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冷清,是為了明天的繁華,攝影師記錄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安徽

今日冷清,是為了明天的繁華,攝影師記錄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安徽

2020年3月8日,安徽迎來令人激動的時刻,當日隨著最後三名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安徽境內醫院患者實現清零。從2020年1月開始,一場疫情不期而至,將我們的日常生活徹底打亂,至今,全球確診新冠肺炎病例已經超過10萬,作為一個攝影師,自然不能錯過這個重大事件。從1月下旬開始,安徽獨立攝影師吳芳也開始關注此次疫情。《鋼鐵之牆》——2月13日,中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南區,援鄂醫療隊出發儀式上,137名醫護人員站成人牆。

今日冷清,是為了明天的繁華,攝影師記錄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安徽

《雪天堅守》——1月26日,大雪紛飛,位於大別山區的安徽省霍山縣境內國道上,工作人員在對進入境內的車輛司乘人員測量體溫。

今日冷清,是為了明天的繁華,攝影師記錄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安徽

《無一疏漏》——1月26日,位於大別山區的安徽省霍山縣高速出口,所有車輛接受體溫檢測。


今日冷清,是為了明天的繁華,攝影師記錄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安徽

《寶貝不怕,不打針》——1月26日,安徽六潛高速霍山出口,一位母親在接受體溫檢測,她的孩子看到工作人員後嚇得哭了起來,媽媽則安慰他不要怕,不是打針。

今日冷清,是為了明天的繁華,攝影師記錄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安徽

《寶貝和玩具》——1月27日,安徽省霍山縣一小區,一個2歲的孩子在家中戴著口罩,不願取下來,身邊的小雞卡通玩具也被她戴上口罩。疫情之下,男女老少戴口罩成為人們的共識。

今日冷清,是為了明天的繁華,攝影師記錄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安徽

《鄉村勸返點》——1月29日,安徽省六安市霍山縣農村,一個老人在入村的路口設立的檢查點執勤,阻止外來車輛進村。


今日冷清,是為了明天的繁華,攝影師記錄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安徽

《非常時期的護工》——1月31日,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一名護工奮力推著兩名患者去檢查。特殊時期,醫院的護工依然在忙碌。


今日冷清,是為了明天的繁華,攝影師記錄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安徽

《高速口守候》——1月31日,安徽合肥繞城高速出口設置疫情檢測點,兩名工作人員穿著防護服等待入境車輛。當天,為了阻止疫情蔓延,安徽境內31條高速70多個入口臨時關閉。


今日冷清,是為了明天的繁華,攝影師記錄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安徽

《出站口》

——1月31日,安徽合肥火車站,工作人員對旅客檢測體溫。


今日冷清,是為了明天的繁華,攝影師記錄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安徽

《列車員》——2月9日,安徽合肥火車站站臺,一名列車員在等候旅客上車。受疫情影響,合肥火車站旅客和往年同期相比,下降90%以上。


今日冷清,是為了明天的繁華,攝影師記錄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安徽

《井然有序》——1月31日,安徽合肥火車站出口,所有乘客排隊接受體溫檢測。


今日冷清,是為了明天的繁華,攝影師記錄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安徽

《街頭直播》——2月1日,安徽合肥蕪湖路上,一小夥用兩部手機在直播。疫情事情,很多自媒體也緊抓熱點,成為疫情防控傳播一個重要生力軍。


今日冷清,是為了明天的繁華,攝影師記錄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安徽

《嚴防死守》——2月2日,安徽合肥探礦廠小區,因為發現確診病例,整個小區被執行全封閉管理,小區居民不能外出。


今日冷清,是為了明天的繁華,攝影師記錄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安徽

《老實在家防感染,親朋來了往外趕》——2月2日,安徽合肥探礦廠小區在發現確診病例後,拉起了條幅。上面赫然寫著“此小區已有確診病例,所有居民嚴禁出入”字樣,防控形勢一目瞭然。


今日冷清,是為了明天的繁華,攝影師記錄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安徽

《歸途》——1月31日,安徽合肥高鐵南站,一個乘客前往候車大廳,當日整個高鐵站客流稀少。


今日冷清,是為了明天的繁華,攝影師記錄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安徽

《情侶》——2月3日,安徽合肥固鎮路某超市,一對年輕人在採購。2月6日,合肥發佈最嚴格的管控措施,一戶居民每兩天派一人外出採購,涉及群眾生活的超市、藥店等繼續營業。


今日冷清,是為了明天的繁華,攝影師記錄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安徽

《非常時期的門診》

——2月4日,安徽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門診,一個老人帶著孩子候診,整個候診大廳裡也是空蕩蕩的。疫情期間,為了防止人員聚集和交叉感染,合肥各大醫院都開通了網上門診。


今日冷清,是為了明天的繁華,攝影師記錄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安徽

《昔日腸梗阻,今日空蕩蕩》——2月6日,安徽合肥北一環雙向車道空蕩蕩的。一環路是合肥最擁堵的路段,但在此次疫情期間車流稀少,十分空曠。


今日冷清,是為了明天的繁華,攝影師記錄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安徽

《車站一角》——2月6日,安徽合肥火車站廣場,一對外出的年輕人。時值春運時期的合肥火車站,因為這場疫情顯得十分冷清。


今日冷清,是為了明天的繁華,攝影師記錄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安徽

《地下世界的防守》——2月6日,安徽合肥地鐵1號線合肥火車站,穿著防護服的工作人員在集合換班。疫情期間,合肥地鐵所有車站都設置了體溫監測點,並對運行時間進行調整,部分站點進行關閉。


今日冷清,是為了明天的繁華,攝影師記錄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安徽

《形單影孤》——2月18日,安徽合肥裕溪路高架上一輛轎車經過。疫情期間的管控,讓整個城市變得冷清起來,與往昔的喧鬧形成明顯的對比,彷彿置身另外一個世界。


今日冷清,是為了明天的繁華,攝影師記錄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安徽

《小區入口》——2月6日,安徽合肥四里河路龍王小區,由居民組織的志願者在防控疫情。龍王小區有3000多戶居民,是合肥廬陽區最大的移民小區,為了應對疫情,有關部門將部分通道封鎖,留下幾個出口,加強防控。


今日冷清,是為了明天的繁華,攝影師記錄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安徽

《售票廳》——2月9日,合肥火車站售票大廳,一男子前往改簽。春運期間,整個售票大廳空蕩蕩的,十分罕見。


今日冷清,是為了明天的繁華,攝影師記錄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安徽

《湖北加油》——2月9日,安徽合肥火車站站臺,兩名援鄂醫療隊隊員拖著碩大的行李箱,箱子裡的紙尿褲和自帶的方便麵格外讓人心疼。


今日冷清,是為了明天的繁華,攝影師記錄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安徽

《300人馳援武漢》——2月9日,安徽合肥火車站站臺,援鄂醫療隊隊員排隊登車前往武漢。當天,由300名醫護人員組成的第三批安徽支援湖北醫療隊出征,馳援武漢。


今日冷清,是為了明天的繁華,攝影師記錄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安徽

《送英雄》——2月9日,安徽合肥火車站站臺,兩名工作人員舉著牌子,送援鄂醫療隊登車。、


今日冷清,是為了明天的繁華,攝影師記錄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安徽

《1號站臺》——2月9日,安徽合肥火車站,一名旅客站在車門邊朝外張望。2020年,原本預計30億人次遷徙的春運,被一場疫情擊得支離破碎。


今日冷清,是為了明天的繁華,攝影師記錄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安徽

《送別》——2月9日,合肥火車站站臺,一群人在站臺上揮手送別援鄂醫療隊。


今日冷清,是為了明天的繁華,攝影師記錄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安徽

《 集中隔離點》——2月10日,位於合肥新站區的安徽中醫藥臨床研究中心附屬醫院,幾名醫護人員在穿防護服。當天,6名與確診病例有密切接觸者被送往該院接受集中隔離。


今日冷清,是為了明天的繁華,攝影師記錄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安徽

《非常時期的消防員》——2月10日,位於合肥新站區的安徽中醫藥臨床研究中心附屬醫院外,三名消防人員在對被確立新冠肺炎密切接觸者集中隔離點的醫院進行消防檢查,防患於未然。


今日冷清,是為了明天的繁華,攝影師記錄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安徽

《消毒》——2月10日,安徽中醫藥臨床研究中心附屬醫院6樓,一位醫生在對密切接觸者隔離病房進行消毒。


今日冷清,是為了明天的繁華,攝影師記錄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安徽

《轉移》——2月10日,安徽中醫藥臨床研究中心附屬醫院,一對夫妻抵達接受集中隔離觀察。


今日冷清,是為了明天的繁華,攝影師記錄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安徽

《與病毒打交道的人》——2月11日,安徽合肥高新區金域檢測中心內,工作人員正在消毒。疫情期間,這裡的工作人員每天要和數以千計的感染者、疑似感染者和密切接觸者的樣本打交道,相比醫護人員更加危險,他們同樣是“最美逆行者”。


今日冷清,是為了明天的繁華,攝影師記錄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安徽

《誤入警戒線》——2月11日,安徽合肥,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一名新冠肺炎患者家屬突然進入隔離警戒線,被工作人員及時阻擋、勸離。


今日冷清,是為了明天的繁華,攝影師記錄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安徽

《等你歸來》——2月13日,安徽合肥,安徽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大院內,137名援鄂醫療隊隊員乘坐大巴前往機場,大巴上的隊員和同事揮手告別。


今日冷清,是為了明天的繁華,攝影師記錄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安徽

《出征》——2月13日,安徽合肥,中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南區廣場,前往武漢馳援的137名醫療隊隊員參加出征儀式。


今日冷清,是為了明天的繁華,攝影師記錄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安徽

《淚別》——2月13日,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南區援鄂醫療隊出發儀式現場,醫療隊隊員李陽林和6歲女兒含淚告別。當日,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統一部署,安徽省組建274人的醫療隊馳援武漢,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派出137名醫護人員組成援鄂醫療隊,前往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腫瘤中心接管1個重症病區的患者救治工作,該院南區骨科護士李陽林便是其中之一。


今日冷清,是為了明天的繁華,攝影師記錄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安徽

《90後小夥甘當90戶保姆》——2月15日,安徽合肥新站區園上園小區公寓樓,90後小夥孫誠一人坐在大廳裡刷手機。2月5日,該小區一對母子被確診後,整棟樓被封閉,樓內90多戶居民生活成了問題,為此,孫誠擔起整棟樓的保姆,每天爬樓80餘趟,為居民送生活用品。(吳芳 文/圖)


攝影手記:

這是我第二次關注重大疫情,2003年SARS期間,我也曾經拍攝過當時的患者與社會狀況,2004年的時候,也跟拍過SARS患者出院。然而今年的疫情防控與17年前的SARS時期相比,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一是防控的措施變得更加嚴格了,二是民眾的防控意識提高了不少。

也正是因為這些變化,使得我所拍到的畫面與當年的SARS相比,也有著很多不同。除了關注疫情,還要關注疫情下是民眾生活。“疫情要防控,生活要繼續”,成為我這段時間關注的焦點。

SARS疫情那年,我來到合肥,至今已經在合肥生活了17年。然而春節後的合肥讓整座城市變得陌生起來,空空的街道、緊閉的商場大門和封閉式管理的小區,整個城市給人的感覺就是空蕩蕩冷清清。

我對此次疫情的關注,是從大年三十開始的。當時,我在安徽大別山區,這裡剛好與湖北交界,隨著湖北形勢越來越嚴峻,緊張的氛圍也傳到了那裡。當地很快行動起來,在進城的道路上設置體溫檢測點,對往來車輛特別是武漢的車輛進行嚴格檢查,有的地方甚至將道路阻斷。這種緊張的氛圍,讓我覺得應該是有大事要發生,因此,當時我開始走訪當地的醫院和鄉村。

正月初六,我開車回到合肥,沿途所見所聞還是讓我感到驚詫。兩個多小時後抵達合肥,發現形勢比較嚴峻,就開始用相機記錄合肥城市現況和各種防控措施。

因我經歷過SARS,在此次拍攝防控疫情過程中,我的感觸還是蠻深的。SARS疫情的時候,大家對疫情的瞭解遠沒有現在這麼深入,信息也不如現在透明。哪個小區有SARS感染者,同小區的其他居民幾乎是不知道的,但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每一個病例增加,有關部門都會將其性別、年齡、感染過程公佈出來,甚至將其所居住的小區都公佈出來。正因為透明度高了,知曉身邊人與事後,大家更會自覺主動地保護好自己。

在合肥,還有些小區在大門口懸掛了條幅,寫著“本小區有確診病例”,甚至把有幾個疑似病例都寫了,這麼做的好處就是讓大家一清二楚,可以提前做好預防,外人就不要再進這個小區了。

同時,每一個小區門口, 都有著很嚴的防控,小區居民每戶每兩天只能有一人出入小區從事日常採購,進出都需要憑藉出入證。而在合肥周邊的農村,所有道路入口也都有檢查點,外人不準進村。

我也曾欣賞過國外攝影師拍攝的非洲埃博拉疫情的畫面,那種情形在中國是不可能發生。如今在中國,目之所及,讓人感覺到生活在這樣強大的國家,倍感幸福。雖然今年的這個疫情看起來很可怕,但卻讓我們充滿著信心。


今日冷清,是為了明天的繁華,攝影師記錄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安徽

攝影師:吳芳 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 獨立攝影師。原新安晚報、合肥晚報攝影部主任,曾任路透社、法新社、美聯社、蓋蒂圖片社特約攝影師。參加過全國兩會、汶川地震、北京奧運會和南非、巴西、俄羅斯世界盃,緬甸果敢戰亂等重大的新聞報道。作品曾經獲全國影展獎項。新聞攝影作品曾獲“金鏡頭”金獎、年度圖片專題獎和國際新聞攝影“華賽”獎項。

曾被中國攝影家協會評為中國十佳傑出攝影記者,騰訊網評為全國傑出人文關懷攝影師,曾獲中國“金鏡頭”年度傑出攝影記者和中國地市報十大傑出攝影記者,中國“今鏡頭”十佳攝影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