姍姍版暖心妙計,陪你走過居家生活的每時每刻

姍姍版暖心妙計,陪你走過居家生活的每時每刻

“雲開學”後,同學們適應的如何呢?姍姍在後臺看到許多來自SDUer的留言,每一句話都牽動著姍姍的心:“請問什麼時候開學?”“在家學習雖然很有趣,但是我還是很想念學校。”“學習效率不高,不想說話,心情有些沮喪”。

也許,病毒帶來的不僅僅是身體上的危害,焦慮情緒也在暗中不斷滋生蔓延。其實這些都是很正常的現象,如何給我們的心靈“戴上口罩”,保衛我們的心理健康呢?山東大學學生心理健康與諮詢中心劉倩倩、李曉含老師給出的專業建議,希望可以幫助大家找到積極的應對方式,保持身心舒暢,在家也能愉快的學習生活~


01 消失的安全感

疫情開始蔓延後,很多同學會問自己一個問題:“我是不是病了?”

姍姍版暖心妙計,陪你走過居家生活的每時每刻

據說,醫學生在學習某種疾病的時候,就會懷疑自己是不是得了這種病。人在處於極度緊張狀態的時候,連吃飯、睡覺都會受到影響。可見,當頻繁接觸某一東西時,很多人都會或多或少地受一些心理暗示。如果真的覺得身體不適,可以用相關手機APP進行遠程問診。春季本是流感高發的季節,大山和姍姍提醒你:注意天氣變化,隨時增減衣服,注意保暖。


02 不靠譜的幻想

我們可能陷入災難化的想法中:這場疫情真是個災難,什麼時候是個頭?真的會遙遙無期嗎?

姍姍版暖心妙計,陪你走過居家生活的每時每刻

請比較一下,住所周圍出現了確診病例和不知何時降臨的世界末日,哪個對當下的你的安全感破壞更大?人們對災難性後果的想象總是無遠弗屆,卻忽略了安全感的建立都是從身邊最可把握之處出發。已然拼盡全力的我們,必將取得勝利。


03 突如其來的憤怒和抱怨

面對一些不知真假的負面消息,有的同學會忍不住地責怪外界。可信息難辨真假,誤解總是多於事實,我們該怎樣理智地對待心中的憤怒與抱怨?

姍姍版暖心妙計,陪你走過居家生活的每時每刻

怒從何來,怨往何處?你需要探尋這兩個問題的答案。人們不斷了解最新動態,想了解疫情發展的同時,引發一種感同身受的痛苦,好像自己正在經歷了身處“風暴中心”的人們的無奈、醫護人員的危險。同情心和同理心之下,正義感帶來憤怒是人類常見的情緒體驗之一,在很多情況下,它們是正常且有積極意義的。

請允許並接納它們的存在,但你需要注意的是,消息真假難辨,我們有必要對一件事認識全面之後再進行合理判斷,識別憤怒是在提醒自己的什麼需要沒有被滿足。需要被滿足了,情緒便自然消退。但如果靶子是虛幻的,射擊就只會傷及無辜;出拳的力氣太大,自己的手也會感到疼。情緒,請在適度的範圍內合理地表達。


04 無處安放的悲傷與無力

一些不幸的消息讓人陷入悲傷與無力之中,我們應當如何正確面對呢?

姍姍版暖心妙計,陪你走過居家生活的每時每刻

同情心是你的溫柔,但我們也擔心你陷入“同情疲憊”的陷阱之中。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間。生老病死、有心無力本就是無常人生的常態,只是這場疫情突如其來且聲勢浩大,通過社交網絡把所有不幸都一下子堆在了你面前,一時之間難以消化。

先衡量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再選擇接收信息的多寡。這不是冷漠,助人者必先能自助,否則也只是添亂。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就已經幫了最大的忙。而那些不幸的消息也並非只有悲傷,如果你曾從中受到什麼感召的話,請務必把所見的溫暖傳遞給這個會變好的世界。


05 真假消息的迷惑

社交媒體信息眾說紛紜,我們往往會處於認知過度的狀態中,怎樣減少煽動性的負面信息帶來的影響?

姍姍版暖心妙計,陪你走過居家生活的每時每刻

別做情緒的人質。對大多數山大學子來說,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不是一個太嚴苛的要求,關鍵是,怎樣判斷什麼是謠言?

這可能不太是心理學專業的問題。但從心理學角度來說,當情緒的強度太高時,認知便會窄化,所以,當你出離憤怒、分外悲傷、相當焦慮時,請先停下來等一等自己的理性。情緒對我們的影響,可能還體現在對信息的選擇上。更符合你既有觀點的信息容易被選擇,和你關係更親近之人的信息更容易被信任,而那些不合口味的,可能都得不到被公平思考的機會。那些你“眼見為實”的消息確實不一定是假的,但卻有可能是偏的,差之毫釐便可謬以千里。在信息大爆炸的網絡時代,兼聽則明仍是至理,很多並不緊迫的事情,不必急於下結論。


06 怎樣避免過度焦慮?

疫情發展到今天,每個人都被裹挾在各種信息之中,信息過載使我們的大腦時刻緊繃,通道比較單一,自然會過度焦慮。因此避免過度焦慮的方法之一是減少對疫情報道的關注,每天定時看一兩次是個不錯的選擇。尤其在睡覺前,儘量少看。可以做一個生活計劃表,按部就班地做該做的事情。

姍姍版暖心妙計,陪你走過居家生活的每時每刻


07 安心做好當前事

有一些特別的居家群體受疫情影響比較大,比如即將高考的同學,臨近畢業需要回學校寫論文、做設計的學生。老師有什麼想對他們說的嗎?

姍姍版暖心妙計,陪你走過居家生活的每時每刻

據老師的觀察,疫情對於每一位同學都是公平的,大家都處於這樣的形勢之下,相信和你一級的全國學生的境遇都是相似的。但這種時候也是考驗大家自我控制、自我學習能力的重要時刻,即將高考的同學,可以利用這段時間查漏補缺;寫論文的同學想想昔日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我們何不可在疫情下寫出有思想、有水平的佳作?最痛苦的可能是想過完年趕緊回學校而沒帶電腦的同學,試著把論文的思路理順,儘自己所能地查閱資料,如果可能的話也開始寫吧,20年前,大家不都是真的用手寫論文的嗎?當你開始做一些事情的時候,焦慮感自然會逐漸降低。


08 保持良好溝通

疫情期間,如何克服煩躁的情緒,良好地與家人溝通?

克服的前提是,首先意識到自己很煩躁,並且搞清楚煩躁的原因來自哪裡?是來自家人嗎?這一次,讓你沒辦法出門的真的不是家人。他們不是不讓你出門見小夥伴,而是疫情控制的需要,為了保證自己不受感染。明白這些之後,才能有效溝通。你和父母之間不可否認地有著代溝,但試著站在他們的角度上思考,可能會有不一樣的感受。而且,溝通並不僅限於說話,還可以是其它的呀!一起下個象棋,打個牌,一起做頓飯,都是很好的溝通呢!


09積極

有什麼能夠在家中進行的、在心理學上具有積極效應的活動可以推薦給同學們嗎?

其實,保持正常作息、積極鍛鍊身體、與家人保持良好溝通就是很好的活動,如果有同學覺得過度緊張、焦慮時可以採用以下方式調節:

守好心中方寸天地,做好力所能及之事。看一本書,寫一篇字,做一次鍛鍊,去感受闊別已久的寧靜,去發覺另一種有趣。煩躁不安的心緒終會被靜下來的時光治癒。

姍姍版暖心妙計,陪你走過居家生活的每時每刻


請相信,在春暖花開時,我們會再次相遇。

我在山大等你!


特別鳴謝 | 山東大學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中心

素材 | 劉倩倩 李曉含

文 | 張翰 包明淇

設計、封面圖 | 朱曾龍妍

姍姍版暖心妙計,陪你走過居家生活的每時每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