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重大交通項目“滿血”復工

深圳重大交通項目“滿血”復工

深圳重大交通項目“滿血”復工

南都訊 工地上機器轟鳴,工人們戴著口罩操作自如,隨著復工復產速度加快,越來越多的地下機器甦醒,深圳重大交通項目“滿血”復工。昨日,記者從深圳市交通運輸局瞭解到,結合疫情防控分區分級管控要求,深圳將網格化管理納入交通建設行業復工復產工作指引要求,全力推進大灣區重點項目復工,結合交通建設項目工期要求、年度投資任務等,制定了切實可行的項目復工計劃,目前媽灣跨海通道等21個重大續建項目已復工,重點項目復工率為95.5%。

深圳地鐵313個建設工點全面復工

3月10日上午,中國電建地鐵12號線機場東車輛段施工現場,試車線豎井樁基、聯絡線圍護樁、土方開挖等工序已有序開展。為保證全線復工復產安全,地鐵12號線分批對返崗人員進行核酸檢測。隨著疫情防控及復工復產工作的持續推進,地鐵12號線持續迎來新進展,預計月內將陸續有9臺盾構始發,實現28臺同時掘進的目標。

勞務人員健康返崗是復工復產的關鍵。為吸引建設者返深,深圳地鐵集團對來自或途經重點疫區人員及體溫異常人員嚴禁返深,對其它地區的施工人員分期分批返深,堅持先隔離再上崗,參建單位累計開展免費核酸檢驗1.98萬人次。組織施工單位採取“點對點一站式”直達運輸服務引導務工人員有序返崗,春節後累計返深人數已逾3.9萬人。

截至3月2日,深圳地鐵集團下屬14家二級企業已全部完成復工復產、復工率100%。111個工區、313個工點已經全面恢復開工。累計在深參建人員逾4.6萬人、已佔2019年12月份參建人員5.4萬人的85%。隨著深圳地鐵在建14條線路陸續復工,地鐵建設再加速,預計各項目人員在3月中旬基本到位。

深圳首條超大直徑海底隧道全面復工

3月6日,復工後首幅53噸地下連續牆鋼筋籠的成功吊裝,標誌著深圳市交通重點工程首條超大直徑海底隧道——媽灣跨海通道工程實體復工全面展開。媽灣跨海通道路線全長約8.05km。1.1公里在大鏟灣水下,其餘7公里多在地面。這是深圳首條超大直徑海底隧道。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1標段項目2月20日具備施工條件,3月1日正式施工,3月6日復工後首幅地下連續牆鋼筋籠成功吊裝,截至3月8日共完成始發段鋼筋混凝土地下連續牆53幅(完成率70%),素混凝土地下連續牆21幅(完成率百分之百)。電力隧道、交通疏解等各工作面有序進行。2標段項目於2月18日具備施工條件,並正式開始進行高壓旋噴樁施工。

截至3月8日,媽灣跨海通道工程項目在深人員總數達836名,其中管理人員196名,非管理人員660名,其中651名人員進行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

媽灣通道分為地面道路和地下道路。地面道路規劃為城市主幹路,雙向6車道,設計速度40-60公里/小時。地下道路規劃為城市快速路,雙向6車道,設計速度80公里/小時,計劃於2023年底完工。

深中通道全線全面復工

防疫是頭等大事,復工是當務之急。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過江通道和廣東省重點高速工程項目,深中通道加入了最早一批覆工。面臨用工缺工、外地員工返崗等難題,深中通道依賴智能建造、產業升級,助力深中通道這項超級工程提速復工。

深中通道項目沉管隧道為世界首例雙向八車道海底沉管隧道。沉管隧道斷面寬度達到46米至55.46米,比港珠澳大橋雙向六車道鋼筋混凝土沉管隧道斷面寬8米多。單孔跨度超過18米,沉放最大水深達40米,沉管結構受力複雜。從結構、工效、技術、工藝、方案等多個方面考慮,傳統制造已難以滿足項目要求。

為此,深中通道對沉管預製工廠進行了智能建造和產業升級,生產線改造、核心裝備研發等均實現傳統工廠向信息化智慧工廠的巨大跨越,完成了移動終端信息化集成、智能澆築檢測、施工監控監測、信息管理等系統的建設,築就沉管預製“夢工廠”。

“防疫、復工兩手抓,我們的復工是比較順利的。除了全面實行‘網格化’和封閉管理,就是智能建造發揮了作用,對人員數量需求沒有那麼高,有效地把交叉感染風險降到最低。”現場業主代表楊福林介紹。

據瞭解,在智能智造的助力下,深中通道已全線全面復工。項目全線到崗6000餘人,佔返崗總人數的九成,隨著作業面的展開,近期還會陸續增加。目前,深中通道東人工島地連牆施工、西人工島島頭施工、專用航道疏浚、伶仃洋大橋西主塔及西錨碇、沉管隧道鋼殼製造等工點已復工,伶仃洋大橋西錨碇地連牆順利開槽,西人工島鋼圓筒水下切割已完成。預計年內實現沉管隧道E1管節浮運沉放、橋樑工程索塔承臺施工等。

採寫:南都記者 張豔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