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宴席坐次和會議坐次相反?

迷失的沉默1


你用座次相反的思維,就錯了。無論是會議,還是宴會,如果是公務、商務類型的,座次就是體現尊上的原則。如果是家宴、私人、特殊類型的,座次還可能體現尊重女性、尊重長者等禮儀。比如,開大會,職務高者為上,你年齡大也不行。但是私宴,你職務再高,也不能讓你爹你爺爺坐在你下位吧。

國內公務商務會議,是尊上原則,就是尊重上級。比如,主席臺就座,一號左手邊是二號,一號右手邊是三號,以此類推。左為上的。見圖。

但是,如果接待外賓,就要執行國際禮儀,右為上,比如,領導接待外賓,外賓在中方領導的右手位。見圖。

國內公務宴請,還是尊重來賓的職位高者,這是右為上的。比如,主方一號坐在主陪位置上,主陪的右手邊是來賓一號,左邊是來賓二號。見圖。

當然了,以上基本按照國宴標準,北方地區,尤其是山東,就是執行主陪右手為來賓一號。但是,南方有些地區是不一樣的,南方不分主陪主賓的座次,而是來賓一號坐在最中間的位置。

綜上,會議和宴請的座次,要執行國際禮儀、國家禮儀和當地禮儀,入鄉隨俗,也是可以的。只要體現尊重,讓領導、來賓、親朋好友感到高興受尊重,這就是把好事辦好了。

【注】職場火鍋,二十年企業高管,經歷豐富,閱人無數。歡迎你到職場火鍋主頁付費問答或私信入口,與火鍋哥一對一進行專業而深度地交流吧。

職場火鍋


從未見過或聽說宴會坐次和會議坐次位置相反,今天看到這個座次相反說法還是第一次。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號稱禮儀之邦!禮儀規制、等級坐席都有著嚴格的規定,不論是宴席或會議都一樣。

中國習俗主位兩側,左為上,右為次。例如某單位會議,主席臺坐次安排,一把手居中,二把手居主席左側,三把手居主席右側,依此類推就坐。如邀有尊貴嘉賓,坐次會適當調整,但百變不離其宗。再如宴會,也基本一樣。按級別高低,分別入坐主次席位。還不光坐席,就是致辭敬酒都有嚴格的做法。



民間親屬朋友間宴會,也有坐席講究和習俗。如親屬間宴席聚會,一般長者居主席,依次按輩份就坐。如不按輩份就坐,讓爺爺、奶奶級長輩坐下首,會被別人恥笑,不懂禮數!

同學、朋友間聚會,一般也是按級別或年齡大小來安排坐席。只不過同學、朋友間大家都比較熟絡,不會有太多的講究,但是也不會隨便到沒規矩。

我國地大物博,民族眾多。風俗禮制也不盡相同,但是不會有大的差別!對此,您有什麼不同意見,歡迎留言探討!


A天之吻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裡宴席坐次和會議坐次的確相反:宴席右為大,會議左為大,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上為尊(即是客位、領導位、長輩位)。

那具體區別在哪裡呢?

一、會議坐:

如簡略圖所示,客人或領導一定是上位,而下屬或主人則在下方,就是背對門的地方。還有一點也很重要就是不管是坐在上還是下,都以左為大,單次依個數排位。

另外,在簽字儀式或雙方會見等場合,主人在左邊,客人在主人的右邊。雙方其他人員按主客左右排列

二、餐桌坐;

如圖就一目瞭然了,中間為尊,此時就變為左小右大,座位依次排座。


那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區別呢?

著名禮儀專家金正昆教授說過,"教養體現於細節,細節展示形象“。

在古代,一直都有右為大的說法,即人們常用左右來代替東西,即左東右西,同今天地圖上的“左西右東”正好相反。這樣,便由室內座位上的以西為上為尊,引申出以右為上為尊,以左為下為卑。古時官場座次尊卑有別,十分嚴格。官高為尊居上位,官低為卑處下位。《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這裡的“位在廉頗之右”就是位在廉頗之上,也就是藺相如的官職比廉頗高。此外,在官職調動上,還有“左遷”的說法。所謂“左遷”,就是貶官、降職。


詩詞小夭


按我國傳統禮儀,坐席是右為大,左次之。宴席分主賓,首位為主人席位,那麼主人右手位為大、左手邊為次,依次類推;而會議為最高領導坐首位,其右手邊為第二位,左手邊為第三位,依次類推。因此宴席坐席與會議坐席相反,其實道理是一樣的。





風雨無懼


中國乃禮儀之邦,長幼有別,尊卑有序,這體現在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宴會和會議的座次更是如此。其中的座次排序原則究竟是怎樣的?真的相反嗎?

我們先來看看宴會吧,宴會不僅是簡單的聚餐吃飯,更是一種重要的習俗和社交文化,所以座次排序不容忽視。在大部分的中式宴會中,尤其是家庭宴會,基本上都遵循“先朋友,後親戚,再宗族”這條原則,與此同時又按照年齡長幼排序。具體來說,同一餐桌上的席位主次排序一般情況下,面對著門口(方位面東或者面南)的席位是上席,背對著門口的是陪席。主席向門既可以觀全局,又可以避開客人進出以及上菜、敬酒帶來的干擾;而靠近門的席位一般是主家的家人,這既體現出對客人的尊重,也方便進出照顧親友。其他的賓客根據長幼尊卑,按照左上右下的原則依次落座。

公務宴會按照我國慣例,一般遵循“職務原則”按照職務高低順序安排席位,職務高的居上,低的居下;身份高的為上,低的為下。與此同時還要兼顧年齡的長幼。具體地說,職務最高的坐最上席,第二坐在最上席左側,第三坐在最上席右側,依次落座。

再說說會議吧,在文山會海的今天,明白會議上主席臺的座次特別重要,不僅可以避免出現錯誤造成誤會,還能一眼看清領導們的職務高低。一般來說都是職位最高的坐中間,其餘的按照職位高低按照左上右下的原則從中間向兩側排列。具體地說,如果主席臺上的席位是奇數,老一坐中間,老二坐左側(老一的左手邊),老三坐右側,依次排序;如果是主席臺上的席位是偶數,老一坐中間偏右的位置,其他人一左一右順序排列。

會議與宴會席位明顯不同的是,宴會的上席設在離門口較遠,面對門口位置,而主席臺一般設在離門口較近的位置,因為職位最高的人一般來的最晚,走的最早,這樣既方便進出,又方便觀察門口人員出入情況。

綜上所述,宴席和會議的座次既有相同之處,又有所差別,歸根結底還是充分照顧了地位尊者、職位高者的體面和方便,最好的座位永遠留給長者和尊者。

 






粉色點亮生活


兩者相反都體現了對重要人物的尊重。

宴席中,重要的人物應該先落座,用餐時儘量避免被打擾,所以重要人物對門而坐,遠離門口。

會議,重要的人物都是最後到,離門口近最便利。



茅房裡的思想家


因為宴席坐次與會議坐次意義性質不同。宴席的氣氛是歡快、輕鬆、祥和的,而會議的氣氛則是莊嚴、莊重、嚴肅的。所以宴席的坐次和會議的坐次相反。

中國人的宴會一般以圓桌為主,這是由中式餐食決定的,以便每個人都很方便的夾到菜。民間宴會主人會坐在對著門的地方,這會讓主人能看到客人到來做好迎接的準備。比較重要的第一客人安排在主人左邊,第二客人安排在主人右邊,以此類推。

會議坐次是以主要負責人為中心,其他人依職務一左一右排序。主要領導在左方為上,如果是大型會議,在主席臺上,人員是雙數的話,第一領導人在中間兩個位置靠右,其他職務人員一左一右排列。

從宴席坐次和會議坐次上,我們可以看出中國文化的點點滴滴,傳統文化底蘊豐富,現代文化時尚多彩!








不忘初心ZCJ


最簡單的原則,以右為尊!

會議1號坐了,左邊是2號,因為2號以右為尊!

宴席,主人坐了,最尊貴的客人1號為尊,就應該在主任的右手邊!


瑾瑜146509283


通常宴席以右為貴,比如居中主人之右首為第一貴賓,其餘則賓主交替由高至低排序,其主要原因是便於主人右手執筷給客人夾菜,以顯熱情和尊重。會議自然無此必要,加之我國當代主流觀念以左為大,故而如此!


韻律港


宴會的座次與會議的座次“正相反”嗎?沒見過也沒聽過,是因為本人地位低見識短孤漏寡聞,還是根本不存在“相反”的現象?所見;宴會都是圓桌,同事同行等凡共事者赴宴時只分領導和同志是要分主次的 ,家族親屬等赴宴時只分長幼尊卑;會議分大型會議和小型會議,大會設主席臺,而主席臺居中者為最大,左右依次按級別順行排列,主席臺面對的就是與會相關人員了,大型會主要是領導講下屬邊聽邊記錄。小型會議,長方形的桌子長邊兩側坐的與會者,這些人也是按級別依次坐在靠近主持人那邊的。寬邊一側是會議的主持人也是決定者,這類會一般都是用於議事,因此與會者都有發言權的。綜合上述分析根本得不出宴會與會議座次正相反的結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