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被人罵“去演戲就等於找死”如今卻成《紅海行動》男一號

豆瓣8.5,好於97%

動作片,90%的劇情片。

當年被人罵“去演戲就等於找死”如今卻成《紅海行動》男一號

這部最佳,比《戰狼2》燃一萬倍,一躍成為國內最棒軍事片。

有人看見了狙擊手黃景瑜,有人看見了爆破手杜江,而我看見了隊長張譯

寫作、寫音樂、畫畫,都需要定調。這個調子,可能是一種色彩基調,一種氣氛,也有可能是說話的語調,敘述的方式。

卡森·麥卡勒斯寫:「鎮上有兩個啞巴,他們總是在一起」,是一種定調。

迪倫馬特寫:「貝爾拉赫用左手小心地壓住胃部,右手把香菸按入路茲放在他面前的菸灰缸裡」,是一種定調。

安妮·普魯寫:「站立此處,雙手抱胸。雲影如投影般在暗黃岩石堆上奔馳」,也是定調。

調子定得好,才能寫下去。

電影也需要定調。畫面,音樂,旁白,尤其演員,都是定調的手段。

《紅海行動》也是這樣,這部電影,用昂貴的軍事裝備定調,用北非的蒼黃定調,也用演員定調,張譯就是那個主要負責定調的人,儘管他沒幾句臺詞,大多數時候看不清臉,還在拍攝中摔斷了一條腿。

當年被人罵“去演戲就等於找死”如今卻成《紅海行動》男一號

「蛟龍小隊」隊長楊銳

《紅海行動》極盡張揚,卻又極度剋制。

一方面,它雄心勃勃、大開大合、天崩地裂,另一方面,它不動聲色,抑制任何抒情企圖,多線索多人物齊頭並進,每個人沒有前史也沒有脫離主要故事的個人故事,他們就是故事中人,沒有額外的戲份,悶頭打仗似乎僅僅是在做一份危險的工作。它剋制。

當年被人罵“去演戲就等於找死”如今卻成《紅海行動》男一號

它的子彈有出處,坦克有路徑,武器不脫離當下實際,天塌地陷符合物理原理,人的肉體受到傷害會有後果,不給主角光環,不給英雄主義賦予浪漫主義色彩。它真實。

當年被人罵“去演戲就等於找死”如今卻成《紅海行動》男一號

就連音樂,也時時存在卻沒有存在感。

既不是大型管絃樂隊的興致勃勃,也不是漢斯·季默那種用噪音(音樂範疇裡的噪音)對觀眾發起的心理和生理戰爭,它平淡卻飽滿,既符合人們對這類電影音樂的期待,又偶有不起眼的神來之筆。

例如石頭去世的時候,就用了一點隱隱的鼓聲,像一點點來自遠處的雷聲,配合佟莉由驚悸變為暗淡的眼神,是所謂於無聲處聽驚雷。


當年被人罵“去演戲就等於找死”如今卻成《紅海行動》男一號

「蛟龍小隊」機槍手佟莉和石頭

尤其是不給演員額外故事這一點,的確是最見功力的。對人物前史和個人故事的過分熱愛,是當下很多電影寫作的隱疾。

《紅海行動》裡,涉及人物前史的部分,只有兩處半。

一處是海清扮演的夏楠,對楊銳訴說丈夫和孩子的死亡,這幾句話說明了她的動機,增強了觀眾的感情投入。另一處,是石頭向戰友解釋自己為什麼喜歡吃糖。

還有半處,是在顧順出場的同時,用幾句話介紹他的來歷,給了他一點傳奇性。

當年被人罵“去演戲就等於找死”如今卻成《紅海行動》男一號

「蛟龍小隊」狙擊手顧順

除此之外,所有人物的性格和成長,都是在這個故事裡就地解決的。

他們的性格,他們的過往,他們的來歷,他們的成長,就在他們的眼神、語氣、戰術、對待戰友對待武器的方式裡,顧順的傲氣,李懂從不自信到半信半疑的自信,夏楠的執著,都是通過故事、通過細節灌注進去的。

他們站在那裡,所有的信息撲面而來,不需要更多的箋註。


當年被人罵“去演戲就等於找死”如今卻成《紅海行動》男一號

這就高度依賴演員的特性,他們得是那種「一看就是這種人」的人,他們也得能高效利用信息,在分配到自己的三言兩語,三招兩式裡,迅速建立起自己性格的小宇宙,迅速餵養起觀眾對自己性格的信任,所以,當他們受傷或者犧牲的時候,觀眾才會有切齒之痛。

但當顧順成功地表現出了傲氣,李懂順利地給出了學習自信的過程,夏楠成功地建立起了執著的印象。

這個故事裡,屬於人物的部分,還不算真正完成,所有的人物,還需要一箇中軸,一個調性。


當年被人罵“去演戲就等於找死”如今卻成《紅海行動》男一號

記者夏楠

特性,其實也是一種偏離,或正或負,都是偏離。而一個故事,一個以群像群戲為主的故事,還需要一個人去擔任中軸,擔任基調,作為其他人的托盤,作為他們性格的參照。

他也要有傲氣,來參照出顧順的傲氣到了什麼程度。他要有自信或者不自信,而且是已經塵埃落定的自信不自信,襯托出李懂的懸而未決狀態。他也要有執著,跟夏楠的執著相輔相成,才能讓夏楠的執著不顯得瘋狂。

在《紅海行動》裡,主要擔任這個角色的人就是張譯。


當年被人罵“去演戲就等於找死”如今卻成《紅海行動》男一號

「蛟龍小隊」隊長楊銳

演員應該像紙,負責被染色,被寫上字,被觀看,被使用,被拍攝,類似於日語裡的「被寫體」。

但不是所有的演員,都能順利成為這張紙,有的人是塑料紙,無法染色,有的個人特色過於強烈,過於醒目,即便被染上了顏色,他的個人特質還是會慢慢滲出來,慢慢覆蓋掉染上的顏色。

張譯不是。張譯是灰色的紙,有肌裡,有紋路,附著力強,滲透力強,和各種顏色都搭調,只不過讓和他融合的那種顏色,有一點點灰,那一點點灰,就是他願意拿出來的最強的slogan了。


當年被人罵“去演戲就等於找死”如今卻成《紅海行動》男一號

張譯飾演楊銳

他最強烈的個人特色,就是他看起來沒有個人特色,或者說,敢於放棄個人特色,而放棄個人特色,是一項天賦的本領。


當年被人罵“去演戲就等於找死”如今卻成《紅海行動》男一號

他也不和觀眾角力,更像是交流,傾訴,甚至試探。他甚至不和自己角力,隨時敢於放棄自己的特色,自己的傾訴欲,去烘托別人,抬舉別人,成為一部戲裡的定調者,成為別人角色的參照物。

演員很難具有「空性」,而他是有「空性」的演員。

這種表演,這種存在,不醒目,沒有自我推廣的成分,因此特別需要人們有發現鑑別的能力。

就像,不打擾別人的美德,被人們發現的可能,往往落後於打擾人的惡德。

當年被人罵“去演戲就等於找死”如今卻成《紅海行動》男一號

童年時期的張譯,是個靦腆的孩子,母親心臟不好,聽不得噪雜的聲音。

他最喜歡一個人坐在地板上玩玩具,靦腆內斂的性格自小時就養成。

當年被人罵“去演戲就等於找死”如今卻成《紅海行動》男一號

繼承了父親的好嗓子,當音樂老師的父親一直希望兒子能從事藝術行業。

但當時的張譯,一心想當播音員。

當年被人罵“去演戲就等於找死”如今卻成《紅海行動》男一號

張譯一直覺得自己命裡帶衰,上過的小學初中被拆的渣都不剩,也不能碰別人的車,否則準出問題。
高二嘗試考北京廣播學院,專業第一,高三再考,依舊是第一。

當年被人罵“去演戲就等於找死”如今卻成《紅海行動》男一號

但衰字當頭,專業第一,文化課也不差,遺憾哈爾濱只有兩個名額,張譯輸給了加分政策。

高考落榜,學了話劇,接著進入北京話劇院,穿上了軍裝。


當年被人罵“去演戲就等於找死”如今卻成《紅海行動》男一號

在部隊的十年,張譯並沒有上臺表演的機會,因為字寫得好,他負責會議記錄,後來開始寫劇本。

心有表演夢,單位卻不讓自己上臺:你演戲就等於是去找死

張譯的形象的確不能加分,眼睛不大,鼻樑不挺,個子不高。


當年被人罵“去演戲就等於找死”如今卻成《紅海行動》男一號

為了能演上戲,他不停的跑劇組,平均一天跑兩個,整天累的像條死狗,就是想證明自己是個演員。

2004年,他拿到了《民工》的角色,雖沒有被人知道,但卻開啟了自己的演員路。

2006年,他結束了自己的十年軍旅生涯,他銘記導演胡玫的那句話:你記著,男演員28歲再不出來,您就洗洗睡吧

2006年,他28歲。


當年被人罵“去演戲就等於找死”如今卻成《紅海行動》男一號

同年,康洪雷看見了他在《民工》中的表現,在毛遂自薦寫了三千字的自薦信後,有了他的史今一角。

從初入話劇團到第一次拍電視劇,張譯花了整整十年,28歲的他終於出頭了。

當年被人罵“去演戲就等於找死”如今卻成《紅海行動》男一號

在陸續出演一些軍人形象後,張譯開始轉型。

但轉型並不是那麼簡單,本身出道就晚,著急不是說說而已。

最難熬的時期,他索性把自己關在家裡伺候他的七位貓主子。

當年被人罵“去演戲就等於找死”如今卻成《紅海行動》男一號

在貓的身上,他學會了真誠自然,靜待時機。

當年被人罵“去演戲就等於找死”如今卻成《紅海行動》男一號

2012年,終於涉足都市情感劇。

《北京愛情故事》的事兒逼石小猛,《抹布女也有春天》的文藝青年吳桐,《辣媽正傳》的受氣包丈夫元寶。

當年被人罵“去演戲就等於找死”如今卻成《紅海行動》男一號

轉型成功,張譯開始努力向大銀幕發展。

《親愛的》助他奪得金雞獎最佳男配,《追兇者也》搶盡風頭。


當年被人罵“去演戲就等於找死”如今卻成《紅海行動》男一號

《我不是潘金蓮》的賈聰明,面對上級搔頭撓手,唯唯諾諾,耍了點小聰明掩飾不住嘴角小得意的笑,他表演惟妙惟肖。

當年被人罵“去演戲就等於找死”如今卻成《紅海行動》男一號

2017年,他憑藉《雞毛飛上天》奪得白玉蘭最佳男主。

為了演好陳江河的“消瘦感”,本就不胖的他開始減肥,能不吃飯就不吃飯。

一個東北漢子,操著一口流利的義烏話,讓不少觀眾懷疑他的家鄉。

當年被人罵“去演戲就等於找死”如今卻成《紅海行動》男一號

劇中有一場戲,講述時隔八年,苦苦尋找玉珠的陳江河意外在火車上看到對方,激動的甚至有些失語。

這場經典的橋段也被網友評為:可以寫進教科書般的表演

當年被人罵“去演戲就等於找死”如今卻成《紅海行動》男一號

最新的《紅海行動》,雖然又迴歸了軍旅題材,但已與當年有太多不同。

當年被人罵“去演戲就等於找死”如今卻成《紅海行動》男一號

在拍攝時,張譯腳踝骨折,雖然他一再堅持,但導演依然選擇了暫停拍攝。

我不希望兄弟們的付出,被我一個人耽誤,我不希望上千人的團隊工作,被我拖後進度。

比起傷痛,他更多的是自責。

當年被人罵“去演戲就等於找死”如今卻成《紅海行動》男一號

他心裡裝的更多的是戲,是對角色的詮釋。

在他心裡自己的小,角色是大。

當年被人罵“去演戲就等於找死”如今卻成《紅海行動》男一號

低調認真,出道十二年,沒有緋聞。

和出名相比,演技被認可才是我更在意的事情。

張譯這樣說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