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守愚:正月初一元旦的儀式意義是除舊佈新、正義之始


黃守愚:正月初一元旦的儀式意義是除舊佈新、正義之始


除夕夜通宵不眠,在凌晨用爆竹迎接新年的到來,一元復始,三陽開泰,萬象更新,而在正月初一這一天,人們相互拜年送禮,祝願新年新氣象。一言以蔽之,正月初一這一天所有的儀式圍繞“體元”而展開。人們認為,“正月初一”稱作“元旦”,是新年一切秩序與價值的開始。因而在亞洲儒家文化圈,“元旦”賦予了非常多的吉祥意義,並在此日舉行趨吉避凶之求福儀式。譬如,“元旦”舉行“迎喜神”、“貼畫雞”、“放生放鳩”、“令如願”、“吃餃五長餳”、“下五辛盤”、“進敷於散”、“服卻鬼丸”、“吞雞子”、“佔歲”、“聚財”等多種儀式習俗來祈福,以求在新的一年中吉祥如意。

元,元陰也,善也,正義也。旦,太陽露出地平線,明也。“元旦”,光明之始也。故而在古代,“元旦”的命名意義表示為一切的開端,新年的開始,是“元”(善),即“正義”之始,今言之“合理”、“合法”之始,光明之始,可謂“一元來複,萬象更新”。“正月初一”之稱呼甚多,有“元旦”、“上日”、“元辰”、“端日”、“三元”、“元日”、“朔日”、“元朝”、“新年”、“三朝”、“元朔”、“朔日”、“歲朝”、“元正”、“元春”、“歲旦”、“正旦”、“正日”、“元正”、“元首”、“履端”、“三始”、“三正”等。《漢書·孔光傳》:“歲之朝曰三朝。”顏師古注曰:“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故曰三朝。”《漢書·鮑宣傳》:“今日蝕於三始,誠可畏也。”《東觀漢記·吳良傳》:“歲旦,與掾吏入賀。”《東觀漢記·戴憑傳》:“正旦朝賀,百僚畢會。”《四民月令》:“正月一日,是謂正日。”

“元旦”與傳統紀年屬同一問題,系公羊春秋“三正”,事關“大一統”之大義。《春秋經》之“大一統”,其事關政治秩序之合法性之形而上問題,也事關政治秩序之合法性在歷史中表現之問題,繼而須落實形而下之政治制度之創設、維新,即所謂“經世致用”。公羊學家認為,“大一統”涵蓋“以元統天”、“以元正始”兩義。萬事萬物皆根源於“天元”。《易》:“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所謂“以元統天”,即“元氣”乃人類歷史、政治秩序及人之價值之根源。所謂“以元正始”,即人類歷史、政治秩序及人之價值有一個純正的開始。

正月初一的意義非常重大,它不僅是歲時之首,還是“正義”、之首,為政權與文化獲得“合法性”之首、之基。據《尚書》記載,堯帝在“元旦”這一天將帝位禪讓給舜帝。可見,在“元旦”日登基,是帝王之權力獲得合法性之基、之始,其由來已久。

據《周禮》一書的記載,正月初一為“正月之吉”,還是法律法規合法之基,法律法規實施之首,一切的開始。

何謂元(元陰)?胡安國以為“仁”,“仁”即人心(民心)。胡安國《胡氏春秋傳》卷一《隱公元年》雲:“即位之一年必稱元年者,明人君之用也。大哉乾元,萬物資始,天之用也。至哉坤元,萬物資生,地之用也。成位乎其中,則與天地參。故“體元”者,人主之職,而調元者,宰相之事。元,即仁也,仁,人心也。《春秋》深明其用,當自貴者始。治國,先正其心,以正朝廷與百官,而遠近莫不一於正矣。”其可謂張橫渠所云“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石濤也說:“筆墨當隨時代。”司馬遷說:“鬥為帝車,臨制四鄉。”在當今社會,一切因時代之輪而有所“轉”,即車之兩輪並運、並轉。“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天命流注,轉換創造,須有陳寅恪先生的氣力,舊瓶裝新酒,新瓶裝舊酒,規定“元”的內容。

民心即天心,民為天之主,民為神之主,萬法萬理莫不為民,如何隼合土洋文化,內聖開新外王,體用合一,惟待海內外氣力大的學者共同努力。

黃守愚於闕一廬

己丑十二月三十日

耶紀2010年2月13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