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守愚:正月初一元旦的仪式意义是除旧布新、正义之始


黄守愚:正月初一元旦的仪式意义是除旧布新、正义之始


除夕夜通宵不眠,在凌晨用爆竹迎接新年的到来,一元复始,三阳开泰,万象更新,而在正月初一这一天,人们相互拜年送礼,祝愿新年新气象。一言以蔽之,正月初一这一天所有的仪式围绕“体元”而展开。人们认为,“正月初一”称作“元旦”,是新年一切秩序与价值的开始。因而在亚洲儒家文化圈,“元旦”赋予了非常多的吉祥意义,并在此日举行趋吉避凶之求福仪式。譬如,“元旦”举行“迎喜神”、“贴画鸡”、“放生放鸠”、“令如愿”、“吃饺五长饧”、“下五辛盘”、“进敷于散”、“服却鬼丸”、“吞鸡子”、“占岁”、“聚财”等多种仪式习俗来祈福,以求在新的一年中吉祥如意。

元,元阴也,善也,正义也。旦,太阳露出地平线,明也。“元旦”,光明之始也。故而在古代,“元旦”的命名意义表示为一切的开端,新年的开始,是“元”(善),即“正义”之始,今言之“合理”、“合法”之始,光明之始,可谓“一元来复,万象更新”。“正月初一”之称呼甚多,有“元旦”、“上日”、“元辰”、“端日”、“三元”、“元日”、“朔日”、“元朝”、“新年”、“三朝”、“元朔”、“朔日”、“岁朝”、“元正”、“元春”、“岁旦”、“正旦”、“正日”、“元正”、“元首”、“履端”、“三始”、“三正”等。《汉书·孔光传》:“岁之朝曰三朝。”颜师古注曰:“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故曰三朝。”《汉书·鲍宣传》:“今日蚀于三始,诚可畏也。”《东观汉记·吴良传》:“岁旦,与掾吏入贺。”《东观汉记·戴凭传》:“正旦朝贺,百僚毕会。”《四民月令》:“正月一日,是谓正日。”

“元旦”与传统纪年属同一问题,系公羊春秋“三正”,事关“大一统”之大义。《春秋经》之“大一统”,其事关政治秩序之合法性之形而上问题,也事关政治秩序之合法性在历史中表现之问题,继而须落实形而下之政治制度之创设、维新,即所谓“经世致用”。公羊学家认为,“大一统”涵盖“以元统天”、“以元正始”两义。万事万物皆根源于“天元”。《易》:“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所谓“以元统天”,即“元气”乃人类历史、政治秩序及人之价值之根源。所谓“以元正始”,即人类历史、政治秩序及人之价值有一个纯正的开始。

正月初一的意义非常重大,它不仅是岁时之首,还是“正义”、之首,为政权与文化获得“合法性”之首、之基。据《尚书》记载,尧帝在“元旦”这一天将帝位禅让给舜帝。可见,在“元旦”日登基,是帝王之权力获得合法性之基、之始,其由来已久。

据《周礼》一书的记载,正月初一为“正月之吉”,还是法律法规合法之基,法律法规实施之首,一切的开始。

何谓元(元阴)?胡安国以为“仁”,“仁”即人心(民心)。胡安国《胡氏春秋传》卷一《隐公元年》云:“即位之一年必称元年者,明人君之用也。大哉乾元,万物资始,天之用也。至哉坤元,万物资生,地之用也。成位乎其中,则与天地参。故“体元”者,人主之职,而调元者,宰相之事。元,即仁也,仁,人心也。《春秋》深明其用,当自贵者始。治国,先正其心,以正朝廷与百官,而远近莫不一于正矣。”其可谓张横渠所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石涛也说:“笔墨当随时代。”司马迁说:“斗为帝车,临制四乡。”在当今社会,一切因时代之轮而有所“转”,即车之两轮并运、并转。“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天命流注,转换创造,须有陈寅恪先生的气力,旧瓶装新酒,新瓶装旧酒,规定“元”的内容。

民心即天心,民为天之主,民为神之主,万法万理莫不为民,如何隼合土洋文化,内圣开新外王,体用合一,惟待海内外气力大的学者共同努力。

黄守愚于阙一庐

己丑十二月三十日

耶纪2010年2月13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