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專訪中原集團主席施永青:世界經濟會崩潰嗎?“救市”管用嗎?

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誰也未曾想到它帶來了一連串的“蝴蝶效應”——全球供應鏈嚴重受損,恐慌情緒蔓延。雪上加霜的是,沙特打響石油價格戰,美股遭遇罕見熔斷。我們是否已身處危機之中?2020年等待我們的是一場全球衰退?

作為國際金融和貿易中心,香港又該如何應對這場危機?高企的樓市會否再現SARS時期的暴跌?如何看待港府迄今的防疫措施?

獨家專訪中原集團主席施永青:世界經濟會崩潰嗎?“救市”管用嗎?

對此,直新聞記者專訪了中原集團主席施永青。施永青在上海出生,兩歲移居香港,是香港中原地產和中原集團的創辦人兼董事局主席。他本人曾任香港房屋委員會成員、香港策略發展委員會委員、香港地產代理監管局成員等公職。

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美國股市大跌觸發熔斷,加上原油戰,您認為2020年全球經濟是否陷入衰退期?

中原集團主席施永青:新冠肺炎的疫情擴散到全世界,和最初的估計不同,所以市場因應新的形勢在價格上做調整。接下來全球經濟當然會受影響,現在很多應付這個病毒的方法像截斷交通、不讓人聚會、很多大型活動取消,有的甚至是公務員不用上班、企業停工以減少人員流通等,這些措施其實都是要經濟付出很大的代價的。譬如旅遊業、物流、貿易、餐飲,好多都受影響。沒有生意做,有些公司頂不住,現金流斷裂,接著就會產生失業問題,公司倒閉等,這次疫情導致整個世界的經濟活動大幅萎縮,金融市場預期這些事情會出現,所以出現先行下跌。

獨家專訪中原集團主席施永青:世界經濟會崩潰嗎?“救市”管用嗎?

尤其是美國的股市,在中國疫情剛出現時候,不單是不調整,還屢創新高。他們以為可以置身事外,現在發現自己也受到影響,所以股市才做出一些調整。但我又不認為情況嚴重到整個世界經濟會崩潰,只不過經濟出現了短時間的衰退而已。

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就香港經濟來說,現在疫情來臨雪上加霜,很多人拿2003年的SARS相比,您怎麼解讀?

中原集團主席施永青:香港的情況比03年的情況要惡劣。03年時候雖然也有一些內部矛盾,但還沒像去年這麼極端、也沒有這麼多暴力的行為。當年大家相對也比較心齊,現在呢,在疫情最吃緊的時候都有人罷工,醫療人員罷工,也還有黑衣人在不同的場合破壞社會秩序,變成了內耗比以前增加了,以前大家比較團結一致對外,當然那個時候也有很多反對意見的,但情況沒有今天這麼嚴重。

獨家專訪中原集團主席施永青:世界經濟會崩潰嗎?“救市”管用嗎?

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中央現在提出大力推動新基建來振興經濟,您怎麼看這個政策方向?

中原集團主席施永青:區別於傳統基建,新基建主要立足於科技端。傳統基建主要是指鐵路、公路、橋樑、水利工程等大建築,而新基建是指立足於科技端的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包括5G基站建設、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七大領域。

獨家專訪中原集團主席施永青:世界經濟會崩潰嗎?“救市”管用嗎?

圖源:央視《中國新聞》

在大部分國家來說,當經濟不好的情況下,都希望出動政府的力量去填補企業的不足的。但政府的力量始終有限,另外如果政府做得太多的話,會擠壓民企的空間的。所以我自己認為,除了政府自己多做一些基建、科研之外,其實也需要設法支援民企多做一些事。因為中國改革開放後,民企在整個經濟環境中扮演的角色大了很多,他們請人多、動力大,是經濟的帶動者,所以我認為政府除了自己做,還要支持民企去做。

支持的方法無外乎有兩種,第一種叫做減輕企業的負擔,比如少收一些稅、有的費用可以暫時停收等,企業不用揹負這麼多開支,可以拿資金再投資,比如加多條生產線、多請員工、多開幾間分行等,這是政府主動去減少負擔的做法,政府不用自己做,不收費用就可以了。

第二種叫做減少企業的監管。政府對企業有很多的管制,但現在企業快被淹死了,還綁著它的手是不行的,應該解開它,讓它能游泳才行。有哪些是企業的負擔呢?比如發執照的要求、監管的要求,或者某些消費者權益等,這些可以先暫時放一放。有人可能說這是不是要造反,不是的,要讓企業先活過來。企業存活的話有一天再落實也不遲。現在的企業都很難生存,以後想再啟動的話就難了。所以減少它們的束縛,會讓企業更容易求生。

減少收費和束縛,經濟就會活躍起來了。

獨家專訪中原集團主席施永青:世界經濟會崩潰嗎?“救市”管用嗎?

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非常時期大家都盼望政府能夠多做一些,您剛才提到一些政府支援企業的方法,就香港來說,港府今年的財政預算案也有很多對中小企業的支援措施,您覺得這些措施如何?

中原集團主席施永青:我覺得港府現在做的很多措施,很多都是派發利益出去。政府有多少利益能派呢?派多少才夠?派給多少人?如果派利益成為常態的話,還會引來很多人都攤大手板和政府要。當中被忽略的企業一定是有的,所以我經常和企業說,別寄望政府打救,政府能有多少資金救你們?政府抽稅都要抽百分之十幾,這十幾個稅點給回到企業、幫助都有限。政府不懂得如何做生意,所以不能叫政府去支持你做生意,政府也沒有能力照顧到所有的機構,所以機構應該要自己找出路,找下自己有什麼不足、補回短板,看看市場還有什麼需求,及早滿足這些需求,這樣才能生存下來。企業要靠自力更生,而不是要靠別人打救。企業要是靠別人打救的話,是沒有前途的。

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人說股市是經濟晴雨表,但是香港經濟大動脈一條是樓市,疫情的影響下香港會不會出現Sars期間的樓市暴跌情況?

中原集團主席施永青:Sars的時候樓價是跌很多的,之前又有亞洲金融風暴,加上“八萬五”(董建華提出的“八萬五”建屋計劃),幾個因素對樓價不利。但是現在,香港的資金很充裕、港元強勁,銀行存款也很多,我印象中1997年全港銀行的存款只有2萬7千億港元,現在有14萬億港元,是以前的4倍,資金沒有出路,就會流入樓市。現在普通香港人發現買樓的保障大於別的投資方式,像股市、債市,樓市的回報很好,所以香港的有錢人都會投資地產的,所以香港的樓市即使在新冠肺炎期間,調整的幅度都很小。

獨家專訪中原集團主席施永青:世界經濟會崩潰嗎?“救市”管用嗎?

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財政預算案中都有記者問財爺是否會放寬印花稅等辣招,您覺得現在是放寬的好時機嗎?

中原集團主席施永青:我自己認為政府是應該要考慮放寬的。但政府礙於政治壓力暫時沒有動靜,雖然香港認為樓價高的人有很多。因為放寬印花稅的話,有的人會質疑政府是不是支持投資者和炒家,所以政府不會因應市民的意願去做的。但事實證明想用辣招去壓制樓價的做法其實是不成功的。

香港供應少,靠壓制樓價是沒用的,應該要提高供應,讓更多的人能買得起。同時香港是一個國際都會,無可避免會受到外來因素影響,受投資因素影響,很多普通市民的確是買不起樓。現在政府說增加公營房屋的供應,包括公屋居屋到七成,其餘三成是私人樓宇,如果是普通人基本上是不可能在私人市場上買到樓的,所以政府企圖將樓價壓到普通人能負擔得起的價格,這是不會成功的。還不如下定決心多蓋一些公屋和居屋,這樣才更實際。

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剛才聊天時候您說到美國的防疫措施和香港是不同的,措施手段上有什麼不同,您怎麼評價目前港府迄今為止的防疫措施和表現?

中原集團主席施永青:其實香港政府的防疫措施是比美國等國家要嚴謹好多,因為大家對疫情的估計和形勢不同、採取的是兩種不同的策略。香港是禦敵於門外,最好不讓外來的人帶來感染的風險,所以封閉了很多的關口,減少對外的聯繫,不讓市民搞太多的活動,讓每個人都戴口罩等措施避免受感染。而美國就覺得這第一條防線很難守住,遲早會有人感染,所以美國集中力量守第二條防線,就是避免死亡率,連確診測試都不進行了,輕症就回家休息,重症再進醫院治療。因為測試結果出來還要隔離,還要找出緊密接觸者,這需要大量的資源。美國政府知道口罩一定是不夠的,所以讓生病的人先戴,沒病的不去公眾地方的就不需要戴,變成了集中醫療資源和力量去治療重病患者,這種做法可以不用社會受到太多限制,比如交通照舊,上班的照舊,這樣的話社會的經濟損失就少一些。而我們社會則是希望一個都不要受到感染,這樣的話就需要做很多強制措施,要付出很大的成本。停了關口,少了遊客也少了商業往來,經濟就會受到影響。

我自己覺得如果將來全世界都蔓延受到影響,病毒從海外再輸入到中國,現在做的有可能都前功盡廢。

獨家專訪中原集團主席施永青:世界經濟會崩潰嗎?“救市”管用嗎?

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港府不排除再公佈新一批國家,包括從意大利和伊朗來香港的人需要進一步接受衛生檢疫限制的規定,加上港府之前對內地的入境措施,您怎麼看?

中原集團主席施永青:因為香港的政策是儘量不想讓香港人受感染,所以要排除一些疫情嚴重的國家的人來香港,但這個需要有一個平衡。如果全都封了的話,遊客生意沒得做。但我覺得這個病情始終到了最後大部分人都會康復,平時一年感冒、肺炎都會死人,現在死亡率沒那麼高的話,是否真的要付出這麼大的代價呢?社會要有一個取捨,要全面去考慮的。

獨家專訪中原集團主席施永青:世界經濟會崩潰嗎?“救市”管用嗎?

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有人批評和澳門相比,港府動作慢,對此您怎麼看?為什麼會有這種聲音出現?

中原集團主席施永青:澳門地方小,有些措施容易施行,而且澳門有些積累,以前賺得多,靠賭業發展,和香港是一個相對發展平衡的外向型經濟相比是不同的。有些事澳門可以做,但香港未必做。等於新加坡,它也是外向型經濟,也不需要和澳門學怎麼做,所以我覺得不需要同澳門做比較。每一個地方有每個地方所處的特殊環境,應該按照自己的處境,做出一個對自己最有利的政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