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不起“慢慢變富”的人,需要先搞清這幾個問題,看完你就明白了

慢慢變富並不是追求慢,如果能夠“快快變富”那我們為何要慢慢變富呢?快多好,何樂而不為?

之所以要慢不僅僅是因為“快”很難,更重要的是這事和“快”與“慢”無關。“慢”只是一種表述。

慢慢變富的本質是要解決幾個問題:

一是“向內求”,這是於已,解決慾望與能力匹配的問題。

二是“慢即快”,這是於已與於物的結合,解決慾望過大,以及標的物價值兌現的問題。

三是“時間友”,這是於物,解決倉位的持續增長的問題。

巴菲特的搭檔查理芒格說過一句話:當你想要的某樣東西,最好的辦法是讓你自己配得上它。

這句話我認為是芒格最具智慧的思考,本質是解決了能力與慾望匹配的問題。


瞧不起“慢慢變富”的人,需要先搞清這幾個問題,看完你就明白了


大多數無論是賺錢或者做其他事,最喜歡做的不是改變自身的能力、而是尋找捷徑,這一點在投資中尤為明顯。

初級投資人最喜歡問的是有沒什麼秘訣?已經懂一點投資的人問得是“哪一支股票好”“該買哪個城市的房子”“什麼時候可以買了”諸如此類,都是在尋找“自身”以外的技巧、標的、時機。

沒有人問“我應該掌握什麼”“我應該如何思考”“我應該怎麼提升”。

芒格這句話就是把所有的“向外求”變為“向內求”,我們去努力把握那些自己可控的因素,不斷通過提升自身認知去增加成功的概率。

所有的慾望都通過自身能力達標去實現,不再從外界找藉口、找原因、找捷徑,這是質的思維變化。

知道這句話之前的我,自認為是比較積極的人了,看見別人成功很少去想他為什麼運氣這麼好,而是會想他從事了什麼行業?他們怎麼找到的這個機會的?他們有哪些先天資源和特長的優勢?

但是這本質上依舊是向外求,是在尋找別人的優勢、從別人身上找原因。

自從我理解了芒格的這句話,我思考的是我和成功者比還缺什麼?還要學什麼?還要做哪些準備?我經歷什麼才能學會這些?思考的是“我”。

而且很少考慮“機緣”“先天”這種因素,雖然有時這真的很重要,但這不是我能把控的,我要關注的是當沒有這些先天因素時,怎麼彌補?

有一句話很符合我的想法,大多數人的努力程度之低,還遠遠沒到拼天賦的時候,這也是典型的“向內求”。

當你向內求修煉自己時,就會有一個問題繞不過去,那就是“還需要多長時間”。


瞧不起“慢慢變富”的人,需要先搞清這幾個問題,看完你就明白了


你掌握一門技能,例如財務報表分析需要多長時間?你克服一項弱點,例如資產暴跌不敢買需要多長時間?你提升自己能力,例如成為一個踩盤專家需要多長時間?

多問一些類似的問題,你就會發現每一項都不是輕易能獲得的,都需要幾個月、幾年甚至十幾年,因為一個人掌握技能、克服弱點、提升能力太需要時間了、太難一蹴而就了。

此時,你就會理解“慢”是不得已的,是能力提升的結果,而不是你在追求“慢”,慢不是原因、而是結果。

這種結果是“向內求”的結果,也是“能力匹配慾望”的結果。

向內求,是一個自身發現、調整、甚至略帶一點修煉的過程,怎麼可能快?只能“慢”。這是“慢慢變富”的第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瞧不起“慢慢變富”的人,需要先搞清這幾個問題,看完你就明白了


第二點“慢即快”。

我專門寫過文章,投資的一大悖論是“越是追求效率就越會失去效率”

因為在市場中所謂的追求效率無非兩種方法,一是猜測市場高低點高拋低吸,二是加槓桿、越大越好。

猜測市場高低點絕大部分人做不到,反而在猜測市場高低點中追漲殺跌、踏空套牢,情緒大起大幅,陷入錯誤的方法中損耗生命。

股市的技術派中除了極少天才幾乎都是如此,但是即使是技術派公認頂級大師傑西禮佛摩爾仍不得善終,最終走向精神崩潰、73歲自殺。

加槓桿可以提升效率,但是不能追求極致,否則必定損失效率,股市高槓杆被平倉的例子多到不勝枚舉,禮佛摩爾也不例外。

另一個高槓杆領域期貨(期貨不是投資)也有很多加槓桿追求效率最終失去效率的例子,橡膠大王付小軍20年賺來的鉅額利潤在三個月虧光,最終在國慶節離開親人。

“慢即快”的原因是,慢是分解目標、降低慾望的重要步驟,也是投資品價值兌現的必由之路。

當你急於變富,就很難抵禦誘惑,踏入披著“餡餅”外衣的“陷阱”;很容易受到外界干擾,質疑自己提升之路的正確性;很難面對挫折,堅持自己早已確定的目標。

  • 很多投資人持有非常優質的標的,卻忍受不了市場盤整的煎熬,在上漲前一刻錯誤賣出;
  • 很多投資人的投資品處在上漲的階段,卻這山看著那山高,去追逐上漲更猛的標的,結果買在了山頂;
  • 很多投資人在市場最艱難、自己最低迷的時候選擇離開市場,市場卻很快迎來快速上揚。這些在投資圈子中太常見了。


瞧不起“慢慢變富”的人,需要先搞清這幾個問題,看完你就明白了


當你接受了“慢”,你的慾望就會在一定期限內降低,就會接受自己的投資品緩慢的上漲,就更能抵禦外面的誘惑,也給自己更大的容錯空間,在最艱難的時間熬出頭。

接受了“慢”,變富的大目標就可以分解成一個一個“小目標”,你可以通過自身努力逐步達到;

反之,凡是無法接受“慢”的人,那個巨大的慾望或者目標就矗立在那,看上去美好,卻根本無力實現。

很多資金不足的粉絲聽說一線最有價值,於是一上來就要去一線買房,其結果往往是到了一線反而被打擊的毫無鬥志。

他不明白,可以先到買得起的二線慢慢建倉,不斷提升融資能力和投資倉位,最終實現一線買房,一線並非當下錯過就永久錯過。

17年前我買第一套房時連一套三線都買不起、到處借錢。通過“慢”逐步提升實力,到今天一線並沒有錯過,還可能建更多的倉位,雖然過去的17年是一線房產價格大爆發的17年。

如果17年前我就去追逐一線,由於資金缺口巨大,我能想到的不是買彩票賭運氣、耗光本金,就是走“金朝陽”的包裝借貸之路,估計2008年那次樓市暴跌基本也就一夜回到解放前了。

“慢即是快”還有一個原因是任何投資品的投資價值都是來自於投資品背後經濟價值的體現。

  • 股票價值來自於背後那家公司不斷增長的盈利能力和不斷創造的利潤;
  • 房產的價值來自於房產背後城市的生長和發展,以及所屬區域的建設、各類配套不斷成熟。

而任何經濟價值都不可能一夜大增,需要時間慢慢醞釀、慢慢兌現,這也是變富會“慢”的重要原因。

慢就是快,因為時間才是最好的催化劑。


瞧不起“慢慢變富”的人,需要先搞清這幾個問題,看完你就明白了


第三點就是“慢”是“時間友”,也就是時間的朋友。

與追求市場波動、持續加槓桿的交易大師獲利方式不同,價值派投資者總是在一個相當長的週期持有投資品,等待投資品的價值不斷兌現。

值得注意的是,交易大師很少長壽的,與之相對的是價值投資者壽星名單有長長一列。格雷厄姆82歲、鄧普頓95歲、費雪97歲、凱睿100歲、紐伯格107歲,歐文卡恩109歲,仍在世的歐奈爾87歲、巴菲特90歲、芒格96歲,價值投資者似乎更加長壽和健康。

不僅如此,由於長壽其資產依靠複利增值非常可觀,巴菲特90%的資產來自60歲之後,56歲時只有1億美元。

由於複利的作用,長壽的價值投資者隨著年齡不斷增長其資產池不斷變大,資產增長的絕對值不斷加速,這就是典型的時間的朋友,也佐證了慢即是快!

投資之所以是一種和時間做朋友的活動,是因為人們總是高估一二年的影響,卻低估十年的影響。人們總是忽略複利增長在時間長河中的威力。

2000年發表的《21世紀中國經濟長期預測》中專家預言2020年中國將進入世界經濟大國之列,2050年中國或將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個預判在當時甚至被認為太樂觀了,實際上2010年我國就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這種長時間持續增長的力量往往被所有人忽視。


瞧不起“慢慢變富”的人,需要先搞清這幾個問題,看完你就明白了


人們著急是因為擔心“輸在起跑線”上,素不知投資不是短跑,也不是長跑,甚至也不是馬拉松,而是一場為期一生的、對手是自己的競賽,一兩年的得失根本無傷大雅.

活得久--無論在市場上還是人世間活得久才是制勝的不二法門,“慢”正是這不二法門的一把鑰匙。

“慢”並不是變富的原因,而是想富有不得不慢,慢是富有的副產品、是結果。

真正的原因是“向內求”“慢即快”“時間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