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經典宜興紫砂壺的泥料是手工練泥還是機器練泥?

宜興紫砂壺有三個關鍵過程:一是從礦料到生泥再到熟泥的製備過程;二是茶壺的成型過程;三是茶壺的燒製過程。三個過程缺一不可,任何的環節直接決定茶壺使用功效,尤其是泥料煉製過程和燒製過程,茶壺透氣性的好壞直接取決於這兩個,而手工製作是在泥料的可塑性上進行藝術創作,作為工藝品或藝術品的附加值高。而泥料和燒製是一把喝茶茶壺的最根本,下面瞭解泥料的煉製方法。

使用經典宜興紫砂壺的泥料是手工練泥還是機器練泥?

練泥從宜興陶業開始形成到現在經歷幾千年的歷史,而使用在紫砂陶上是從明代中期供春制壺開始到現在是600年曆史。紫砂泥的製備,基本上遵循從人工向機器動力加工進步的方向,從石磨人力磨粉料,到應用機械設備,如電動石輪,雷蒙機,破碎機,球磨機,練泥也從手工錘鍊發展到機械真空練泥。新中國成立後的60年裡,泥料煉製工藝突飛猛進。

使用經典宜興紫砂壺的泥料是手工練泥還是機器練泥?

紫砂泥料加工可以分為兩種:

一種是小型石磨或石臼研磨成粉,再經手工練泥,目數很小至10目,顆粒粗狂,燒製成壺,外表粗細顆粒略有凸出,又富有滋潤光澤的質感,猶如鴨梨梨皮狀。疏鬆的內壁因泥料礦物質組成和團粒堆積等原因而形成的空隙,具有一定的氣孔率和吸水率,透氣性非常好,加水霧氣騰騰,壺身瞬間冒汗,就像大家說的“汗血寶馬”。煉製這種泥,非常耗費人力時間,每次人工練泥數量不多,因此製作成壺數量非常少,市場佔有率非常底,這類壺作為把玩性和欣賞性極高的高檔壺。

使用經典宜興紫砂壺的泥料是手工練泥還是機器練泥?

歷史上做粗貨的用泥量非常大,練泥是徒弟的活,非常吃力,到20世界50年代成立合作社後,就有專門的錘泥工錘泥,而不用學徒工。

另外一種是大型石磨或機器粉料,再經過真空機器練泥,砂粒在40目到60目,這類泥料通常用做製作手工壺,茶壺市場佔有量很多,透氣性滿足日常品茶要求。而經過半手和手工製作的茶壺,壺價格浮動很大,在幾百元到幾百萬不等,主要價值在手工製作和老師的藝術創作上。雷蒙機粉料可達到200目,這些通常用於衝漿工藝,多用於生產注漿壺。


分享到:


相關文章: