姗姗版暖心妙计,陪你走过居家生活的每时每刻

姗姗版暖心妙计,陪你走过居家生活的每时每刻

“云开学”后,同学们适应的如何呢?姗姗在后台看到许多来自SDUer的留言,每一句话都牵动着姗姗的心:“请问什么时候开学?”“在家学习虽然很有趣,但是我还是很想念学校。”“学习效率不高,不想说话,心情有些沮丧”。

也许,病毒带来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危害,焦虑情绪也在暗中不断滋生蔓延。其实这些都是很正常的现象,如何给我们的心灵“戴上口罩”,保卫我们的心理健康呢?山东大学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中心刘倩倩、李晓含老师给出的专业建议,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找到积极的应对方式,保持身心舒畅,在家也能愉快的学习生活~


01 消失的安全感

疫情开始蔓延后,很多同学会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是不是病了?”

姗姗版暖心妙计,陪你走过居家生活的每时每刻

据说,医学生在学习某种疾病的时候,就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这种病。人在处于极度紧张状态的时候,连吃饭、睡觉都会受到影响。可见,当频繁接触某一东西时,很多人都会或多或少地受一些心理暗示。如果真的觉得身体不适,可以用相关手机APP进行远程问诊。春季本是流感高发的季节,大山和姗姗提醒你:注意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服,注意保暖。


02 不靠谱的幻想

我们可能陷入灾难化的想法中:这场疫情真是个灾难,什么时候是个头?真的会遥遥无期吗?

姗姗版暖心妙计,陪你走过居家生活的每时每刻

请比较一下,住所周围出现了确诊病例和不知何时降临的世界末日,哪个对当下的你的安全感破坏更大?人们对灾难性后果的想象总是无远弗届,却忽略了安全感的建立都是从身边最可把握之处出发。已然拼尽全力的我们,必将取得胜利。


03 突如其来的愤怒和抱怨

面对一些不知真假的负面消息,有的同学会忍不住地责怪外界。可信息难辨真假,误解总是多于事实,我们该怎样理智地对待心中的愤怒与抱怨?

姗姗版暖心妙计,陪你走过居家生活的每时每刻

怒从何来,怨往何处?你需要探寻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人们不断了解最新动态,想了解疫情发展的同时,引发一种感同身受的痛苦,好像自己正在经历了身处“风暴中心”的人们的无奈、医护人员的危险。同情心和同理心之下,正义感带来愤怒是人类常见的情绪体验之一,在很多情况下,它们是正常且有积极意义的。

请允许并接纳它们的存在,但你需要注意的是,消息真假难辨,我们有必要对一件事认识全面之后再进行合理判断,识别愤怒是在提醒自己的什么需要没有被满足。需要被满足了,情绪便自然消退。但如果靶子是虚幻的,射击就只会伤及无辜;出拳的力气太大,自己的手也会感到疼。情绪,请在适度的范围内合理地表达。


04 无处安放的悲伤与无力

一些不幸的消息让人陷入悲伤与无力之中,我们应当如何正确面对呢?

姗姗版暖心妙计,陪你走过居家生活的每时每刻

同情心是你的温柔,但我们也担心你陷入“同情疲惫”的陷阱之中。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间。生老病死、有心无力本就是无常人生的常态,只是这场疫情突如其来且声势浩大,通过社交网络把所有不幸都一下子堆在了你面前,一时之间难以消化。

先衡量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再选择接收信息的多寡。这不是冷漠,助人者必先能自助,否则也只是添乱。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已经帮了最大的忙。而那些不幸的消息也并非只有悲伤,如果你曾从中受到什么感召的话,请务必把所见的温暖传递给这个会变好的世界。


05 真假消息的迷惑

社交媒体信息众说纷纭,我们往往会处于认知过度的状态中,怎样减少煽动性的负面信息带来的影响?

姗姗版暖心妙计,陪你走过居家生活的每时每刻

别做情绪的人质。对大多数山大学子来说,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不是一个太严苛的要求,关键是,怎样判断什么是谣言?

这可能不太是心理学专业的问题。但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当情绪的强度太高时,认知便会窄化,所以,当你出离愤怒、分外悲伤、相当焦虑时,请先停下来等一等自己的理性。情绪对我们的影响,可能还体现在对信息的选择上。更符合你既有观点的信息容易被选择,和你关系更亲近之人的信息更容易被信任,而那些不合口味的,可能都得不到被公平思考的机会。那些你“眼见为实”的消息确实不一定是假的,但却有可能是偏的,差之毫厘便可谬以千里。在信息大爆炸的网络时代,兼听则明仍是至理,很多并不紧迫的事情,不必急于下结论。


06 怎样避免过度焦虑?

疫情发展到今天,每个人都被裹挟在各种信息之中,信息过载使我们的大脑时刻紧绷,通道比较单一,自然会过度焦虑。因此避免过度焦虑的方法之一是减少对疫情报道的关注,每天定时看一两次是个不错的选择。尤其在睡觉前,尽量少看。可以做一个生活计划表,按部就班地做该做的事情。

姗姗版暖心妙计,陪你走过居家生活的每时每刻


07 安心做好当前事

有一些特别的居家群体受疫情影响比较大,比如即将高考的同学,临近毕业需要回学校写论文、做设计的学生。老师有什么想对他们说的吗?

姗姗版暖心妙计,陪你走过居家生活的每时每刻

据老师的观察,疫情对于每一位同学都是公平的,大家都处于这样的形势之下,相信和你一级的全国学生的境遇都是相似的。但这种时候也是考验大家自我控制、自我学习能力的重要时刻,即将高考的同学,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查漏补缺;写论文的同学想想昔日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我们何不可在疫情下写出有思想、有水平的佳作?最痛苦的可能是想过完年赶紧回学校而没带电脑的同学,试着把论文的思路理顺,尽自己所能地查阅资料,如果可能的话也开始写吧,20年前,大家不都是真的用手写论文的吗?当你开始做一些事情的时候,焦虑感自然会逐渐降低。


08 保持良好沟通

疫情期间,如何克服烦躁的情绪,良好地与家人沟通?

克服的前提是,首先意识到自己很烦躁,并且搞清楚烦躁的原因来自哪里?是来自家人吗?这一次,让你没办法出门的真的不是家人。他们不是不让你出门见小伙伴,而是疫情控制的需要,为了保证自己不受感染。明白这些之后,才能有效沟通。你和父母之间不可否认地有着代沟,但试着站在他们的角度上思考,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而且,沟通并不仅限于说话,还可以是其它的呀!一起下个象棋,打个牌,一起做顿饭,都是很好的沟通呢!


09积极

有什么能够在家中进行的、在心理学上具有积极效应的活动可以推荐给同学们吗?

其实,保持正常作息、积极锻炼身体、与家人保持良好沟通就是很好的活动,如果有同学觉得过度紧张、焦虑时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调节:

守好心中方寸天地,做好力所能及之事。看一本书,写一篇字,做一次锻炼,去感受阔别已久的宁静,去发觉另一种有趣。烦躁不安的心绪终会被静下来的时光治愈。

姗姗版暖心妙计,陪你走过居家生活的每时每刻


请相信,在春暖花开时,我们会再次相遇。

我在山大等你!


特别鸣谢 | 山东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素材 | 刘倩倩 李晓含

文 | 张翰 包明淇

设计、封面图 | 朱曾龙妍

姗姗版暖心妙计,陪你走过居家生活的每时每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