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滰幹水”這個普通口語 是粵語保留一個被淘汰的古漢字


”滰幹水”這個普通口語 是粵語保留一個被淘汰的古漢字

”滰幹水”這個普通口語竟然是古漢語 是粵語保留一個被淘汰的古漢字

有人認為粵語是古漢語的化石,它保留了許多己被淘汰了的古漢語。

單獨一個”滰”字,多數人會不認識。滰,讀音:jiàng,是一個已被淘汰了的漢字,在國務院公佈的《通用規範漢字表》(國發〔2013〕23號)中已沒有這個字!

但是,粵語口語中常用到這個字。比如:

中藥材泡酒,一般先把藥材洗乾淨,蒸過瓊幹水,然後再放進酒裡浸泡。

用沙煲煲飯的年代,婦人把米放筲箕裡用木盆盛井水淘洗,然後等米沉積下來,懸空持著筲箕讓水瀝乾,這叫“滰”,粵音讀如“瓊”或“擎”。

又如:

低溫下,純正生油會產生白如絮狀懸浮物,再降溫,則凝固如奶油,粵語叫做:“冷到油都凝埋”;

形容目瞪口呆。眼定定,粵語叫做:“眼瓊瓊”,或者叫:“眼都瓊埋”。

澄、凝、瓊、擎的本字是:”滰”。

滰,指淘米後濾浄潲水(將泡過的米濾幹、) 滰者,去溼物之水使幹也。

《說文》:‘滰,浚幹漬米也。

桂馥曰:‘滰者,漉淅米令幹也。’漉淅米者,去已淅米之水也。

《唐前字韻》:‘滰,其兩切,音競。’今讀若‘擎’者,乃按《集韻》‘滰’之音也。

段玉裁注:”自其方漚未淘言之曰漬,米不及淘抒起之曰滰。“

王念孫疏證:”滰之言竟,謂漉幹之也。今俗猶謂漉幹漬米為滰幹矣。“

“滰”讀“其兩切”(《廣韻》),通語今音jiang,粵音按“競”的古音念king4。

想不到粵語常用口語。”滰幹水”的滰”字,是一個已被淘汰了的漢字,粵語保留至今。(聶巨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