年代末,他被打成右派下放到農科所改造,飽受苦難,而接下來文化大革命,讓他的肉體和精神又進入長達十年的摧殘。

你焦慮嗎?|《受戒》:隨遇而安,才是生活該有的模樣

中年汪曾祺,飽受磨難仍然樂觀泰然

樂觀乃苦難之剋星,藝術乃苦難之好友。這句話在汪曾祺身上顯得格外明顯,苦難並沒有讓他成為魯迅那樣“橫眉冷對千夫指”的社會批判者,更沒有讓他喪失了對生活的熱愛與勇氣,反而讓他成了一個心懷悲憫與敬意的小文人——關注小人物的悲歡離合,歌頌世俗生活中的小歡喜。

宏大的政治敘事、狂奔的經濟社會浪潮與他無關,他與時代喧囂保持距離,卻與日常生活、民間風習、悠遠傳統親近。也正有此,在文藝文化文學界,汪曾祺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


04 販賣焦慮的世界,我們需要多一些汪氏的“隨遇而安”

我們來看兩種不同文字的對比。

“當你盯著電腦時,阿拉斯加的鱈魚正躍出水面;

當你愁眉發呆時,梅里雪山的金絲猴剛好爬上樹尖;

當你擠地鐵時,西藏的雲鷹直入雲端;

當你與上司爭吵時,尼泊爾的揹包客已端起酒杯圍坐在火堆旁;

這個世界,有一些穿高跟鞋走不到的路,有一些噴著香水聞不到的空氣,

有一些在寫字樓裡遇不到的人……”


你焦慮嗎?|《受戒》:隨遇而安,才是生活該有的模樣

多年前網絡上熱傳的這段文字,相信很多人都很熟悉,類似的還有去年一篇標題為《摩拜創始人套現15億: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的推文,而且這樣的泛文學作品還會越來越多。

我們再來看看汪曾祺的文字。

“家人閒坐,燈火可親”

“我喜歡你,我來了。我開始覺得我就要不那麼喜歡你了,我就得走了。”

“他們倆呢,只是很願意在一處談談坐坐,都到歲數了,心裡不是沒有。只是像一片薄薄的雲,飄過來,飄過去,下不成雨。”

你發現不同了嗎?當下流行的泛文學作品一直在販賣現實生活的焦慮,製造各種情緒恐慌。而汪曾祺的《受戒》等作品中的文字卻告訴你,人的處境即使再難再尷尬,也要尋找生活的樂趣,沒必要沉湎在得失計較中出不來。汪先生在另外一部小說裡有一句話:有麻醬麵就不錯!化用一下,能活著就挺好!

你焦慮嗎?|《受戒》:隨遇而安,才是生活該有的模樣

現代社會的節奏越來越快,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隨時遇到各種各樣困境難題已經成為新常態。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焦慮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即使生活再難,總還是該樂觀面對的,而不該在恐慌失措和自怨自艾中迷失自我。

你焦慮嗎?|《受戒》:隨遇而安,才是生活該有的模樣

用現在的流行話說,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這一切,都是一句話,隨遇 而安。這也是我心目中認為的最好的生活姿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