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門瑞光塔,七級八面磚木閣樓

瑞光塔是位於蘇州盤門內的一座宋代的古塔建築。始建於247年(東吳孫權赤烏十年),13層。宋代大中祥符年間(1008-1016)重建時改為7層8面。高約43米。1988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盤門瑞光塔,七級八面磚木閣樓

瑞光塔


  瑞光寺初名普濟禪院,據志書記載為三國吳赤烏四年(241年)孫權為迎接西域康居國僧人性康而建。十年,孫權為報母恩又建十三層舍利塔於寺中。而根據先後在塔內發現的寶幢木函、佛經、石佛、石礎、塔磚等文物上的紀年文字,與塔的平面、結構、外觀綜合考證,今塔系北宋景德元年(1004年)至天聖八年(1030年)所建,當時佛寺名為瑞光禪院。

盤門瑞光塔,七級八面磚木閣樓

瑞光塔閣樓


  瑞光寺塔為七級八面磚木結構樓閣式,磚砌塔身由外壁、迴廊和塔心三部分構成,外壁以磚木斗拱挑出木構腰簷和平座。每面以柱劃分為三間,當心間闢壺門或隱出直欞窗。底層四面闢門,第二、三兩層八面闢門,第四至七層則上下交錯四面置門。內外轉角處均砌出圓形帶卷剎的倚柱,柱頭承闌額,上施斗拱。外壁轉角鋪作出華拱三縫,補間鋪作三層以下每面兩朵,四層以上減為一朵。

  全塔腰簷、平座、副階、內壁面、塔心柱以及藻井、門道、佛龕諸處,共有各種木、磚斗拱380餘朵。修復後通高約53.6米,底層外壁對邊11.2米。層高逐層遞減,面積也相應收斂,外輪廓微呈曲線,顯得清秀柔和。入塔門,經過道即迴廊,迴廊兩壁施木樑連結,鋪設樓面,第二、四層轉角鋪作上有月梁聯繫內外倚柱,廊內置登塔木梯。

盤門瑞光塔,七級八面磚木閣樓

瑞光塔結構


  塔身的臺基為石質須彌座式,座的四周束腰鐫有獅獸、花卉、雲紋等紋樣。此塔磚砌塔身基本上是宋代原構,第六、七兩層及塔頂木構架雖為後代重修,但其群柱框架結構在現存古塔中並不多見。

盤門瑞光塔,七級八面磚木閣樓

瑞光塔夜景


  1978年4月,在第三層塔心的磚龕內發現了一批五代和北宋初期的珍貴文物,有銅質鍍金塔兩座,地藏、觀音、如來佛菩薩像九尊,五代的手抄經卷、北宋的木刻《妙法蓮華經》和嵌螺甸藏經漆匣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