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專家:存錢也不安全,買房也不是唯一;理財菜鳥:那該怎麼辦

昨天晚上,龔小姐看了一篇理財專家的文章。文章裡有一句話,讓龔小姐很難理解。龔小姐作為985高校畢生業,雖然薪水收入較高,但對於投資理財卻是很陌生的,屬於“菜鳥”級別。


理財專家:存錢也不安全,買房也不是唯一;理財菜鳥:那該怎麼辦


龔小姐的錢都存在銀行裡。她自己也知道,錢都存在銀行裡,肯定是不對的,但卻不知道如何打理。所以,最近趁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期間工作較清閒的時候,惡補投資理財知識。

那篇文章裡說:“存錢也不安全,買房也不是唯一。”這句話讓龔小姐理解不來。所以,她很想搞清楚這句話所隱藏的道理。

“存錢也不安全,買房也不是唯一。”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它說出了普通家庭理財的困惑:存款受通貨膨脹影響而貶值的困擾,房子作為家庭資產配置過於單一的擔憂。


理財專家:存錢也不安全,買房也不是唯一;理財菜鳥:那該怎麼辦


01

“存錢不安全”是因為通貨膨脹長期存在

通貨膨脹是普遍存在的,溫和的通貨膨脹有助於經濟的持續發展。因此,許多國家的通脹率一般保持在2%至3%是正常的。2019年,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比2018年上漲2.9%。

衡量通貨膨脹的主要指標之一就是物價。近10年來的物價(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增幅,大家都是深有體會的。僅從10年前的房價和現在的房價對比看來,也就大概能知曉通貨膨脹有多高了。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銀行存款的收益率不能超過通貨膨脹率,存款的就貶值了。也就是說,存款的實際購買力在下降。


理財專家:存錢也不安全,買房也不是唯一;理財菜鳥:那該怎麼辦


例如,2年前100元錢可以購買5斤豬肉。但現在,100元錢只能購買2.5斤豬肉。這就是貨幣的貶值,也就是購買力的下降。

目前,銀行存款的利率不是很高,從銀行掛牌的存款利率來看,許多存款產品年收益率不能超過2.90%。如果不是大額存單和創新型的智能存款,很少有銀行存款的利率能超過4%。


理財專家:存錢也不安全,買房也不是唯一;理財菜鳥:那該怎麼辦

4類銀行大額存單利率均值


但目前創新型存款已經被監管部門叫停了,因此,存款利率最高的只能是大額存單。但大額存單的起存點是20萬元,許多人的資金還達不到起存金額。

因此,如果只將家庭的資金全部或大部分都存在銀行裡,表面上看是“安全”了(目前,在大型國有商業銀行和全國股份制商業銀行存款都是安全的;在地方性小銀行和民營銀行,只在存款本息不超過50萬元也是安全的)。但從存款的本質(即購買力)來看,卻是不安全的,因為儘管錢的數量不會減少,在“數量”上是安全的,但在“質量”上卻是不安全的。


理財專家:存錢也不安全,買房也不是唯一;理財菜鳥:那該怎麼辦

五大國有銀行掛牌存款利率表


02

“買房也不是唯一”是指資產配置的問題

在這次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中,有一些人有三四套房子,但在沒有收入的3個月裡,卻窮的沒錢吃飯。也就是說,窮的只剩下房子了。這種情況,就證明了“買房不是唯一”的現實。

將家庭資產都以房產的形式存放,不符合家庭資產配置的要求。家庭資產都以房產的形式存款,其實“風險”是較大的。

這種風險主要來自2個方面:一是房價可能會下降,導致家庭資產大幅縮水;二是當家庭發生突變,急用錢時,房子不容易變現,應急不了。

特別是在目前國家大力倡導“房住不炒”的基調下,一些地方的高房價要受到調控。不僅普通民眾要求房價下降,馬雲、王健林、曹德旺、董明珠等商業大腕也直呼房價太高,發聲助力房價調控。此時,家庭資產如果都以房產的形式存在,其實是很危險的。

關於這一點,目前許多文章都說的很充分了,我也就不再贅述。


理財專家:存錢也不安全,買房也不是唯一;理財菜鳥:那該怎麼辦

03

正確的做法是合理配置家庭資產

家庭資產是要以一定的規則進行配置的,也就是說,家庭資產要以各種形態以及一定的比例存放。對於高淨值人群來說,家庭資產的內容及配置的比例,可參考標準普爾家庭資產配置法。


理財專家:存錢也不安全,買房也不是唯一;理財菜鳥:那該怎麼辦


標準普爾家庭資產配置法是通過大量的富人實踐,得出的一種最佳的家庭資產配置方法,有效且實用。配置的資產形態和佔比如下:

1. 要花的錢(佔比10%):主要是日常生活的備用金;備用金不單單是以存款的形式存在,可以是支取實時到賬的貨幣基金(例如,某某寶;基金公司的“活期樂”等產品),也可以是隨進隨出的淨值型理財產品。

2. 保命的錢(佔比20%):保險型保險,其中以人身意外險和重疾險為主。

3.生錢的錢(佔比30%):股票、基金、房產、理財型保險;這部分資產主要是去搏擊較高的收益,當然也承擔較大的風險。

4.保本保值的錢(佔比40%):存款、債券、分紅保險等。這部分資產就是家庭的“定海神針”,不追求高收益,但求大部分的家庭資產在安全保值的情況下,有一定的增值。


【我是”藉藉技巧“。作為高級經濟師和財經作家,我致力於投資理財文章的寫作。關注我,便於查看更多的投資知識和理財技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