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內存”不足?掌握這3種方法,實現大腦1.0到2.0的全面升級

01

《慶餘年》範思轍算賬天賦

前段時間,有一部劇可真是火遍全網,它就是《慶餘年》,堪稱2019年年度大戲。劇情跌宕起伏,扣人心絃,讓你一旦追劇就根本停不下來。

劇中有個相當圈粉的一個人物,他就是由郭麒麟扮演的範思轍,尤其是他在茶樓裡算賬,更是他圈粉的高光戲份:如果和範閒合開書局,成本多少,利潤多少,每月數量……,小嘴說的叭叭的,各種數字的加減乘除,都是張口即來,而且不帶絲毫差錯。

大腦“內存”不足?掌握這3種方法,實現大腦1.0到2.0的全面升級

範思轍的這種超強的計算能力,有一種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就是工作記憶。除了計算,工作記憶對解決我們的學習和工作的很多認知活動都有重要作用。

大腦“內存”不足?掌握這3種方法,實現大腦1.0到2.0的全面升級

為了應對各種認知任務,我們需要大腦能在短時間內保存和處理各種信息,完成這個過程的我們大腦系統就是“工作記憶”。

工作記憶受遺傳因素的影響,比如範思轍的工作記憶,就有可能是他的天賦。但除了先天因素外,科學家和心理學家早就發現後天的練習、訓練也能大幅度提高工作記憶能力。今天就給大家介紹如何提高我們的工作記憶。

首先,我們先看看什麼是工作記憶。

02

什麼是工作記憶

認知心理學中,工作記憶是指我們在處理信息的過程中,對信息進行暫時的存儲和加工的、容量有限的記憶系統。

工作記憶並不是一個單一的成分,而是由多個成分組成的加工系統,這個加工系統包括四個成分,不同的成分具有不同的功能:

語音環路(phonological loop):處理語音信息。

視覺空間模板(visual-space sketchpad):處理視覺、空間信息。

情景緩衝器(episodic buffer):對各類信息進行整合。

中央執行系統(central executive system):主要具有協調和控制的功能

大腦“內存”不足?掌握這3種方法,實現大腦1.0到2.0的全面升級


介紹了什麼是工作記憶,我們再回頭看看範思轍的工作記憶是怎麼起作用的。為了簡便,我們把範思轍計算的數字進行簡化,主要來分析他的計算過程。

例如,這時要完成口算任務,2×4×6×8。你首先必須記住,2×4等於8這個結果,其次還必須記住8×5等於40,然後才能順利進行下一步的計算。這裡8和40就存儲在工作記憶中。假如工作記憶出了問題,記不住8和40,就不可能完成上述任務計算了。

從這個例子中可以看出,工作記憶是一種當前工作狀態的記憶,它短暫的存儲當前信息,還要對這些信息進行加工。

工作記憶就像是電腦的內存,它的容量是有限的,並且內容是隨時更新的。

大腦“內存”不足?掌握這3種方法,實現大腦1.0到2.0的全面升級

工作記憶容量是有限的,那麼這個工作記憶容量的限制有多大呢?心理學家Miller在1956年提出了“神奇的數字7±2” ,認為我們同時處理信息的容量大概是7±2,也就是5—9個“塊”。後來,科學家大量的研究發現,我們的工作記憶容量大致是4.

工作記憶容量是以“塊”為單位的,一個“塊”可以是一個數字、字母、單詞、短語或句子。“塊”的大小影響工作記憶容量的大小,因此,通過訓練或練習,增大每個“塊”的容量,就可以提升工作記憶的容量。


大腦“內存”不足?掌握這3種方法,實現大腦1.0到2.0的全面升級

在2015年臺灣舉行的一個記憶力公開賽中,一名蒙古選手記住了432個數字,由此而成了這項活動的世紀記錄保持者。而這名蒙古選手在最初的記憶能力和我們大多數人也差不多,

後來在專門的訓練下,採用了通過擴大組塊容量和其他一些輔助方法,使記憶容量不斷擴大,而成為記憶奇才。

很多國際象棋大師之所以成為大師,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與一般的棋手比起來,通過訓練,提高了工作記憶,能夠記住更多的真實棋局。

大腦“內存”不足?掌握這3種方法,實現大腦1.0到2.0的全面升級

工作記憶如此重要,應該如何有效提高呢,這裡給大家介紹三種實用但又簡單的方法:記憶鏈接法、金字塔原理和組塊記憶法。

03

我們該如何提高我們的工作記憶呢?

第一:巧妙地利用“記憶鏈接法”,通過記憶的有效串聯來提高記憶的可靠性。

“記著那個人的長相,可名字怎麼都想不起來了……”

這樣的情況,我們再日常的工作和生活當中是經常遇到的吧。

對於職場人士來說,尤其是從事銷售類和接待類等工作的人,記住人的名字非常重要。隨著業務往來的客或人員越來越多,記住對方的名字就會越來越重要,只要你能遇到客戶,對他們的名字能隨口而出,這也會成為職場中的一大優勢。

但怎麼才能記住這麼多的名字呢?記憶鏈接法則能幫助我們。

記憶鏈接法是指,為要記憶的目標信息增加關聯信息,和這些增加的關聯信息進行記憶。

這時,你可能會問,增加信息,不是讓記憶的負擔更重了嗎?其實不然,增加記憶量,卻能更容易記憶。

用認知科學的術語來說,記憶鏈接叫“精緻化彩排”。所謂精緻化,就是指,使要記憶的信息更加詳盡和細緻,而增加關聯信息,就是要讓信息更為豐滿、細緻。而所謂“彩排”,就是重複。

通過增加關信息,建立信息間鏈接,不僅讓記憶更牢固,而且也更容易回憶。


大腦“內存”不足?掌握這3種方法,實現大腦1.0到2.0的全面升級

日本一家酒店的一個服務生,牢固的記著5000名酒店客戶的姓名。不僅姓名,還包括客戶的長相及所在公司。

這名服務生的記憶力並不比我們大多數人高出很多,他之所以能記住這麼多客人的名字本質上就是用了記憶鏈接法,雖然他本人並不知道這種方法。我們具體看看他是怎麼做到的。

原來,他在接待客人的時候,按客人所在的公司,將客人的姓名分別整理到了筆記本里面,而且每天在“維護”中反覆翻看,邊翻邊想客人長什麼樣了……就是這樣,滿滿將5000名客戶牢記在心的。

他的方法中有一點是比較關鍵的,這就是:他不僅只記姓名與長相,而是連公司名稱一起記。也就是說,有效地利用“公司”這個“額外增加”的更大的範疇信息對客人姓名進行了整理,從而讓記憶更容易了。

如果這名服務生記憶姓名時不僅加入公司名稱,而是連客人的籍貫信息也都加進去,那麼則有利於記住更多的名字。相同籍貫的人,其名字信息就會被“籍貫”鏈接到一起。

舉個例子。

看到或想起北京人張三的時候,“北京人……”這樣一想,同是北京人的李四你也會想起來。慢慢地,雖然你只看到或者是想起了張三,但是連李四這一姓名也會被你激活。

也就是說,一旦你重複張三的姓名並加以記憶,李四的姓名也會被同時想起,這就能在短時間內讓更多記憶更牢固。

總結一下,通過增加一些關聯信息,將原本互不相干的信息鏈接到一起,從而增加了我們的工作記憶容量。

第二:運用金字塔原理的分類性,學內容進行“因式分解”,通過“合併同類項”的方法來合理區分記憶的類別。


大腦“內存”不足?掌握這3種方法,實現大腦1.0到2.0的全面升級

美國作家芭芭拉·明託《金字塔原理》一書中介紹了金字塔結構的思維方式,這是一種層次分明、結構化的組織方式,可以幫助我們有效地提高工作記憶容量。

金字塔結構的記憶核心思想是歸類分組,將記憶的信息組織成金字塔。

因為,我們的大腦會自動將判斷為有共性的事物組織歸類,因此把信息預先整理歸納到金字塔結構,使信息條理清晰,結構明確,就能更容易被我們理解和記憶。

大腦“內存”不足?掌握這3種方法,實現大腦1.0到2.0的全面升級

金字塔原理中,介紹了歸類分組的技巧——MECE法則。

MECE法則也叫MECE分析法(MECE,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意為“相互獨立,完全窮盡”,也就是不重複和不遺漏。

採用MECE法則,一方面使同一組中的思想不存在重合,保證了不會做無用功,提高記憶的效率;另一方面使同一組中的信息不遺漏,保證了信息的嚴謹性,提高記憶的質量。

MECE即把一個工作項目分解為若干個更細的工作任務的方法。

應用MECE法則主要有兩條原則:

第一條是完整性,說的是分解工作的過程中不要漏掉某項,要保證完整性;

第二條是獨立性,強調了每項工作之間要獨立,每項工作之間不要有交叉重疊。

為了便於理解如何運用金字塔原理,舉一個例子

當前疫情期關鍵時期,,小編也和大家一樣備好乾糧,宅在家裡,參與到全民抗疫中。雖然居家抗疫,但是生活還要繼續。每個人都還要吃喝,因此購物必不可少,但是為了減少出門次數,每次採購我們都會比平常購買更多的東西。

假如我們的購物清單如下:

  • l葡萄
  • 鹹鴨蛋
  • 土豆
  • 酸奶
  • 雞蛋
  • 蘋果
  • 胡蘿蔔
  • 牛奶
  • 橘子

購買這麼多的東西,很多人當然能夠記住,但有可能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你在蔬菜市場把土豆到放進購物筐,然後去肉類賣場找五花肉,這時突然想起來,忘拿胡蘿蔔了,於是又回去找胡蘿蔔。知乎你又把橘子、雞蛋和牛奶放進購物筐,到了收銀臺付了賬,走出超市。可到了外面你又突然想起來,玩了個買鹹鴨蛋了,於是只能又回去。

但如果去超市前,你把採購清單中的所有運用MECE法則都進行分類,這裡可以分文大類:奶蛋食品、水果、蔬菜,然後把每一種商品都歸於某一類別下,不遺漏任一商品。這樣就有可能記住所有的商品。

大腦“內存”不足?掌握這3種方法,實現大腦1.0到2.0的全面升級

根據這個過程,就會發現,你已經建立了幾個在各個項目之間有邏輯關係的金字塔機構。

你可以分常容易的記住你需要要購買三類商品,每一類都有哪些商品。這樣到了超市以後,你就可以按類別一次購買即可,既不會讓你在不同種類商品市場來回奔波,也不會遺漏掉哪一種商品。

第三:“組塊記憶”是大腦的基本規律,只有切實的將“碎片化”的問題進行分類加工,才能真正達到長久記憶的目的。

“組塊記憶”通過意義將分散的信息碎片組合起來,構成組塊可以讓大腦更高效的運轉,提高工作記容量。新的容量更大的具有邏輯意義的塊更便於我們記住組塊所包含的信息,也便於將其融入更大的學習背景。


大腦“內存”不足?掌握這3種方法,實現大腦1.0到2.0的全面升級

根據意義把信息碎片進行加工,組成集合,使之成為一個的整體過程,叫做組塊

美國作家Barbara Oakley在《A Mind for Number》(中譯名《學習之道》)一書中,對組塊的原理、方法有詳細闡釋。主要分為四個步驟:

第一步,把注意力集中在需要組塊的信息上。

第二步,理解信息。要把基本碎片信息打包成塊,首先就要理解這些碎片信息,或者基本概念。

第三步,獲取背景信息。不僅是明白如何進行信息組塊,還要知道何時何地使用它們。

第四步,“主動”重複,刻意練習。

下面,我們結合兩個列子看看如何組塊。

現在疫情關鍵階段,大家都宅在家裡,共同抗疫。但是學習和工作還是要繼續的,在線學習和在線辦公就必不可少了,這就要求我們學習和掌握相關辦公軟件和學習軟件的使用。

在學習這些應用軟件過程中,在開始階段,我們從某一個具體的軟件開始學習,學習實現某一個具體功能的具體步驟,這些步驟應該是相關聯的,最終這個功能的操作應該超越具體的軟件,而成為通用的功能組塊。

例如,文件的保存、打印,文字的格式設置等,都應該成為獨立於各種軟件之外的組塊,這些組塊功能是通用的,可以組成更大的一個快,既可以適應於Word、Excel也要適用於Power point。

一段時間後,在線Word文字處理的內容學習完了,其本身大多數操作,就完全可以成為一個組塊,就可以直接學習 其他軟件等軟件中,這樣在學習其他軟件時,就不用再像學習在線Word那樣,刻意花費大量時間去學習這些軟件關於文字處理操作的具體步驟了。這樣我們就可以把時間和經歷學習這些軟件的特色功能上了。


大腦“內存”不足?掌握這3種方法,實現大腦1.0到2.0的全面升級

我們再以英文單詞的學習為例,向大家展示如何用組塊化策略,提高記憶能力。

單詞的學習無外乎“音、形、意”,會讀、會寫然後辯其意。下面我們就分別從“音”和“形”“兩個方面進行組塊重組:

根據發音進行組塊。

從英語單詞的“音”入手進行“組塊”式記憶,其基本依據是英語單詞發音的音節。舉例來說,如果想記憶appreciate(感激),機械記憶a-p-p-r-e-c-i-a-t-e需要記住10個字母,要想記住確實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然而,如果我們能準確地讀出,根據發音知道它有四個音節, 那麼,就可以把單詞劃分成相應的四個組塊,按讀音試著寫出它的拼寫a-ppre-ci-ate。

根據單詞的“形”進行組塊。

從英語單詞的“形”入手進行“組塊”式記憶。比如要記住下面一組單詞:porter(搬運工)、deport(驅逐)、transport(運輸)、import(輸入)、export(輸出)。只要我們知道port是它們的共同詞根,表示carry(運送)的意思,並且也瞭解這些單詞中後綴-er、-able和前綴trans-、im-和ex-的基本含義和作用,再來記憶這些單詞的時候就容易多了。

再比如, push和pull,很多同學容易混淆二者的含義,分不清哪個是推,哪個是拉,但是隻要將後者單詞中的兩個“l”字母認為是繩子,那就是用繩子“拉”的意思了,另外一個自然是“推”了。

大腦“內存”不足?掌握這3種方法,實現大腦1.0到2.0的全面升級

04

總結

今天我們主要講了“工作記憶”這個話題,首先給出了工作記憶的定義,並分析了工作記憶的原理,最後,我們給出了提高工作記憶的三個方法:

第一:巧妙地利用“記憶鏈接法”,通過記憶的有效串聯來提高記憶的可靠性。

第二:運用金字塔原理的分類性,學內容進行“因式分解”,通過“合併同類項”的方法來合理區分記憶的類別。

第三:“組塊記憶”是大腦的基本規律,只有切實的將“碎片化”的問題進行分類 加工,才能真正達到長久記憶的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