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比那偉大的遺憾,就交給勒布朗實現吧

勒布朗似乎一直不喜歡說自己是得分手,反倒是每次被提問到科比,都對作為得分手的科比不吝讚美。

於是,就是這一直以組織者自稱的勒布朗,在今天用一記突破上籃完成了對科比歷史總得分的超越。

前幾天在紐約說的:

“我們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球員。你會很欣賞他的求勝心,他每年都提升自己的那份動力。但說到我們的比賽特點,我們兩人是完全不同的球員,我更多的是一位組織者,而他是天生的得分手。我們一起打球會很奏效的,你們在美國男籃的奧運代表隊上也看到了那個場面。”

科比那偉大的遺憾,就交給勒布朗實現吧

這種話勒布朗不是第一次說了,科比總得分快超越喬丹的時候,勒布朗說:

“這並不令人驚訝,如果不是最出色的話,他是有史以來最出色的得分手之一。他是我曾經仰望過的球員。從高中到進入NBA,我的房間牆上貼著科比的海報。”

從比賽方式來看,這確實是一件奇怪的事。

畢竟科比的比賽充滿了單挑和高難度出手,從04年開始就擁有無限開火權——並且一直到退役前最後一戰,科比都是那個有著超強攻擊慾望、時不時就虎著臉上演殺戮遊戲的男人。

而科比一出道也就是以得分見長,後期不斷打磨的背身遠投之類技藝,加之腳步一向機敏靈動,更致命的是奧尼爾走後科比不斷掛肉,練就了一身不懼肉搏的鋼筋鐵骨,能抗住他的人大多防不住他的變相,一個三威脅起步急停就能甩掉人,而那些想跟科比纏鬥的靈巧後衛們,又大多吃不消他那力量和技術兼併的本身,加之歷史級別的對抗出手能力。

從技術到精神,作為得分手的科比都是天選之子。

04年1月,勒布朗和科比第一次碰面。

這場對決最深刻的記憶點發生在第一節最後幾秒鐘。

凱德里克-布朗面對科比,時鐘剩下最後幾秒,科比在三分線外一步假動作出手,布朗往空中一跳,科比順勢造成布朗的犯規,但布朗的大腿重重的砸在了科比的右肩膀上,在上一個賽季的季後賽裡他的右肩膀受傷後堅持打完了季後賽,這一次受傷的同樣是這一側的肩膀。

於是科比抱著自己的肩膀躺在地板上許久,然後走到罰球線上咬著牙罰進了三顆空心的罰籃。

在隊醫初步檢查無結構性嚴重損傷之後,科比決定拖著右臂再次登場,奧尼爾和馬龍在這之前已經分別因為傷病缺席了這場比賽。

重新登場後,他在弧頂面對詹姆斯,用左腳做了試探步之後不熟練的出手了一次怪異的中投,仔細一看——這一球是用左手完成的出手,投籃不著邊際。

科比那偉大的遺憾,就交給勒布朗實現吧

好鬥、無畏。

在這次出手後不久,科比無法堅持被禪師換下場,保羅塞拉斯看著科比纏著自己的右臂面無表情,好像在說“這傢伙真是個怪物”。

所以科比生涯25次拿到得分50+,40+得分場次是誇張的122場——從職業生涯開始到告別籃球生涯的那60分,這是極致得分手長達20個賽季的答卷。

勒布朗?終究不是必須要拿著球自己終結的性格,所以得分成績單也無比出色,生涯目前12次50+,64次40+,很明顯這不是他得分能力的全部潛能,似乎要是逼著他得分,他也能得。

拋開組織者的這個名號,開頭幾年詹姆斯的得分手段大多是“面框爆破手”的角色,雖說有中投和翻身投的戲份,但畢竟那時遠投還不完善,對手收縮的厲害,但勒布朗的視野和禁區附近的終結能力又出奇完美,於是就這般硬橋硬馬的帶著騎士進了個人的第一次總決賽。

回看那會的錄像,經常可以看到他“起步後急停”又或者“越野車開路”

般的鏡頭,前往邁阿密之前,他的基本思路沒有變,就是細節和投籃越來越好,加上這年少的陽剛之氣殺的紅眼同樣可以殺人。

科比那偉大的遺憾,就交給勒布朗實現吧

勒布朗去往南海岸之前的1.0版本,大概是個“組織能力強、進攻細節不斷完善的頂級攻擊手”。

背打巴里亞那茬其實與其抓著這件事不放,不如看看勒布朗之後跟奧拉朱旺學背身之後的本事,12年總決賽背身把塞弗洛沙打的找不著北,而遠投效率一路提升,直到12-13賽季達到四成三分命中率。

做到這一切,都是匪夷所思的。

在霍華德和詹姆斯對峙的那幾年,江湖流傳著霍華德可以單換詹姆斯的傳說,看天眼的講沒有人會用勒布朗換魔獸,原因是他身體不夠勁爆?防守不夠賣力?看天眼不換,那是因為霍華德沒法填滿自己技能。在休斯頓的時候曾經教導過勒布朗的奧拉朱旺親自上陣給魔獸授課,但霍華德靈巧的背身腳步一直沒有出現,於是在15-19年他一直受困於“低效的核心中鋒”無法逆轉頹勢。

這是勒布朗比一般天才還要恐怖的地方,出道以來就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得分手,但靠著這一步一步過來竟是把十八般武藝學了個遍。

所以2.0版本的勒布朗,是個全能攻堅手,總之就是單防、協防、組織、進攻,沒有他不熟悉的姿勢。

重回騎士的幾年大家也比較熟悉,進攻端不再一味求快,慢悠悠的老爺球搶身位也可以輕鬆過人,低位翻身的精準——特別是右邊低位右轉身的招數已經爐火純青,又比如緊跟時代加的招數(撤步三分),逆增長的出手手感(拋投絕殺猛龍)。

詹3.0的出色,似乎忘記了年齡的增長,而我個人覺得詹姆斯生涯最佳的比賽,是處於3.0時期,18年G1,勒布朗個人51分輸球,載入史冊的個人表現以及一場極為可惜的敗仗。

歷史上在總決賽拿過50分的都是響噹噹的人物,但咱們看球能親眼目睹的只有勒布朗這唯一一次。

科比那偉大的遺憾,就交給勒布朗實現吧

你不會在這場比賽發出在以下評論:

“該死,要是這傢伙遠投厲害了,那可是天下無敵!”

“我的天,如果他精通了背身,就沒有他不能熟練用的進攻了吧!”

沒有,都沒有。詹1.0和詹2.0的那些缺漏,在這場詹3.0的比賽裡早已經消失不見。

技術、節奏、協調、經驗,這是最好的勒布朗。


當最好的勒布朗離開了克利夫蘭來到洛杉磯,我們才發現——這不是最後的勒布朗。

好吧,我承認,在詹姆斯的腹股溝傷勢長期缺陣歸來之後我是失望的,我失望湖人復興大旗終於舉起的第一年如此收場,哪怕勒布朗說“我不在乎常規賽排位,只要進季後賽就好了”,最後還是沒能等到湖人苦苦等待的季後賽。

但?

丹尼格林開季的時候說“我都不知道你們在嗨什麼,勒布朗不一直是一號位嗎?”這是一句極為微妙的話。

所有人都知道“勒布朗要打1了”,而我們關注的重點,應該是勒布朗首次沒有控衛在場上長時間搭檔了。

過往他還有一個能持球的後衛共同分擔球權,而現在之後替補席隆多偶爾站出來給勒布朗爭取些休息的時間,但現在,“勒布朗要打1”這句話,是認真的。

科比那偉大的遺憾,就交給勒布朗實現吧

本季勒布朗首助攻得分佔比28%,這是勒布朗生涯的最低比例,基本上就是佩林卡跟勒布朗喊——“不好意思了老詹,為了把濃眉拿過來,我實在是沒辦法籤回來個像樣的核心後衛,你自己的得分還得靠你自己多出汗了”。

得分倒是沒怎麼變,勒布朗的三分產量繼續在突破上賽季的新高,一眾射手也在隔壁等著喂餅,於是承擔超高球權比例的勒布朗,每場要送出生涯新高的10.8個助攻——以35歲的年紀。

時間回到13年,那支組建了豪華F4的湖人傷病纏身並且表現不利,最關鍵的是科比在季後賽之前跟腱撕裂,科比再沒找回科比——同樣,以35歲的年紀。

科比也有自己的進化形態:

科1.0:極致的速度、極致的得分慾望,在Handcheck時代留下了兩個得分28+的賽季,飛天遁地無所不能,攻防兩端火力全開,似乎沒有體能極限。

科2.0:極致的力量、極致的進攻技巧,本身能吃人、面框能吃人,精通了一切得分手段,打爆了一切被稱作“科比終結者”的防守者。

科3.0:更好的領袖、極致的接管能力,在身體機能下降的同時更注重技巧的利用和體能的分配,用更高效的帶隊方式帶來精準打擊和關鍵球執行。

大多數的天才,也都沒有這個職業生涯長度來進化那麼多次,喬丹有公認的四個階段的打法但無人曾經超越,科比有自己的三個階段,他曾經有機會跟喬丹一樣有四次巔峰形態,

三次已經很多,但我惋惜,是因為他本來可以距離喬丹更近。

競技體育本身殘酷無比,球員要面對周遭環境的嚴苛競爭,要面對短暫生涯身體的不可逆下滑,小角色們想方設法要多留在這一會,而英才們也必須要面對“我可是XXX,我怎麼會這樣”的自我懷疑。

這條路上,有些人被上天詛咒沒有選擇的權力(麥迪),有些人足夠幸運在母隊過完最後的美妙時光(科、韋、諾),有些人放下身段不停追趕時代(霍華德)。

科比那偉大的遺憾,就交給勒布朗實現吧

而勒布朗詹姆斯,這個時代唯一未被時間老人摘去巨星光環的老將仍然在用一個新的形態繼續前行。

我沒見過科的4.0形態,沒人見過,我只能從“科比模仿庫裡單動投籃出手姿勢”來揣測,如果科比沒有受傷他自己對未來打法的預期。

我幻想過科4.0的樣子:

他不會再防守端追著對方射手不放,防守任務變成了盯對方的3甚至不大純正的4,通過腳步判斷更多作為協防人出現在球隊整體防守之中,進攻端這個純粹的得分手開始大比例的參與球隊組織,並且增加接球投以及三分出手的比例,當然,少不了最後時刻“把該死的球給科比”的大魔王時刻。

但終究,我沒見過。

有機會見到的,是勒布朗。

如今只有一個常規核心持球點的湖人高居西部第一,儼然是要作為“高產能高效率的持球指揮官”開啟個人的4.0形態,而科比被那該死傷病奪走的偉大遺憾,就請穿著湖人球衣的勒布朗去實現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