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工作者:堅守最後一道戰“疫”防線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社區是打贏疫情阻擊戰的關鍵陣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社區是疫情聯防聯控的第一線,也是外防輸入、內防擴散最有效的防線。把社區這道防線守住,就能有效切斷疫情擴散蔓延的渠道。全國都要充分發揮社區在疫情防控中的阻擊作用,把防控力量向社區下沉,加強社區各項防控措施的落實,使所有社區成為疫情防控的堅強堡壘。

社區的工作者們,猶如戰“疫”場上的堅強後盾,默默地堅守住最後一道防線。

截至3月8日,全國城鄉社區工作者已有53位在疫情防控過程中因公殉職,其中黨員佔92.5%。

我的國,我的家,我來守!

時鐘漸漸指向午夜十二點,夜幕下的武漢街頭,幾乎看不到車和人。

田歡輕輕地把一袋子菜放到母親家的防盜門外,將菜的外包裝消過毒後,未作停留就悄悄地轉身離開了。母親腦瘤手術後,時常會頭暈,平時需要人照顧。大年三十那天,田歡把九歲的女兒送到母親家,轉身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

近一個月的時間裡,她跟母親和女兒只通過幾次語音電話,視頻過一次。

“不能見,也不敢見她們。覺得挺虧欠她們的。”田歡說著眼圈紅了起來。“本來約好了給她們打電話,但實在忙的顧不上,經常想起來的時候已經很晚了,只能等第二天。可一忙,又忘了。”

作為土生土長的武漢人,“85後”的田歡是江岸區百步亭社區悅秀苑黨總支書記,她從事社區工作已經近十年了。自1月23日武漢實施全面嚴格管控那天起,她和團隊其他14名社區工作人員一起始終處於“連軸轉”的狀態,手機24小時開機,隨叫隨到。

社區工作者:堅守最後一道戰“疫”防線

剛剛將有發熱症狀的居民送去隔離的田歡 (受訪者供圖)

“武漢是一個很美的地方,雖然她現在‘病了’,但有這麼多人一起幫助她,我堅信她一定會好起來。”田歡堅定地說。

每當轄區有居民出現發熱症狀,田歡都要第一時間帶領工作人員將他們送到定點隔離酒店進行隔離觀察。田歡坦言,剛開始確實怕。

“怎麼可能不怕?但我覺得我應該去,因為總要有人去的,我不能讓我的夥伴們去。所以,我去!”說著,田歡的話音高了起來。

“更何況現在不是怕的時候,這裡是我的國,我的家。當她遇到困難,需要守護時,我為什麼不能挺身而出?我要去!”

疫情期間,武漢的社區一律實行網格化管理,每個樓、每個居民都有專人負責。網格上對應著網格員、下沉幹部、志願者、樓棟長等,他們組成了一個個小組來為居民服務。電話組負責接聽居民熱線,為居民答疑解難;報表組跟蹤監控居民健康情況,每日電話問詢;採購組則為居民買菜送藥......一切都在有序地運行著,每個社區的工作人員都各司其職地忙碌著。

社區工作者:堅守最後一道戰“疫”防線

田歡(左一)在社區內為不會網上團購的老人登記買菜、買藥信息(受訪者供圖)


但在疫情的初期,社區工作難度要大上很多。

“沒有人在這個時候撂挑子,說不幹了,沒有任何一個人!”這正是田歡深受感動和鼓舞的地方。

2月11日,武漢市通告要求全市所有住宅小區封閉管理,優先保障居民們在家正常生活成了社區工作的重中之重,為近4000戶居民服務到家,解決衣食住行問題。一下子大家的擔子更重了。

“我覺得這可能是我人生最難忘的一個月。這一個月雖然苦、雖然累,但是我們服務和幫助了很多的人,我覺得自己很了不起,我的夥伴們也很了不起,所有奮戰在一線的人們,他們都很了不起。”雖然工作比前段時間更多了,但田歡的笑容卻越來越多了起來。

“我能感覺到,武漢在一天一天地變好。我真的能感覺到!”田歡反覆說道。

“大家齊心協力,所有的事情都能面對,都能解決,都能戰勝。作為一箇中國人,一個武漢人,我覺得非常自豪,非常驕傲,我就是這樣想的!”

我害怕、我退了,這話我說不出口!

今年已經五十歲出頭的張淑蘭,經歷過2003年的“非典”疫情,自2005年她就開始擔任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峰峰鎮下屬社區的社區主任一職,一晃在社區一線已經奮戰了15年。

張淑蘭講,要是沒有新冠肺炎疫情這檔子事兒,她本來想著等今年把手頭工作理順一點,就可以徹底退休,回家給她閨女看孩子去,好好享享天倫之樂。

“但現在不行!我害怕、我退了,這話我說不出口。我這人比較要強,當不了逃兵。” 說這話的張淑蘭一臉嚴肅。

社區工作者:堅守最後一道戰“疫”防線

張淑蘭在社區內貼禁止標識(受訪者供圖)


張淑蘭所在的新新一社區是棚改社區,去年年底剛剛由三個老社區合併組建而成。社區在冊居民由一千餘戶三千餘人猛增到四千餘戶一萬一千餘人,社區工作人員卻由13個人變成了7個。

疫情來襲,社區抗“疫”面臨時間緊、人員少、任務重的情況。從1月23日開始,在定點幫扶單位礦區法院的大力協助下,張淑蘭帶領著社區和法院近60人的隊伍,分10個組,在不到20天的時間裡先後完成了三次入戶摸排。由於沒有樓層權限,無法乘坐電梯,張淑蘭和其他工作人員只能靠爬樓梯挨家挨戶走訪。她笑稱,每天都得爬幾十層樓,一天下來兩萬步打底,上不封頂。

通過摸排統計,春節期間社區共有3600餘戶,9000餘人居住,排查發現了15名從湖北返回的人員,其中武漢返回14人。社區對這15個人第一時間採取了相應的隔離措施,隨後統一安排送至區政府的集中隔離點進行觀察。

“我不配合你”“我不跟你說,你不用登記”“我們家沒事不用你管”,首次入戶摸排那三天,這些話沒少在張淑蘭耳邊轉。

“有時候真想趴在地上大哭一場。”張淑蘭直言,開始那段日子最難、最累。

由於社區佔地範圍廣且臨街,居民數量又多,光進出社區的大小出入口就有30個左右。為減少人員流動造成的傳染風險,便於集中篩查管理,社區將出入口削減至13個,其他的出入口均進行封堵處理。

隨著社區工作人員的耐心勸導和大力宣傳,居民們慢慢轉變了態度,支持社區工作的人越來越多。

社區工作者:堅守最後一道戰“疫”防線

張淑蘭(右一)在深夜和同事一起填寫排查統計表(受訪者供圖)


“盡全力保障大家的安全,是我咬牙堅持下來的動力。”張淑蘭笑著說道,“到目前為止,我們社區沒有一例確診或疑似病例,真的很開心。”

手傷了,腿沒事。疫情不退,我不能退!

2月14日,一場大雪如約而至,這已經是進入二月後北京下的第三場雪了。天空中飄著的大雪花,但這絲毫不影響趙利榮在小區裡來回巡視。這樣的工作連續近半個月了。“雪中巡崗圖”中唯一有些不協調的就是她打著繃帶的左手了。

“趙書記,這會兒雪大,您趕緊進屋歇會吧,別不小心再傷著了。”從身邊走過的熟人關心道。

“沒關係,我再轉轉。”趙利榮擺了擺沒受傷的右手。

社區工作者:堅守最後一道戰“疫”防線

趙利榮(左一)帶傷堅持巡崗(關東店社區供圖)


趙利榮是北京市朝陽區呼家樓街道關東店社區向軍南里第三黨支部的書記,2003年退休後她回到了社區工作。

疫情期間,當地街道由下沉黨員幹部牽頭,社區幹部和支部黨員帶領志願者進行包片輪崗值班。向軍南里小區是被CBD商圈高樓大廈包圍的一片平房片區,內部居民人戶分離情況嚴重,外來人口流動性大,排查、監管難度大,這副擔子落到了趙利榮肩上。

說起手打繃帶這事還得從九天前的上一場雪說起。由於幫助清掃執勤路口的積雪,趙利榮一個重心沒把穩滑倒在地,撐在地上的手發生了明顯的變形,去醫院檢查為左手腕部骨折。

受傷後的第二天趙利榮就打著繃帶繼續在小區裡巡崗了,周圍人都勸她休息,“手骨折了,但是我的腿沒事啊,不影響站崗,不礙的。” 趙利榮不以為然地說著。“這麼關鍵的時候,我在家裡待著不踏實,疫情不退,我不能退!”

“手傷了她也沒休息,我一點都不意外。她從來都是這樣,總是先想著工作,想著別人。這話不是我一個人說,周圍大家都這麼說。”社區志願者王淑敏這樣評價趙利榮。

“工作交給我,我就要把它幹好。”趙利榮表示自己就應該這樣做。“特殊時期,有那麼多人冒著生命危險向前衝,我這個不算什麼。”

田歡、張淑蘭、趙利榮……她們只是社區工作者中普通的一員,她們的日常工作本沒有那麼多地驚天動地與轟轟烈烈。但在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她們義無反顧地選擇站出來,用默默地堅守將一份重擔扛在了自己的肩上。正是有了千千萬萬個如她們一樣平凡而偉大的社區人,我們有理由相信,武漢必勝!中國必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