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與大”為題的議論文有哪些素材?

範柯左


以“大與小”,來說大小是互相對立聯繫的。大與小是相對而言的、沒有小也就無所謂大了。大與小各有所大,也有短處。在這種情況下,大比小好;換一種情況,也許小比大好。比方說,大船能坑擊風浪,能飄洋過海,就宜坐大船;然而,而“小船好掉頭”,在小河裡航行,卻宜乘小船。萬物當大則大,當小則小,這就如現在的工商企業,應該經營多大的工廠商店,自己心裡有數;企圖發展膨脹得太多太大太快,一旦失去了基礎,傾家蕩產,關門倒閉,也是彈指之間的事。小本經營,以時間來換取成就,也不一定就沒有成功的希望。“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堅持做好一每件小事,卻是為完成大事做好準備,同時也一點一滴地鍛練著毅力,積累著自信。人人知此理,人人知此行,一日日,一件件,就會凝聚成一番大事業。

在作戰中,有所謂“積小勝為大勝”;在生活中,有所謂“積少成多”;在學習中,把一點一滴的知識彙集起來成為愽大精深的學問。所有這些充滿哲理的經驗之談告訴我們一個共同的道理:小是大的基礎,大由小的積成。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小善1件,也許不會立即增益與你的品格,但持之以恆,集腋成裘,對終生美德的鑄就會有強大的促進。小惡不斷、日積月累,終釀大禍。小洞不補,大洞吃苦。事物的變化,多由小到大,輕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千里之堤, 潰於蟻穴;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只看所有的貪官的墮落,有幾個是一步跨入深淵的?十之八九都是經過從生活的不檢點到奢侈糜爛,枉法貪贓的演變。大凡有成就者,無不注意小節修養,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


無用20


“小與大”為題的議論文可寫之處非常多,如果要選素材,首先要確定論點。

細節決定成敗

生活中,人們總是關注大的部分,往往忽略的小的細節,殊不知,細節最終決定了成敗。


選材方面,“千里之堤,潰於蟻穴”“失之毫釐,謬以千里”這些俗語都可以引用。

同時,大興安嶺的山火往往都是由一個小小的菸頭引起的。

另外,和《中國機長》情節相似的一起事故,一駕英國航空航班飛到半空中風擋脫落,機長被吸出窗外,憑藉著副機長高超的駕駛技術,挽救了所有人的生命。而之後的事故調查表明,造成整個事故的原因是固定玻璃的一根螺絲規格不對,而也沒有人去換。

同樣,著名的“幽靈航班”也是因為機師的疏忽,忘記開啟自動加壓,導致客艙內氧氣不夠,最終釀成慘禍。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只要體現細節的重要性即可。

做事要顧全大局

生活中會面臨很多選擇,有時,不能只顧眼前的情況,要顧全大局,才能有長久的發展。

抗日戰爭時期,太原會戰中,八路軍主動聯合國民黨和晉綏軍共同抗日,而原本雙方是有過矛盾、打過仗的,為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把民族利益放在了首位,顧全了抗日大局。

另外,藺相如為了顧全大局不和廉頗正面衝突,同樣適用於這個論點。

學會權衡生活中的大事和小事

生活中,很多事情要做一個平衡,而我們在慢慢成長中也要學會取捨。

例如,在不同階段,我們要學會平衡玩與學的關係。

另外,“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故事也可以用作素材。

綜上,“小與大”可選的立意非常多,找到適合立意的素材才是最好的


教書匠木石


1、小家與國家

2、個人與全人類

3、水滴與大海

4、鵝卵石與喜瑪拉雅

5、燭火與太陽

……

手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