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四大名著”读写难题 从“水浒”讲起

倒计时3天 | 解决“四大名著”读写难题 从“水浒”讲起


走进水浒

文 | 李煜晖

北京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硕士、教育学博士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同学们好。


从今天开始,我们进入《水浒传》思辨读写课程的学习。


这一讲的题目就叫“走进水浒”。我想跟同学们分享关于《水浒传》这本书和本课程五个方面的问题。


01

《水浒传》的成书背景


第一个方面,想和大家谈一谈《水浒传》这本书它的成书情况和版本情况。


《水浒传》是元末明初施耐庵先生所作,它取材于北宋末年宋江等36人为寇山东的真实历史事件


这个事件在《大宋宣和遗事》里有简单的记载,稗官野史上有零星的传说。到了《水浒传》,作者才以他惊人的想象力和高超的艺术技巧,把这些故事串联在一起,使它更加生动、曲折、完整、丰富。


它不仅是对史料的一个改写,也吸取了民间话本、杂剧的很多情节


这本书思想内容很复杂,艺术成就也很高,历来为研究者重视,还充满争议。


我们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长期以来一直把《水浒传》作为中小学生推荐书目之一,主要就是希望同学们能够在阅读《水浒传》的时候,辩证地看待《水浒传》的思想内容,培养思辨思维,同时呢学习《水浒传》高超的艺术创作手法


这本书呢,版本有很多,古人刊印的有十多种,大体上分为三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金圣叹,我们称它为“金评水浒”,这个《水浒传》只有前七十回


倒计时3天 | 解决“四大名著”读写难题 从“水浒”讲起


另一种情况是天都外臣作序的一百回本


第三种情况是杨定见作序的《忠义水浒全传》一百二十回本


这三个版本的区别在哪?七十回本,把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改成了楔子,也就是引子,他写到梁山聚义就停止了。


金圣叹还为这个他拦腰斩断的《水浒传》,做了一个卢俊义惊恶梦,他自己给写了个结尾,就结束了。


百回本在七十回本的基础上,加入了三大段的情节:梁山好汉受招安、征辽寇和擒方腊。


一百二十回本,在一百回本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增加了另外两个情节,就是征田虎、讨王庆。宋江、田虎、王庆、方腊这四大寇,宋江招安之后呢,把其他的三个都给剿灭了。


建国以后,人民文学出版社综合了各个版本的优长,正式出版了一百回本。这个一百回本,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个《水浒传》了。


我们这次课程参考用书,也是人民文学出版社一百回本为主


倒计时3天 | 解决“四大名著”读写难题 从“水浒”讲起


当我们讲到这个金圣叹先生的金评水浒七十回本,我会提前跟大家加以标注。


02

为什么叫《水浒传》?


第二个问题,《水浒传》这个名字在四大名著里相对来说不好懂


《西游记》,根据《大唐西域记》来的,就是取经。《三国演义》,那就更简单了,演义小说,说三国。《红楼梦》也不难,红楼梦仙曲十二支。


那这《水浒传》,“水浒”是什么意思呢?在整本书里边我们没有发现有一个地方或者一个人名叫水浒啊!


其实这个字,它是个多音字,现在呢还读作,也读作。当xǔ讲的时候是个地名,现在也有,叫浒县;当hǔ讲的时候,它是个名词,是水边


那么《水浒传》其实就是水边


有的同学会问:为什么梁山故事不叫梁山传,叫水浒传呢?是因为它有水泊吗?不全是。


倒计时3天 | 解决“四大名著”读写难题 从“水浒”讲起


据说在起名字的时候,施耐庵征求了罗贯中的意见。罗贯中认为,施耐庵起这个名字叫《江湖豪客传》,不好,太俗了,不如就叫《水浒传》吧,施耐庵点头称善,这个名字就这样定下来了。


“水浒”这两个字出自于《诗经·大雅·绵》,原文说的是“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歧下”。


“古公亶父”是周王朝的祖先,在部落群居的时候,经常受到夷狄的少数民族的侵犯。


为了安居乐业,在这位古公亶父的率领下,周民族的部落,就沿着水边,叫“率西水浒”,迁徙到歧山脚下周原这个地方。


倒计时3天 | 解决“四大名著”读写难题 从“水浒”讲起


那么《水浒传》用了《诗经·大雅·绵》这首诗中的典故,还是比较贴切的。


第一个贴切的地方就在于,当年古公亶父率众迁徙的时候,他的主要活动场所也是沿着水边的。


第二个,为了躲避西戎的少数民族的骚扰侵略,所以才迁徙。古公亶父的迁徙,它带有一种避难的意味。大家读《水浒传》,你会发现,梁山好汉之所以上梁山,也带有一种避世、避难的一味


第三个特点就是,古公亶父的后人,周文王、周武王最后推翻了殷商的统治,建立了自己的王朝,所以它有一种朝代更迭。实际上梁山好汉的反叛与这个事情,也可以相互地类比。


所以出于这些原因,《水浒传》这个名字广为人们所接受。


这是我要讲的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这本书的名字叫《水浒传》,水浒它有几层意思。


03

《水浒传》的主题思想


第三个问题,也是这节课想跟大家分享的重点问题,就是《水浒传》的主题思想到底是什么。


对于《水浒传》这本书来讲,历朝历代的人对它的主题评价,应该说各不一样。


1、古人视角:


在中国古代,有一类文人认为,《水浒传》的主题是宣扬忠义思想


为什么叫忠义呢?因为《水浒传》它有一个忠义堂。所谓的忠,就是对君;所谓的义,就是对朋友。而且他们杀富济贫、替天行道,对老百姓也很爱护。


出于这种理解,有一些文人就认为,《水浒传》是封建社会中人们的一种榜样,有着警示作用、鞭策作用,警示统治者要用人识人,要执政清明,要向梁山社会一样,构建一个有正义、有是非、上忠君、下爱民、中间有情有义这样的一个社会。


这是古人的一种理解。


倒计时3天 | 解决“四大名著”读写难题 从“水浒”讲起


那么还有一批人,以金圣叹为代表的,他们认为《水浒传》的主题根本就不是忠义,而是在批判这些梁山好汉,他们是盗贼呀


金圣叹说,如果施耐庵讲的《水浒传》是忠义的话,那么无恶不归朝廷,无美不归绿林。所有的坏事,那都变成了朝廷了;所有的好处全都归绿林所有了。


如果已经做了盗贼的人,他读了《水浒传》,就会为自己做盗贼的身份而自豪;没有做盗贼的人,读了《水浒传》,就会羡慕梁山好汉,自己也想做盗贼。


所以《水浒传》这本书,它一定是表达对这些盗贼的批判,而不是颂扬。虽然他们身上有可取之处,但他们反叛本身就是罪不容诛的。


因此,这个金圣叹在解读《水浒传》时,特别强调:


王土之滨则有水,又在水外则曰浒,远之也。远之者,天下之凶物,天下之所共击也;天下之恶物,天下之所共弃也。”


所以,金圣叹从他这种维护封建王朝统治的忠君思想出发,在续写这个《水浒传》最后一回的时候,就有了一个“卢俊义惊恶梦”。


在梦中,他就梦到自己和其他梁山好汉,一百零八人,被嵇叔夜在梦中斩首了,醒来以后,只看见恍恍惚惚有四个大字,上书“天下太平”。


这是金圣叹的理解,主要是为了维护统治者的根本利益,他怕老百姓造反。


倒计时3天 | 解决“四大名著”读写难题 从“水浒”讲起


2、政治视角:


站在当代人的政治视角,对《水浒传》主题的理解又发生了变化。


比如我们熟悉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他说《水浒传》这本书写得好。


好在哪呢?好就好在他投降了,受了招安,它揭示出了农民起义的两种结局:要么被封建统治者所绞杀;要么自己接受了封建统治者的招安,助纣为虐。


要想改变这两种悲剧性的出路,只有一种方法,那就是彻底推翻封建统治,改朝换代,改天换日


毛主席还说,李逵、鲁智深、武松和阮氏兄弟好,斗争性强,反抗性强,可以入党;宋江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只反贪官,不反天子,不好,是投降派,应该斗争到底才对啊。


所以基于毛主席的这样一个论断,长期以来,我们把《水浒传》看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小说,通过农民起义来表彰这些梁山好汉们斗争的这种进步性,来否定宋江作为投降派的这种妥协性,来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


也就是站在这种立场上,《水浒传》变成了我们当代政治革命的一种教材。


从正面来讲,它是一个提倡革命的教材,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从反面来讲,它又是一个揭示投降无效、反对走投降派路线的一个教材,号召人们斗争到底。这是政治方面的解读。


3、文化视角:


也有一些人从文化视角对《水浒传》做了解读。比如说鲁迅先生,他认为梁山好汉,他们的旗帜是“替天行道”,反的是奸臣,不反天子,打劫的是平民,不是将相。李逵劫法场,抡起板斧就排头砍过去,他砍的是看客。


所以一部《水浒传》,道理说得很明白,因为不反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了招安,替国家去打别的强盗了,去当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所以最终还是成了奴才。


鲁迅实际上是从中国国民性的视角,揭示了在封建社会下,像宋江等一批人,他们在面对封建统治阶级的时候,身上所具有的这种奴性,也叫奴隶性


这也是一种思路。


倒计时3天 | 解决“四大名著”读写难题 从“水浒”讲起


4、纯文学视角:


还有一些从纯文学的视角,来对《水浒传》进行解读。


我看过很多文献都认为,《水浒传》其实是一本武侠小说,讲的是武侠精神,没有那么复杂的什么政治因素、文化因素。


持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金庸先生,因为金庸本身就是写武侠,他希望把武侠小说的历史溯源得越早越好,从唐传奇,再往前走,魏晋小说,再加上元明时期的《水浒传》,武侠小说就找到了它的谱系,找到了它的传统。


倒计时3天 | 解决“四大名著”读写难题 从“水浒”讲起


金庸先生说,《水浒传》是一部很成功地描写江湖豪杰的武侠作品


金庸先生说这个话对不对呢?是对的。


我们看前七十回,最精彩的章回和段落,其实都是写这些人行侠仗义、行走江湖,他们的武侠行为。


倒计时3天 | 解决“四大名著”读写难题 从“水浒”讲起


所谓的“”,就是江湖之武,指的是这种个人英雄主义的单打独斗,跟《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笑傲江湖》这些大家熟悉的金庸作品是相似的。


所谓的“”,就是要有侠义精神,要能急人之难,要能打抱不平。路见不平一生吼,该出手时就出手。我们在武松,在鲁达身上,我们都能看到这样的一种特点。


以上就是我给大家讲的第三个问题,实际上我们探讨了历朝历代的人都是怎么看待《水浒传》的。


我们不能说谁的一定对,或者谁的一定错,但是我们有必要了解,曾经有这样一些人,他们站在这样的视角,对《水浒传》它的主题思想做了这样的解读。


04

我如何看待《水浒传》?


第四个要分享的问题是,我——也就是李老师,我是怎么看待《水浒传》的主题的。


我认为要了解《水浒传》的主题,应该采取一种历史分析法


《水浒传》这本书,它是写于元末明初,但它写的故事是北宋末年,徽、钦二帝的时候,主要是宋徽宗的时候


那么北宋末年的情况,跟这个元末明初的情况又有相类的地方。作者在元末明初写北宋的事情,不可避免的要在里面夹带一些他自己对历史问题的理解。


北宋末年,它到底有一种什么情况?这个话要从头讲起。


北宋这个朝代,从公元960年到公元1127年,享国167年。从宋太祖陈桥兵变,一直到靖康之耻被金国所灭,前后一共有“一祖八宗”。


这“一祖”是谁呢?就是宋太祖。这“八宗”,我们按照顺序来写,就是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和钦宗。那么“洪太尉误走妖魔”,就是从仁宗皇帝嘉祐三年,也就是公元1058年写起。


第一回,以高俅发迹为主要叙事单元,它的背景是哲宗皇帝传位给徽宗,也就是文章里边那个端王,时间是在公元1100年。


所以《水浒传》整个的这个故事,发生在宋徽宗年间,楔子里边或者说第一回里边,被放出来的那些天罡地煞,也就是所谓的妖魔,他们在徽宗年间都已经分别投胎,各自长大了。


徽宗年间的政治生态是一个什么情况?八个字就可以概括了,叫内忧外患,民不聊生


内忧,主要表现在奸臣当道、小人得志,不仅是买官卖官成风,造成冗员众多,财政负担极重,而且还经历了宋神宗变法失败以后苛政盛行这样的一种里外交困的状态。


有人说,徽宗年间,就是民疲、财匮、兵弱、士大夫无耻。内忧非常严重,整个王朝苟延残喘。


外患是什么?强敌环伺。哪些强敌呢?大辽、西夏、金国。宋朝不断地割让领土,纳币称臣。由于有内忧和外患,老百姓的负担非常重,各路起义蜂起。其中最强的起义者就是宋江和方腊。


这就是宋徽宗期间,它的一种基本的政治生态,国家处在一个崩溃灭亡的边缘


那么宋徽宗这些统治者,他是如何应对这样的一种国家的危难呢?对于内忧,他们视而不见,从来没有想过革除冗员、罢黜奸佞。


对于外患,就是得过且过,纳币称臣,忍一天算一天。对于老百姓的民变,是听之任之,实在闹得太大了,索性干吗呢?官府就把这些强盗招安,就算了。


所以我们说,以宋徽宗为首的统治者,他对当时的这种国家危亡的状态,态度非常佛系


我们看《水浒传》能反映出来这种佛系的态度。比如“智取生辰纲”,你会发现,各级衙门兴师动众,去逮捕这些取了生辰纲的强盗。等到发现他们已经上了梁山,派何涛去打,失败了以后,就没有下文了,就不打了。


至于像“大闹清风寨”这种事情,因为它没有涉及到这些最高统治者的根本利益,所以无人过问,就听之任之了。


这种佛系的态度,很有意思,它在一方面确实看出了统治者对于朝政的漠不关心或者束手无策,另一方面,它也给北宋末年的农民起义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


倒计时3天 | 解决“四大名著”读写难题 从“水浒”讲起


在《水浒传》里我们看到,暗流涌动,农民起义非常多。一方面是星罗棋布的绿林山寨,《水浒传》第一回就有造反的人出现了,比如说一出场,神机军师朱武、跳涧虎陈达、白花蛇杨春,在少华山上,就已经聚匪为寇,到处作乱了。朝廷就任由他作乱,没有人去主动地去讨伐他们。


好像人得病一样,人得病以后,等你查出症状的时候,就已经病得不轻了。


所以我们看,《水浒传》一开场,这种病症就显出来了。整个读完你会发现,少华山、桃花山、清风山、二龙山、芒砀山、梁山、揭阳岭、浔阳江、十字坡,到处都是强盗,真正地看到北宋时候那种政治环境,它非常有利于生产强盗。


第二,就是出现了大批合法的团练武装。你说他们不是强盗吧,性质上有很相似的地方,像祝家庄、扈家庄、李家庄、曾头市这些地方,本身不是官军,是由有钱有势的地主豪强,他们自行组织团练,人吃马喂,自负盈亏。


官方给他合法的身份,关键时候,他可以替官方打强盗。他们就称霸一方,日益发展壮大。但是他们不是正式的官军力量,在合适的时机里,很可能走向反政府的强盗路线。


倒计时3天 | 解决“四大名著”读写难题 从“水浒”讲起


第三,就是出现了一大批蠢蠢欲动的江湖大佬


大家都看到了这个朝代要完了,政府也很佛系,不太管,听之任之,所以像小旋风柴进这些人,门招天下客,像晁盖这些人,生辰纲要出来,大家都跑到晁盖那儿,给晁盖通风报信,说你领着我们去干一票,把生辰纲劫了。


像山东“呼保义”宋江,“及时雨”宋公明,他什么身份呢?是区区一个押司,县级的一个官员,只是一个小吏。


宋江行走江湖的时候,大家见到他都叩拜。这说明什么?这些人已经暗中结成了一种势力。江湖这个东西,你看不见,但它不是没有,它真实地存在于我们社会生活之中。


这种江湖势力,黑恶势力,当然这个黑恶是对朝廷来讲,它已经形成了一种风气。


第四个表现,就是在《水浒传》里,到处都有浪迹四方的社会流民


这些社会流民,是社会的不安定因素,有朝一日,山寨招人了,团练招人了,江湖大佬要起事造反了,这些流民都可以过来,来做他们的小弟,做帮凶。


这里边很多人,他没有一个固定职业,像“打虎将”李忠,难道他的职业是打虎吗?哪有那么多老虎给他打,他那个水平也打不了老虎,在江湖上流落,卖狗皮膏药。


比如说李逵,例如说时迁、石勇、段景住,这还是有名有姓的,没名没姓的人就更多了,没有稳定安生的职业。


在北宋特定的历史条件下,

在宋徽宗这个时代,它就孕育出了这样一种很奇特的社会现象,内忧外患,绿林好汉,强盗林立这么一种状态


《水浒传》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风貌。


倒计时3天 | 解决“四大名著”读写难题 从“水浒”讲起


如果我们再进一步说,这些起义者他们为什么要起义,他们动机何在。


可以发现,这些起义者,他可以分为两派。我给他们起个名字,一派叫“现在派”,一派叫“将来派”。


“现在派”,想法比较单纯,像李逵,像阮小七,他们就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落得这辈子快活,哪天死了哪天算。所以他是当下即是,享受当下的这么一派。起义造反无非是过快活日子,没什么其他追求。


“将来派”,它是指宋江这一派人,他们是有其他的追求。这种追求,不是说大碗吃酒、大块吃肉就能解决的,他们希望有朝一日,在边庭上一刀一枪,博它个封妻荫子。


所以“将来派”一定是主张招安的,“现在派”就不愿意受它那个鸟气,不想招安。


我们看,梁山好汉这个群体组织里边,大家的目的本身并不都一样。


如果把他跟历史上那些所谓的农民起义,陈涉为代表的农民起义相比较,他们的共同点都有取功名、图快活的意思


陈胜、吴广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你们能当王侯将相,老子为什么不能当,是吧,反正都是死,反了算了。这有他们共同点在里边。


倒计时3天 | 解决“四大名著”读写难题 从“水浒”讲起


不同点,陈涉起义,他是在秦暴政之下跟朝廷的决裂,他是没有留后路的


他上来就说一个问题,“举大计亦死,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所以他们也没想过投降,朝廷也不给他投降的可能性。


宋江这些人,他们是留了后路的,他们始终在暗中向这个朝廷,保持一个和谈的可能性,表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他们没有僭越称王。你看陈胜起义不久就称王了,最后失败了。只要你不称王,不组织政权,不组织有系统组织的军队,你做得再大,没关系。


所以我们看七十回,梁山好汉排座次,天魁星呼保义宋江,那呼保义是个什么东西?天魁星什么东西?你要说梁山王宋江,你看朝廷打不打你。所以他不称王。


第二,不占城。打完抢完,回来就回来,他不占城。你要如果占城的话,你看朝廷打不打你。


第三,不往死里打。比如“赚金铃吊挂”,能留一点就留一点。


第四个表现,就是他招降了大批朝廷的武将,而且像大臣,比如说高俅这种人,还向他们表功。


第五,就是寻找门路,进言天子,希望能得到天子的赏识


所以我们看,这个起义,说白了,它是一种手段。鲁迅先生说,“若要官,杀人放火受招安”,这是当时百姓提取的朝政精华。


在梁山好汉里,“将来派”的这批人,他比“现在派”这批人就占了上风。梁山好汉他所做的事情,其实就是“若要官,杀人放火受招安”。


倒计时3天 | 解决“四大名著”读写难题 从“水浒”讲起


所以《水浒传》的主人公,你说他是农民起义,我不同意


为什么?因为他没有农民起义的那个魄力和觉悟


你说他是表示什么忠义思想,是忠义的化身,我也不同意,因为梁山好汉他没有儒家里边所谓的忠义道德观念,你要真忠心于国家,就不应该造反哪!


但是,梁山好汉又不是一群滥杀无辜、无法无天的暴徒。你说他们是坏人吗?不完全是,他们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同情,有很多地方又值得我们鼓掌、喝彩。


所以我的意见就是,梁山故事,既不是写忠义的,也不是写农民起义的,更不是写阶级斗争的

,它在客观上从某些方面,表现出了这些方面的内容,但这并不是它的主要目的。


如果抛开这些,我们看到的是什么?我们看到的是一群特殊的人。


这些人联合起来,他们采取了一种联合的方式,来为自己的生存来进行斗争,为自己的未来做交易。


这是我对《水浒传》这个主题的一种理解。


有一位美国心理学家,叫库尔特·勒温,这位勒温先生呢,他提出了一个概念,叫“边缘人”。


什么叫“边缘人”?就是他们这些人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和生活行为方式,跟当时的社会形态格格不入。一旦有某种因素激发出来他们的意志,他们就会一跃而出,获得人们刮目相看。


所以“边缘人”,他有一个特质,就是一方面他的金钱、社会地位非常卑微,一方面性格里又存在着桀骜不驯的东西,他不愿意屈尊以降,跟正面社会是不一致的。


我们可以借用这个概念来理解《水浒传》,我认为就是,“边缘人”融入社会秩序的一种尝试


这种尝试就在于,当时的社会没有给梁山好汉们一个合理的社会理性,让他们获得他们应该得到的东西。


而这些人,他们又有一个自我的价值判断,我不应该如此地草草一生。那么当他们晋升之路受阻,甚至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时,他们就要破坏这个正常的社会,重建一个自己理想的社会。


你看,梁山好汉,第七十回,写梁山排座次,这就是他们重建的理想社会。


他们重建这个理想社会的根本目的,并不是为了推翻现行的常态社会,而是接受常态社会的收编,以此作为接受收编的筹码,以此作为一种理由、一种姿态,能够融入到常态社会中来


上梁山,无非是想做常态社会中获得正常价值的人而不可得,下梁山,无非是暂时做稳了常态社会中的人。


所以我认为,梁山好汉他们应该是一种社会上的边缘群体、边缘人物


作者为何这样写梁山,他也是有自己的表达。我们后人可以做出很多解读,不管是金庸先生的解读也好,我的解读也好,都是各自的一种看法。


倒计时3天 | 解决“四大名著”读写难题 从“水浒”讲起


如果我们说施耐庵为什么要这样写的话,我想这个问题反而就简单了。有人说,施耐庵一方面歌颂水浒英雄,一方面痛击宋朝的腐朽,其实是为了抒发心中的愤懑。


那么作者为什么会愤懑?主要还是对朝政不满。因为他是一个封建时代的作家,所以他在大的路线方针上,他跟北宋统治者,或者跟所谓的封建统治者们,是合流的,他们是一起的。


即使这种合流让梁山好汉最后投降了,产生了一个风流云散的悲剧结果,他也在所不惜。这就是作者的一种思想局限性


我也很想听一听,同学们认为这个梁山好汉的主题,它到底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写《水浒传》这本书。


05

怎样读《水浒传》?


第五个问题,就是《水浒传》这本书怎么读。它的大主题是什么,可以成一家之言,大家可以探讨。


在具体读书的时候,我们不光是要探求主题,我们还要对每个人物形象做分析,我们还要对它的表现手法来进行赏析,这才是我们语文学习的目的


茅盾先生曾经认为,《水浒传》这本书,它特别适合我们的中学生学习,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红楼梦》对于中学生的适应性。


我给大家讲这个课程,是为了让大家能够全面地了解《水浒传》,我把它分成“主题篇”、“人物篇”和“鉴赏篇”,一共讲30节课。


我建议大家,先听“主题篇”,然后可以根据“人物篇”里边我讲的每一个人物,拿起《水浒传》这本书,阅读《水浒传》的本传


讲到武松,你就读一读关于武松的,讲到宋江,你读一读关于宋江的。


一边听我分析这个人物,一边去读这个原文,而且边阅读、边思考,把你的这种感想、发现记录下来


整本书,我们也要求大家去完成一篇读书报告


每一课,我们会安排一期思辨读写


大家一边听课,一边自己读书,把这个《水浒传》这本书扎扎实实地学到自己身上来。


这就是我们这个课程一个总的目标。


好,这一讲就到这里。再见!


博雅大语文

“四大名著”思辨读写课


水浒篇


跟随全国语文名师

深入经典作品的思辨研读和写作

一站式解决中小学《水浒传》读写难题

满足升学、认知和审美多重需求

倒计时3天 | 解决“四大名著”读写难题 从“水浒”讲起

主讲 李煜晖

执教北师大二附中实验班16年

北京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硕士、教育学博士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国家语文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核心成员

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标》修订课题组成员

全国整本书语文阅读名家


31讲音频课

31道思辨读写题

31套文史常识题

1讲单本音频导读

1份读书报告

1场总结直播课

一对一点评


适合年龄:10岁以上(四年级-初三)

课程时间:2020316日起

每周一到周五更新

原价¥329 限时价¥299


点击扫码 立即收听

倒计时3天 | 解决“四大名著”读写难题 从“水浒”讲起

倒计时3天 | 解决“四大名著”读写难题 从“水浒”讲起

倒计时3天 | 解决“四大名著”读写难题 从“水浒”讲起

倒计时3天 | 解决“四大名著”读写难题 从“水浒”讲起

倒计时3天 | 解决“四大名著”读写难题 从“水浒”讲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